林長青
我們時常能看到課堂中許多“熱鬧”的場景,但在這“熱鬧”的背后,靜下心來思量,思量那些已被廣大一線教師所肯定并采用的教學方法,如自學自導、合作學習、探索交流、歸納總結、質疑解惑等,總感到理想狀態與現實的差距。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點燃“有效教學之火”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與同行們共享。
一、致力于課前預設——有效課堂的關鍵
一節課40分鐘如何把握?哪些問題是學習資源,需要渲染和放大?哪些問題具有引發討論的價值?怎樣給有效資源以“著陸”的機會……教師在課前準備時要做好充分的預設與判斷,只有“預設”得充分,教者對課堂的調控才能有的放矢,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才會越深刻,師生互動的探索過程才能更深入。
例如,“雞兔同籠”一課,教師提問:“你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學生在獨立思考后,課堂上出現兩種解決方法:①作圖法,用圖形表示雞或兔的情況;②枚舉法,用表格一一列舉出可能存在的情況。至此學生自以為問題已經解決了。筆者話鋒一轉,引導學生觀察第②種方法,問:“請認真觀察這些列舉出來的數據,你能發現什么新的解法嗎?”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從獨立思考轉向小聲交流,從第②種方法中發現了兩種新解法:③假設法,假設籠子里全是雞或兔,用算術列式計算;④方程解,把雞或兔的只數先假設為未知數,再根據腿數關系列出方程。在對比解法中,歸納出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假設法。最后,介紹先人的解法:⑤抬腿法,腿數÷2-頭數=兔數,頭數-兔數=雞數……此類問題的解法多樣、開放,教學中,教者充分引導學生想出多種方法解答,并歸納出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解法。
可見,方法的多樣并不是教師一一傳授,而應是教師課前充分預設,在課上拋出一連串有探索價值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自主發現解法的多樣性、優越性和特殊性,使學生在不斷地嘗試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通過實踐,筆者深刻地感受到學生因“學”而有所“成”,課堂因為“預設”所以“有效”!
二、創設趣味情境——有效課堂的基礎
對于某些知識,僅憑教師解說示范和學生頭腦想象是難以清晰呈現的,要求教師吃透教材,創設貼近學生具體活動的情境,讓學生在觀察、發現、交流、探索、歸納等活動中逐步體驗在具體形象中抽象出知識本質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筆者創設動畫情境(如圖1所示)。
要求學生先猜一猜:“哪輛汽車跑得又快又平穩呢?”學生各抒己見。此時,課件演示動畫效果,學生全神貫注,動畫結束:最終第5輛小汽車跑得又快又平穩,而且把其他車遠遠地拋在后面。學生表情各異。此時,筆者趁熱打鐵地問:“第5輛小汽車跑得又快又平穩,跟圓的什么有關?”學生遇到了困惑,進入沉思狀態。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趣味情境,引發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生認知的矛盾沖突,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索問題當中,使整個教學活動始終對學生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和號召力,促使他們有效參與,讓情境為學習新知,提高教學效率做好搭橋引路的工作。
三、關注全員參與——有效課堂的核心
有效活動,要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參與“實踐與交流的過程”,這是一條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當前,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做到讓學生學會參與、全員參與,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煥發出生命活力,教師在教學中要與學生真誠互動,建立一種平等、親切、民主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想主動參與、有機會參與到學習的過程當中,只有學生的參與面廣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實現高效,才能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發展”的目標。
例如,在教學“集合問題”一課,筆者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明白“為什么要減去1”這個問題,創設了由學生游戲導入的活動環節:先請兩位學生上來玩“搶兩把椅子”的游戲;再請上四位學生用猜拳的方法選出一位學生一起玩搶椅子游戲;三位學生搶兩把椅子游戲。筆者有意說:“剛才上臺的兩批同學一共有7位。”這時,學生立即反對,想要和筆者理論。此時,筆者巧妙地利用兩個圓圈:讓玩“搶椅子”的同學必須站在紅圈里,讓玩“猜拳”的同學必須站在黃圈里。學生發現一位同學在兩個圓圈里徘徊,學生探究欲望被激起。
筆者適退居幕后,把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之間互動對話,看得出全體學生的思維空前放開,輕松解決問題,明白了重疊部分要減去的原因。可見,教師要敢于在課堂中放手,在喚醒全體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熱情上做足工夫,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愿意參與到學習中。
四、優化課堂練習——有效課堂的保證
課堂中有效的練習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課堂練習設計時要注意練習的多樣性,既要內容形式多樣,也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意練習的目的性,使學生清楚練習的目的、要求、步驟及方法;要注意練習的層次性,做到由易到難、坡度適當,由低到高、螺旋上升;要注意練習的實用性,突出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現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注意練習形式的拓展性,做到題型新穎,形式雖繁,但殊途同歸。
例如“圓柱體積的計算”一課的練習設計。筆者創設了一道練習:
(1)你會計算它們的體積嗎?
(2)試寫出它們的體積公式。
學生獨立思考后,筆者及時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根據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來計算出三棱柱和四棱柱的體積,并歸納出它們的體積計算公式是可以統一的——V=SH。此時,筆者繼續追問:“如果要求五棱柱或八棱柱的體積呢?”學生都能快速地說出結果。這一練習讓學生加深了對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應用,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要想使練習設計的作用最優化,教師必須深刻把握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還要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同一高度上進行思考。
恰當的教學手段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在充分挖掘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學情基礎上創設可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思考、善于學習,產生一種“欲罷不能、躍躍欲試“的學習狀態,這樣不僅學生“動”了,課堂也“活”了,有效課堂也就不再遙遠。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實驗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王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