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君
伴隨學習理念和技術的進步,“微學習”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天、每個角落。企業培訓也同樣如此,微課程正日益成為學習從業者們最佳的選擇。結構化的微課程設計,讓如今的員工培訓變得更輕盈、易懂,并在潛移默化中營造了組織的學習氛圍。
《培訓》:我們在描述微課程時,大量篇幅都放在“微”上,那么您覺得微課程有哪些特點?
胡麗:我想微課程的首要特點是“小”,它與常規課程相比,無論從時間跨度還是信息量來說,都更短更少,但很聚焦。
其次,微課應呈現為結構化的碎片化。學習者每次學的10~20分鐘的微課主題,只有對其進行結構性的、有思考的設計和運用,才能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
最后,微課需要與最新的學習技術、理念、方法論等結合起來。它尤其應與學習技術、移動終端、O2O等學習方式結合,否則只是形而上學的“微”,起不到任何作用。
《培訓》:您認為線上、線下應怎樣運用微課,才能起到預期效果?
胡麗:微課開發要根據培養對象來定。針對層級比較低的員工,微課開發最好嵌入到在崗學習中。而對于中高層管理者來說,微課程就要與在崗應用實踐相結合。
在利用微課培訓一線員工和基層主管時,需要開發線上、線下配套的微課程。例如,可將概念、基本操作步驟等內容做成視頻、線上e-Learning、微信APP等,并利用內部學習系統來傳遞。但對于學員學習過程中的疑惑,則要通過在崗學習,由導師現場手把手地給予指點。
在利用微課培訓中高層時,可以把知識點拆分成階段性的微小模塊,嵌入到行動學習或教練項目中,進行定期、不定期的回爐、復盤等。
《培訓》:隨著微課的時間變短、內容變少,這是否意味著與傳統課程相比,它的開發與設計更簡單了?
胡麗:相反,我認為微課程更講求設計,作為一個系列微課的設計,其復雜程度可能不亞于1~2天的大課程。單個微課背后都有結構化的邏輯設計,把它們串起來仍是一個學習項目。
一方面,微課開發流程與傳統課程開發流程基本相同,也要進行需求分析、藍圖框架設計、案例開發、學員材料開發,但因為內容聚焦,所以這些工作不會很復雜。
另一方面,微課程對能力、技術的要求更高,通常要結合常規課程用不到的技術與方法。例如,20~30分鐘的微課可以選擇手繪的方式(漫畫等)來表達,同時運營互聯網技術與學習媒介將微課內容以輕松、容易攜帶或容易介入的方式進行信息傳遞,讓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培訓》:能不能與我們分享一個微課開發的實踐案例?
胡麗:蘇寧每年會招很多管培生,并希望他們在正式入職前就開始學習管理學、零售、電商等基礎知識。由于這些管培生還沒從學校畢業,不可能進行集中培訓,因此,微課程變成了不錯的選擇。
首先,我們經研究后給蘇寧列了一份圖書清單,并列出每本書的重點、學習價值。經過溝通,我們和蘇寧培訓部、業務部的人一起,選出了最適合的六本。
其次,精挑細選圖書內容,將之壓縮到一個月內能學完的量。同時,細分每天需要推送的內容、模塊,確保學員能在幾分鐘內完成。
再次,設計微課的架構藍圖,確定學習目標以及實現方式。每一步都與蘇寧確認、溝通、修改。
最后,在開發微課時,我們對微信的字數、內容、呈現形式進行考量。我們嚴格將字數控制在600~1000字,并將概念講明白。同時,圖片成為主要的呈現形式,我們將書上成段的內容轉換成了模型、流程圖等,使之通俗易懂。
另外,我們還針對每一模塊開發了在線考題,通過微信推送。在搜集考試成績后,進行統計分析和報告撰寫,評估學習效果。
《培訓》:微課程對企業短期或長期的顯性與隱性價值主要體現在哪里?
胡麗:微課程通過把企業各層級員工的學習嵌入到工作場景和流程中,聚焦而輕便地培養了員工技能。
一方面,微課程不需要學習者脫離崗位1~2天去學習,為企業節省了很多隱性成本(例如降低了脫崗學習的時間成本及其他可能的機會成本),同時也讓學習者在相對較小的壓力與正面情緒下學習。
以航空公司為例,空姐在凌晨才結束了一天的飛行,如果要她們當天8點半就到教室接受培訓,效果可想而知。而微課程則避免了過度耗費她們的時間與精力,通過“把學習碎片化、將碎片化的學習嵌入到工作中”,乘務人員利用起飛準備之前的富余時間即可完成一些短小精悍的內容學習。
另一方面,微課程的認知負荷比較小。要求學員一次記20條信息并理解是不可能的,但一次學1條信息則很容易。對于企業長遠來說,微課程能在這種良性的環境中,無形地營造出組織學習氛圍來,為形成組織學習文化添磚加瓦。
《培訓》:對于微課程的未來應用趨勢,您是怎樣看待的?
胡麗:微課程在眼下可能是趕時髦的可選項,但到未來將變成必選項之一。會有更多的企業與學習者使用微課程的學習方式,從而提升培訓的靈活性、多元化,更加節省資源和成本,讓學習者更愿意參與學習。
同時,微課也會越走越深。隨著企業培訓項目設計水平的提高,乙方公司關于微課設計理念和水平的不斷更新,微課設計、應用將更講究質量與精細化——將最適合作為微課學習的內容進行提煉與設計,把微課學習嵌入到最恰當的學習循環節點上。嚴格來講,當下的微課學習從需求分析到課程設計、再到課程開發、課程實施,以及課程效果評估都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比較粗放,甚至于好多情況下的微課程是為了趕時髦、為形式而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微課不管發展到什么時候,都不會替代傳統的集中培訓。無論是在線微課,還是線下面授微課,都只是學習形式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