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重建了世界秩序,科技、思想、文化擺脫羈絆得以重新開始。從文化角度來說,二戰為美國培養了一代讀書人:美國軍方和出版商合作為前線士兵免費提供書籍近1億3000萬冊,或稱軍供書。
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市場售價雞肉每磅22美分,蘋果每磅3美分,雞蛋每打29美分。圖書相對來說是奢侈品,每20種書中,有19種標價為2美元。美國圖書的普及從口袋書開始。口袋書最早由德國信天翁圖書公司在1931年推出,英國企鵝出版社在1935年對口袋書進行了改進。1939年初,企鵝出版社和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德國媒體集團貝塔斯曼旗下的蘭登書屋的口袋書出版社率先在美國發行口袋書,此舉措給出版界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這一年,美國人共購買了600萬冊廉價口袋書。
美國參戰后不久,一些圖書館將二手書運往前線,但因為不便攜帶,無法吸引士兵。1942年,一些出版商和有識之士成立戰時圖書委員會,推出軍供書。參與到這個項目的組織和實施中來的,先后有美軍有關單位和戰時生產委員會,還有70家出版商、10多家印刷廠、制版公司和紙張供應商。
1943年,戰時圖書委員會建議以6美分的單價印制軍供書。一些出版商覺得這么做是自毀市場,但他們最后統一了思想,決心要為建立一個全民讀書的國家而博弈一次。同時,他們也認為軍供書是對希特勒從1933年開始起共焚書1億多冊的行為做出鮮明的回擊。戰時圖書委員會提出響亮的口號:“圖書是思想戰爭的武器。”
戰時圖書委員會從軍方接手軍供書項目之后,致力于提高圖書檔次,不再僅僅以娛樂為唯一目的,而是以承擔對前方將士進行政治、歷史和軍事的教育為職責。他們選擇的作者包括林肯、荷馬、托爾斯泰、歐·亨利、桑德堡、蕭伯納、康拉德、狄更斯、毛姆、海明威、杰克·倫敦、麥爾維爾、凱瑟·薇拉、威爾斯、斯坦貝克、馬克·吐溫、懷特、伏爾泰、茨威格、梭羅、福克納、舍伍德·安德森、尤金·奧尼爾等。這些作者的聲名大都如日中天,有些人后來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軍供書中不乏精品。二戰后寫過《戰爭風云》的沃克的早期作品名列其中。1943年出版的《布魯克林一棵樹》曾被重印。該書作者貝蒂·史密斯在二戰期間每年會收到1500封前方來信,她基本都寫了回信。最為傳奇的書要數菲茨杰拉爾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該書1925年出版時受到惡評,至1943年總計只賣出120冊,1944年賣了33冊,但列入軍供書后改變了它的命運,一次起印數就達到驚人的15.5萬冊。美軍戰士閱讀此書,寫信回家討論蓋茨比的命運,從而引發了國內讀者的強烈興趣。由此,該小說獲得重生,成為美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也成為美國出版業20世紀的成功故事之一。
軍供書的利潤極為微薄,甚至于無,因此一般都在雜志印刷廠空閑時印刷。這些書尺寸上更像兒童連環畫,體積小,可以放在軍服口袋里,同時頁面文字排版為左右兩欄,便于在微弱光線下閱讀。從1943年7月到1946年,軍供書共發行了1322種,總量達1.3億冊。
軍供書都有序列編號。最初,軍供書的每一種起印數即為5萬冊,美軍士兵每150人每月可得到一套30種(冊)不同的書,軍方醫院每50個病床每月可得到一套。隨著盟軍的反攻,美軍士兵大批進入戰場,軍供書的每一種起印數達到15.5萬冊。由于軍供書要求每一種書最多不能超過512頁,有大約90種入選之書不得不縮寫。
軍供書受到前線將士的熱烈歡迎,其中有大約100種重印。軍供書常被士兵們拆開成幾部分交換傳閱,因而毀損嚴重。軍供書供不應求。有些士兵抱怨說,好多圖書被后方截留。有一個士兵說他3年半中只看過兩種書。
軍供書中最受歡迎的是關于愛情的圖書,無論其體式是嚴肅小說還是漫畫。同樣廣受歡迎的還有西部小說和懸案偵破故事。當年前線記者報道,諾曼底登陸前,所有士兵都被要求徹底輕裝,被扔掉的東西甚至包括紀念品,但沒有人把書扔掉,他們攜帶《憤怒的葡萄》《湯姆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布魯克林一棵樹》等書,看著看著渡過英吉利海峽奔赴戰場。閱讀軍供書是在大多數時間里的唯一娛樂;軍供書對提高士氣具有顯著作用,也為一些士兵撫平精神創傷。
軍供書是先前被認為將毀滅圖書市場的平裝版圖書。二戰結束后,軍供書消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而平裝版圖書又以每冊25美分的單價找到了新的讀者群體,得以在戰后幾十年里興旺發達。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數百萬軍人回到社會后,靠著軍人的優惠政策上大學,加入了購書、讀書的群體,并且影響了下一代、再下一代。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