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對江西省出口貿易結構的格蘭杰因果分析
江西科技學院 賀西娟
本文利用江西省近十幾年的面板數據,首先闡述了江西省的外商直接投資(即FDI)與出口商品結構的發展現狀,其次分析了FDI對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的影響。文章采用動態計量分析法下的協整檢驗、Granger因果檢驗等分析方法發現,江西省出口商品的結構在此期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反映出FDI在優化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了合理利用外資、不斷促進江西省出口貿易結構優化的一些建議。
出口貿易結構 FDI 格蘭杰分析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對外貿易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的外貿出口額為2.2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了6.1個百分點;外貿進口額為1.9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0.41個百分點;貿易順差達到了3825億美元,創下了中國貿易順差歷史新高。迎合了中國外貿一直強調的“走出去”的策略。在此背景下,作為中部城市代表的江西省,更應該乘著這樣的春風,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加快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爭取盡快將江西省打造成為長江中下游城市中心圈之一,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目前國內關于FDI與出口貿易結構問題的關研究大多都是基于國家的層面或者是以行業為對象展開的研究。一直以來出口貿易結構優化問題就是經濟學界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它關系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江小涓(2002)采用了產業出口額占總體出口額比重分析的方法研究了FDI對中國出口商品結構變化的影響,發現FDI對高新技術產品與機電產品的影響呈高度相關的結論,并據此提出了更好改善中國出口貿易結構的建議。王洪慶、呂鸝慷(2005)通過采用協整檢驗與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對1983~2004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與中國加工貿易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從長期來說,FDI對中國加工貿易總額、出口額與進口額均有促進作用,且FDI與這三者間還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周靖祥、曹勤(2007) 采用變參數模型與DLM模型分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FDI的出口貿易結構效應,結果發現,出口貿易結構波動變化較大,并未出現明顯優化或升級;同時,隨著FDI的不斷流入,初級產品與工業制品的吃口比重出現了失衡現象。
趙東 (2010) 認為 FDI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江西省產業結構得到不斷地優化和調整,研究發現FDI對三大產業的影響力大小排序依次為第二產業、 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朱媛(2011)以湖北省為研究對象,運用VAR模型,對FDI對湖北省出口效應的長期均衡與短期波動進行分析,發現長期來說FDI對出口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史星際、崔佳佳(2011)通過對中部六省1987~2004年間FDI與產業結構相關數據的關聯性分析,發現FDI投資產業分布同樣是不均衡的,這種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中部六省三次產業結構的發展偏差,但他們認為FDI帶來的先進技術與先進管理理念又能促進東道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賈妮莎、韓永輝、 鄒建華(2014)通過利用協整、誤差修正和脈沖響應模型,對中國1982~2012年FDI與產業結構數據分析,實證檢驗了中國雙向FDI與產業升級的關系。結果發現,從短期來看,IFDI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貢獻更加突出;從在長期來說,中國雙向FDI對自身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又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IFDI對產業結構高度化的促進效應更為顯著,而OFDI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促進作用則更為顯著。李媛、楊樂等(2014)通過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制造業中四個行業利用外資與出口貿易產品技術含量數據,探究到兩者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穩定關系,即隨著高新產業利用外資的增加出口貿易產品技術含量也提高,而傳統制造業會對此類產品貿易帶來影響。
綜上所述,目前對于FDI與出口貿易結構的研究較多,但大多數都是在國家或者行業的層面進行研究的,關于省際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將以江西省為對象,選取近年來FDI與出口貿易結構的面板數據,運用定量分析進行研究。
江西省開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進入90 年代后,江西省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成績出現顯著提高,特別是在21世紀,更是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態勢。以下將從FDI規模、來源、方式、產業結構分布以及區域分布等五個方面,對江西省吸引和利用FDI的總體情況做一個具體介紹。
2.1 江西省FDI的引入規模
自1984年江西省引入首個外商投資項目以來,其引入外資的規模逐年快速增長。此期間江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起步階段(1984~1991年)。此階段江西的投資環境還不成熟,因此在這8年間有7年的實際使用外資的額度均在1000萬美元以下。第二階段為外商投資金額穩定增長階段(1992~2001年)。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江西省制定了許多政策來吸引外商投資,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出現顯著增長,雖也有波動,但從總量上來看是從0.97億美元增加到了3.96億美元。第三階段為使用外商投資快速增長階段(2002年至今)。此階段,我國已經加入WTO,因此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與此同時,隨著江西省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投資環境的逐步改善,江西省外商直接投資規模迅猛增長,到2007年底達31.04億美元。盡管2007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江西省在之后的兩年間實際使用外資的總量未呈現減弱趨勢,反而處于增長勢頭。2013年一年,江西省新批的外商投資企業就有847家,比上年增長7.35%;合同外資金額達到91.33億美元,同比增長11.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突破7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0.65個百分點。
2.2 江西省FDI的來源渠道
從表1中可以看出,2013年江西省FDI來源中有80%以上是來自香港和臺灣地區;與此同時,還可以發現江西省FDI的主要來源均是臨近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比如,澳門、孟加拉國、薩摩亞伊朗等;其來自于歐盟、北美等發達國家的非常少,如此的FDI來源結構對江西省省內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經濟發展產生了比較大的負面影響,致使江西省的外資利用企業在很大程度上難以實現規模效應,對帶動內資企業發展也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2.3 江西省FDI方式分析
通過數據整理發現,江西省外商投資總額近些年在不斷增長。具體表現在:合作經營類企業投資額所占比重在不斷下降,2008年至2012年下降了0.94個百分點。合資經營企業及外資企業與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這兩類在贛的投資額卻在不斷增長,特別是外資企業,已經從2008年占比88.01%提高到2012年的90.86%,外商在贛投資的獨資化趨勢日益明顯。

表1 2013年江西省利用外資分國別(地區)比重表(取實際進資排名前10位)
2.4 江西省FDI的產業結構分布狀況
江西省2012年第一產業實際使用FDI 6.88億美元,第二產業53.21億美元,第三產業21.52億美元,這些數據有力地說明了江西省FDI的主要投向依然集中在第二產業之中,特別是第二產業中的制造業,制造業2012年實際使用FDI達到了51.47億美元,占了江西省全省FDI的六成以上;對第一、第三產業的實際投資僅僅占36.8%,特別是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更是少的可憐,2012年只有1個項目,合同資金額為1424萬美元,而此之前基本是空白。
2.5 江西省FDI的區域分布
江西省外資區域分布集中程度較高,其主要投資區域分布在南昌、九江和贛州。表2中,江西省2012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68.24億美元,南昌、九江及贛州三地加和后占比達到56%,已超過利用總額的一半有余。

圖1 2012年江西省各設區市實際利用外資額結構圖 (單位:億美元)
3.1 江西省出口貿易的商品結構情況
江西省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省份,對外貿易的主要產品一直以來基本都是初級產品。然而,伴隨著國外資金與技術的不斷引入,江西省初級產品總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也在逐漸下降,相反的工業制成品所占的比重卻在不斷上升。比如2013年,江西省的出口總額已經累計達到了281.70億美元。首先,機電產品累計出口達到105.7億美元,同比增長12.9個百分點,這個數據比江西省全省平均出口增漲率還要高出0.7個百分點,這其中的亮點就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的出口額達到3.4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29倍。其次,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達到34.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8個百分點。這些數據顯著說明,江西省的出口商品結構發生了主導性的轉變,正逐步實現由初級產品加工為主到以工業制成品為主,極大地改善了江西省的出口貿易結構。
3.2 江西省出口貿易方式變動情況
以江西省2013年的出口情況為例來說。在當年的出口額中,一般貿易出口額達到233.87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了34.8%,這個數據比江西省全省的平均水平還高出了22.6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出口仍然維持著高速的增長態勢,2013年全年累計出口額達到40.75億美元,比2012年相比下降11.94%;其他貿易出口額達到7.07億美元,同比下降了77.43%,然而其中的由于對外承包工程帶動貨物出口方面歷史上首次突破了1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13.99%。總的來說,當年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三種出口方式構成為83%、14.5%和2.5%,這個情況明顯優于2012年的66.3%、23.5%和10.2%,突出體現了江西省一般貿易出口在全省出口額中的的主導地位。

表2 不同投資方式下江西省近幾年的FDI投資額
3.3 江西省出口貿易地區分布結構情況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江西省作為一個極具成長性的外商投資市場,其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外貿出口額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江西省出口貿易的地區分布結構得到進一步的優化。通過對江西省外貿局公布的2010~2013年的數據進行整理發現,雖然江西省向歐盟、香港、美國和東盟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仍然占據主要地位,但江西省已經從以前的只對鄰國或地區的貿易擴展到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近年來東盟、印度、日本等幾個大的新興市場,出口額不斷增加,比如對印度的出口,2013年比2012年增長了1.43倍。
3.4 江西省出口貿易主體變化情況
近幾年,江西省出口貿易主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的絕對數依然在穩步上升,但相對來說,民營企業這支隊伍發展更為迅速。首先,2010年江西省民營企業出口額僅有70.25億美元,但2013年其出口額迅速增漲至205.6億美元,這個數據幾乎是2010年的3倍。其次,外商投資企業2010~2013四年出口累計增長額僅13.58億美元,同時,其占全省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37.23%下降到2013年的22.54%,下降了近15個百分點,其有日趨減弱的趨勢。最后,國有企業出口額呈現的是不斷下降趨勢,表現在2010年出口額13.96億美元下降到了2013的12.6億美元。
4.1 FDI對出口貿易結構影響的經驗分析
2003~2012年間,江西省利用FDI的項目數達到了8715個,其中,大部分項目與資金均流入到了制造行業。
子再制造行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江西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也不示弱,讓處于快速增長之列,促進江西省出口貿易結構的進一步優化。比如2013年,江西省機電產品的出口額為105.7億美元,占比37.51%;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額為34.4億美元,占比12.22%,二者占比之和明顯相當于全省出口總額的一半左右,這兩類產品出口額的不斷增長也從很大程度上展示了江西省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其正逐步實現出口貿易結構由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向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轉化。
4.2 FDI對出口貿易結構影響的定量檢驗
4.2.1 定量檢驗方法簡介——格蘭杰檢驗
格蘭杰因果分析法是有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萊夫·格蘭杰開創的,是一種用來分析經濟變量之間格蘭杰因果關系的一種方法。該方法提出,在時間序列中,存在變量X、Y的以往的數據信息前提下,用來優化對變量Y的預測,即他認為如果對變量Y的結果進行預測,若只依據Y的以往信息對Y進行預測,它的預測效果不如借助于變量X來對變量Y進行預測的效果更有一些。即就是他認為變量X是導致變量Y未來變動的格蘭杰原因。但是這種檢驗方法是有前提條件的,即要求該時間序列必須平穩性時間序列,否則預測結果將有可能出現虛假預測模型問題。所以,如果需要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那首先就必須對各項指標組成的時間序列平穩性問題進行單位根檢驗。如果該序列仍然是非平穩的序列,那還需要進一步檢驗其差分的平穩性。假如時間序列的n階差分后才是平穩的時間序列,此時稱此序列是n階單整,記為I(n)。即該方法認定的前提是所有變量同階單整是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的必要條件。如果檢驗結果為接受原假設,那就說明時間序列是存在單位根的,由此說明該時間序列是不平穩的;相反,如果檢驗結果是不存在單位根,那么時間序列就是平穩的。與此同時,如果時間序列所設計的變量既同階單整,同時也存在線性平穩關系,那么,就認為該時間序列中的變量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

表3 2003~2012年江西省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額情況
本文運用此方法來檢驗FDI對江西省出口情況的影響效果分析,具體來說,本文認為,如果單位根檢驗后FDI與出口值之間呈現出非平穩性,但是它們的某種線性組合卻呈現出平穩性,這就能夠表明FDI與江西省出口貿易之間存在某種長期的穩定性關系,即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
4.2.2 江西省FDI與出口貿易結構影響情況的格蘭杰檢驗
為了研究具有參考性,本文選取江西省2005~2013年九年的數據,其中變量Y是指江西省實際利用FDI的總額取對數后的信息;而變量X本身應該選取江西省總的出口額,因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在整個出口額中所占比重較大,因此選取了這兩種產品出口額之和,并對其取對數。
(1)變量X、Y的單位根檢驗。
接下來將對變量X、Y分別進行單位根檢驗,即ADF檢驗。
從表4中可以發現,當顯著性水平在5%和10%的時候變量X與變量Y均屬于不平穩序列,即都接受原假設,也就是認為不能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假設。然而,在進一步的二階差分序列分析中,兩個變量在顯著性水平為10%的時候均屬于平穩數列,即都拒絕了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由此表明兩個變量存在二階平穩性。接下來的研究中將在二階平穩性的基礎上展開對兩個變量間協整關系的分析研究。
(2)變量間的協整檢驗。
本文采用EG兩步分析法對兩種變量進行協整檢驗。首先通過Eviews8.0中的OLS法得到了兩個變量間存在的回歸方程:

與此同時,也得到它們的殘差變量ξ的序列值。需要通過對ξ進行ADF檢驗,如果檢驗結果是平穩的,那么,就認為lgX 與lgY兩個變量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通過檢驗,結果如下表5。

表3 2005~2013年期間江西省出口額與FDI實際利用額

表4 變量X、Y單位根檢驗結果

表5 ξ單位根檢驗的結果

表6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表5中的結果可以很充分地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江西省FDI與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之和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長期的穩定性關系。
(3)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本文的滯后期選擇1和2,顯著性水平選擇10%,表6中可以看出:FDI與江西省出口貿易結構間存在單向的因果關系,即外商投資實際利用額是機電產品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發生變動的格蘭杰原因,但反過來卻是行不通的,即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不是外商投資實際利用額的格蘭杰原因。
通過以上分析,最終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即FDI是引起江西省出口商品結構發生變動的格蘭杰成因,FDI的不斷增長變化將會引發江西省出口商品額的變動;然而,江西省出口商品額的不斷變動不能成為FDI增長變動的格蘭杰原因,但是,我們不能絕對地認為出口商品結構對FDI的變動沒有作用,而是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5.1 不斷完善外商投資環境
第一,要求政府部門充分認識到FDI對江西省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全省出口貿易結構優化的突出貢獻。政府應該在市場自發調節作用為主的條件下充分發揮其宏觀調控的作用,為全省經濟發展制定合理有效的引入外資計劃和投資方向,進一步提高市場的透明度。第二,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FDI的作用,充分利用外資所帶來的溢出效應,扶持帶動本地企業成長。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對外引資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對于已經進入省內投資的外商政府也需要有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來保護其合法權益。同時,在2013年《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優化外商投資經營軟環境的意見》中,意見明確指出,將在全省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為外商投資營造規范、透明的法律和政策環境。第三,政府應該轉變外資引入的結構和質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外資規模。政府通過合理利用稅收、信貸等經濟手段來引導外資投入的方向和領域,以此來促進江西省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升級。逐漸改變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底層次加工生產基地的局面。最后,不得不提及的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問題。江西省還需繼續加強和完善省內基礎設施的建設,“要想富,先修路”等已經說明了基礎設施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同時,江西省要制定一些關于引進高級人才的一些優惠政策,通過這些政策來留住省內高級人才,吸引高級人才。
5.2 擴大外商投資來源地
江西省作為中部城市之一,需要不斷實現各地區的資源以及技術等方面的互補優勢。同時,在繼續加強與港澳臺等地外商外資聯系的同時,還需要努力吸收來自歐洲、美洲等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來贛投資發展。為此,江西省可以通過展示近年來江西省外資發展的成果,給出優惠投資政策,促進與這些國家地區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同時,可以鼓勵發達國家地區的企業在贛設立分支機構和研發中心,拓寬江西省的外資來源渠道,增加利用外資的規模,提升利用外資的質量。
5.3 加大FDI的產業引導
在2013年修訂的《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中,關于江西省的部分羅列出了24條,這個數字比原來的目錄增加了8條,也就是增加了50%。主要包括特色種植產業、稀有金屬加工與循環利用、高技術陶瓷的研發生產等等方面。該目錄新增的這些條目突出了本省的特色優勢產業。因此,江西省政府可以通過金融政策、財政和稅收政策等引導外商相對降低對第二產業的投資比例,不斷加大對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投資力度和強度,尤其是針對上述8條新增優勢產業中涉及的這兩個產業的行業和企業。為此,江西省需要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在發展太陽能、動漫產業等新興產業的同時,積極迎合直接投資服務業日漸外包的趨勢,以此進一步帶動江西省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為優化江西省產業結構提供有力的作用。
5.4 不斷提升內資企業產品的競爭力
江西省在不斷鼓勵和吸引外資企業進入的同時,還需要促進內資企業吸收和消化外資企業所帶來的新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內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政府需要加大對企業研發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同時增幅也需要增加財政投入,對于不斷依靠自身實力進行自主創新和研發活動的企業也應該給予適當的政策優惠和補貼;最為重要的是要加大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速度與效率,以此提升內資企業技術創新的激情和動力,增強其競爭能力,使內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具有市場競爭力,能夠逐漸提高其在出口貿易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實現取代外資企業的目標,加快讓內資企業日漸成為江西省對外貿易主體地位的步伐。
[1] 董菁.FDI與江西省進出口貿易關系的謝正分析[J].華人時刊:理論研究,2012(3).
[2] 吉宏,張明林.FDI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07(19).
[3] 呂連菊.FDI、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一江西省為例[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4).
[4] 樊越.進出口貿易、FDI與國家經濟性增長的關聯分析——以金磚國家為例[J].中國商貿,2014(19).
[5] 袁爽,張濤.FDI對我國出口貿易貢獻的實證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4(16).
[6] 謝松,劉夢璠.上海市FDI與進出口的實證研究[J].中國商貿,2014(9).
[7] 葛冬云,丁家云.FDI對安徽省出口商品結構影響的實證分析[J].銅陵學院學報,2014(3).
[8] 周晶,呂德宏.出口、FDI與中國經濟增長——基于SVAR模型的研究[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4(2).
F752
:A
:2096-0298(2015)12(b)-1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