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艷紅 張士宏 王艷新 張丹 夏春曉
(河北保定第二中心醫院眼科 河北 保定 072750)
屈光參差性弱視和斜視性弱視患兒非弱視眼對比敏感度比較研究
都艷紅 張士宏 王艷新 張丹 夏春曉
(河北保定第二中心醫院眼科 河北 保定 072750)
目的:探討屈光參差性弱視和斜視性弱視患兒非弱視眼敏感度對比。方法:選取我院收取的40例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45例斜視性弱視患者和35例正常兒童進行靈敏度對比分析。結果:屈光參差性弱視組和斜視性弱視組在各個空間頻率敏感性均低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屈光參差性弱視組在各個空間頻率敏感性均低斜視性弱視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弱視患兒弱視眼較非弱視眼靈敏度均下降,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靈敏度較斜視性弱視患兒低。
屈光參差性弱視;斜視性弱視;靈敏度
斜視性弱視和屈光參差性弱視為臨床中常見弱視類型,主要為單眼斜視和兩眼屈光度相差大導致大腦皮層中樞被抑制而引起視力下降、立體視覺障礙[1]。臨床研究發現,對比弱視靈敏度可更好發現視覺空間分辨缺陷,而不同弱視類型靈敏度值不盡相同[2]。為探究趨屈光參差性弱視、斜視性弱視和非弱視眼靈敏度差異,筆者進行本次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取的40例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45例斜視性弱視患者和35例正常兒童為研究對象,分別分為屈光參差性弱組、斜視性弱視組和對照組。屈光參差性弱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13歲,平均(8.8± 3.2)歲;斜視性弱視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5~13歲,平均(8.9±3.1)歲;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5~13歲,平均(8.7±3.1)歲。三組間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組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家屬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采用美國Stereo Optical公司生產FACT 301測量三組研究對象靈敏度。在充分照明的測量室內進行測量,遮住1眼,另1眼在距離閱讀測量板3m處進行測量,從空間頻率為1.5 cpd開始逐個辨認視標條紋,空間頻率依次為1.5、3.0、6.0、12.0、18.0cpd,直到無法辨認為止并記錄測量值。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X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α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屈光參差性弱視組和斜視性弱視組在各個空間頻率敏感性均低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屈光參差性弱視組在各個空間頻率敏感性均低斜視性弱視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三組在各個空間頻率敏感性比較(±s)

表1 三組在各個空間頻率敏感性比較(±s)
注:aP與對照組比較<0.05,bP與斜視性弱視比較<0.05
空間頻率(cpd) 屈光參差性弱組(n=40) 斜視性弱視組(n=45) 對照組(n=35) 1.5 3.0 6.0 12.0 18.0 1.4933±0.1292ab 1.6749±0.1345ab 1.7356±0.9632ab 1.4636±0.1127ab 0.9721±0.1320ab 1.5790±0.1420a 1.7437±0.1011a 1.7802±0.1103a 1.4618±0.1739a 1.1073±0.1729a 1.7966±0.0782 1.8473±0.0732 1.9102±0.0682 1.8342±0.0972 1.4174±0.0982
視力檢測在高對比度環境中完成,一般認為視力≥1.0則為正常。空間對比敏感度為辨別兩個可見區域的能力,反應人眼對某一空間頻率的正確識別,可準確、敏感反應眼部疾病[3]。弱視患兒非弱視眼不是真正健康眼睛,主要受弱視眼影響,對空間辨別能力下降。本次研究發現,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和斜視性弱視患兒敏感度均低于正常患兒,且屈光參差性弱視患者敏感性較斜視性弱視患兒敏感性更低,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指出,弱視患兒雙眼受到相互影響,大腦視皮質為保證信息整合,盡量維持弱視眼和非弱視眼的信息收集平衡,從而降低了健眼的敏感性[4]。研究指出,屈光參差性弱視主要為雙眼屈光度不同而造成,而斜視性弱視屈光度正常,只是為收集信息光線改變造成,從而屈光參差性弱視敏感度較斜視性弱視敏感度低[5]。研究指出,隨著弱視程度加重敏感度逐漸降低,表明敏感度還與弱視程度呈相關性[6]。今后研究可進步探討其相關性。
綜上所述,屈光參差性弱視和斜視性弱視患兒敏感度均降低,且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降低更為顯著。
[1]王英,肖信,劉偉民等.提高弱視患兒治療依從性的護理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1):8-10.
[2]王英,肖信,劉偉民等.視知覺學習治療弱視患兒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9):8-11.
[3]吳荒,池云峰.全天遮蓋與部分遮蓋對弱視患兒視力恢復的影響[J].眼科新進展,2012,32(8):746-749.
[4]劉雯,于剛,吳倩等.多維空間感知覺模型對弱視及斜視患兒立體視功能的檢測[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2,30(9):806-810.
[5]許梅萍,陳園園,葉良等.歐洲越橘提取物對弱視患兒雙眼對比敏感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12):1576-1579.
[6]劉圣源,張敬,張權等.基于體素的形態測量學方法研究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的相關區域腦結構[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2,46(1):45-48.
R246.82
B
1009-6019(2015)09-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