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專
(廣西省柳州市鹿寨縣人民醫院 廣西 柳州 545600)
胰島素泵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效果觀察
羅專
(廣西省柳州市鹿寨縣人民醫院 廣西 柳州 545600)
目的:探討胰島素泵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將88例T2DM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應用諾和銳30經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輸注,對照組應用諾和銳30每日3餐前皮下注射,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治療后FPG、2hPG及HbAlc均顯著降低(P<0.05),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的胰島素平均用量及血糖達標時間均較對照組顯著縮短(P<0.05)。結論:胰島素泵治療T2DM療效與直接注射給藥療效相當,但能夠減少胰島素用量,且血糖達標時間明顯縮短,操作更為簡便,效價比更高,值得推廣應用。
2型糖尿病;胰島素泵;胰島素;諾和銳30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之一,主要特征為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胰島素素敏感性降低等,以2型糖尿病(T2DM)占主要地位[1]。胰島素是目前臨床治療T2DM的主要藥物,療效顯著,經皮下注射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率。臨床研究發現,應用胰島素泵經計算機控制持續輸注胰島素,能夠模擬機體胰島素分泌生理模式,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血糖控制標準[2]。本研究對比分析了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輸注與皮下注射諾和銳30治療T2DM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88例,除外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嚴重感染以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者。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齡42-65歲,平均(50.37±15.34)歲;病程1-15年,平均(6.31±2.55)年。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例,兩組年齡、性別與病程等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均予以規范化、系統化糖尿病宣教,并嚴格控制飲食以及運動療法,均未聯合應用口服降糖藥物。對照組予以諾和銳30三餐前皮下注射,初始劑量為0.5U/(kg·d)。觀察組予以諾和銳30應用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劑量為0.5U/(kg·d),基礎劑量為50%,另外50%則按照三餐分配作為餐前追加劑量,于餐前10min給藥。根據血糖水平以及患者的反應酌情調整胰島素劑量,直至血糖控制滿意。以空腹血糖(FPG)<6.1mmol/L以及餐后2h血糖(2hPG)<8.0mmol/L表示血糖控制滿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FPG、2hP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并記錄兩組的血糖達標時間與胰島素每日平均用量,觀察兩組有無嚴重低血糖反應發生。
1.4 統計學分析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FPG、2hPG及HbAlc水平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均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的血糖控制效果略優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并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FPG(mmol/L) 2hPG(mmol/L) HbA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4 13.82±4.05 5.24±0.58 17.46±6.92 7.15±0.81 8.41±1.35 6.55±1.12對照組 44 14.25±3.87 5.39±0.59 17.84±6.85 7.26±0.79 8.54±1.42 6.84±1.05
2.2 兩組胰島素用量與血糖達標時間比較
兩組均未發生嚴重低血糖病例,觀察組的血糖達標時間較對照組顯著縮短(P<0.05),胰島素日用量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胰島素用量與血糖達標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胰島素用量與血糖達標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胰島素平均用量(U/d) 血糖達標時間(d)觀察組44 42.46±4.75 5.36±1.22對照組44 55.74±5.62 8.05±1.14
糖尿病屬于終身性慢性疾病,其中,90%以上為T2DM,多見于35-40歲以后人群,胰島素抵抗以及胰島B細胞功能缺乏時導致疾病發生以及病情進展的主要原因[3]。臨床研究表明,T2DM患者的胰島B細胞功能相比于正常人明顯降低,且維持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持續下降,約10余年即可導致胰島素分泌功能完全喪失。同時,T2DM還將誘發心、腦、腎及視神經等多靶器官、系統損傷[4]。早期準確診斷并積極予以有效治療對于延緩病情發展以及靶器官損傷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研究與臨床實踐表明,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功能達到或者接近正常水平是預防和減少T2DM危害性及相關并發癥的關鍵。目前,臨床多采用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進行治療,雖然血糖控制效果較為滿意,但由于給藥具有時間限制,24h血糖波動幅度較大,且每日需要多次注射,患者的依從性較差,低血糖事件發生風險增加[3]。近年來,臨床研究發現,應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通過計算機設置個體化輸注程序與劑量,能夠模擬機體24h胰島素分泌機制,通過24h維持基礎劑量與餐前追加劑量,不僅能夠有效控制血糖且能夠維持24h血糖水平穩定,更好地促進胰島細胞功能的恢復,并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減少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反應[4]。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FPG、2hPG及HbAlc水平均獲得顯著降低,且兩組降低效果相當。但觀察組的胰島素日用量相比于對照組顯著降低,血糖達標時間明顯減少,且操作簡便,療效性價比更高。
綜上所述,胰島素泵治療T2DM具有與胰島素三餐前皮下注射相當的療效,但操作更為簡便,患者的依從性好,能夠減少胰島素用量并縮短血糖達標時間,是一種較為理想的T2DM強化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南映瑜,陳瑜,張蘊蘊等.諾和銳30三餐前注射和胰島素泵短期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0,39(16):2184 -2185.
[2]咼金海,李曉嬌,楊拯等.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 (32):3615-3617,3621.
[3]朱旅云,楊少玲,胡麗葉等.定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2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29):3655-3658.
[4]勞丹華,符俊祖,任志玲等.皮下注射與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效果比較[J].山東醫藥,2010,50(43):51 -52.
R587.1
B
1009-6019(2015)09-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