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平 董雅娜
(1山西省太原市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附屬醫院藥劑科 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外一科 山西 太原 030053)
注射用紅花黃色素臨床使用分析
郭華平1董雅娜2
(1山西省太原市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附屬醫院藥劑科 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外一科 山西 太原 030053)
目的:調查本院注射用紅花黃色素使用情況,分析其總體療效,指導臨床用藥。方法:收集本院共計182例住院使用過注射用紅花黃色素的病例,采用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結果:如樣按照說明書給藥,注射用紅花黃色素在本院約62%為合理用藥。結論:有必要對臨床醫師進行用藥指導,避免出現不合理用藥及藥物不良反應。
注射用紅花黃色素;合理用藥;臨床分析。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紅花黃色素具有擴張微細動脈,增加組織血液灌流量,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同時能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并能調節血脂、清除有害氧自由基、防止細胞過度氧化而發揮抗氧化作用[1],適用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血管栓塞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并發癥等。因其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在臨床中應用廣泛,病例較多,病情較為復雜。因此,有必要對其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對其使用合理性進行分析,以期指導臨床正確用藥,減少藥品濫用及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1.1 臨床資料
收集整理本院自2014年1月以來在各臨床科室中住院使用過注射用紅花黃色素的病例共計182例。其中男性94例,女性88例。內科92例,外科78例,五官科12例。
1.2 方法
查看病歷中醫囑、相應病程、化驗檢查,針對患者的用藥原因、療程、用藥效果、不良反應這幾個方面進行分類后做描述性統計分析。
2.1 患者用藥原因歸類匯總
分為冠心病、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內分泌系統疾病、外傷性疾病、外科手術、感染性疾病、其他疾病等幾組。其中神經病變包括了五官科突發性耳聾、外科腰椎間盤突出。根據病程描述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腫、促進炎癥消退、預防血管阻塞等目的。(表1)

表1 182例患者用藥原因相關診斷分析
通過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臨床使用中主要以內科系統疾病為主。冠心病使用最多,占28.02%。其次為腦血管病變,占17.58%。神經病變列于第3為,占16.48%。
2.2 患者用藥療程情況匯總
按照藥品說明書中描述,用藥一個療程最少為7天,最長為14天,因此以7-14天為分界,分為3組。(表2)

表2 182例患者用藥療程情況匯總
收集病例中發現,臨床中使用該藥多以14天為1療程,占比56.04%,最短僅用1天,最長的甚至用到28天,即2個療程,超出規定療程的占比達26.92%。
2.3 用藥后療效情況匯總
調閱病例中病程記錄內容,對用藥時針對的主要診斷統計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治愈、好轉、無效3組進行分類。(表3)

表3 182例用藥患者療效匯總
在統計中發現,療效為好轉的病例占比最大,達到了70.33%,無效的患者多為治療過程中出現其他并發癥或藥物反應而導致停藥、療程過短的病例,占到7.69%。
2.4 用藥不良反應情況匯總
在調查中,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的共計8例,發生率為4.40%。其中7例為皮膚潮紅、皮疹、皮膚瘙癢等輕微表現,停藥并使用抗過敏藥物后明顯好轉。1例出現了較嚴重的過敏反應,表現為發熱、皮疹、聲音嘶啞,經停藥、抗過敏藥物、激素治療后快速好轉。
3.1 用藥適應癥討論
說明書中指出,該藥的功能主治為:活血化瘀,通脈止痛。心血瘀阻引起的Ⅰ、Ⅱ、Ⅲ級的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癥見,胸痛胸悶,心慌,氣短等。但是經過調查發現,臨床中使用時適應癥明顯放寬,也取得一定療效,查閱部分文獻可以發現,本藥臨床應用于腦梗死、冠心病心絞痛、II型糖尿病、糖尿病腎病等血管病變相關疾病,也取得了良好療效,根據中醫辨證這些病灶也屬于血瘀證,符合用藥指征,如心血瘀阻證、氣虛血瘀證、氣陰兩虛證兼瘀血阻絡、血瘀氣滯證等。但是,也存在一些超適應癥的用藥,如用于感染性疾病、外傷性疾病、手術后無明顯心腦血管疾患的患者,超適應癥用藥不僅得不到應有療效,且帶來了更多的用藥風險,給病人帶來更多的經濟負擔。在統計到的不良反應病例中,有5例來自于超適應癥用藥。
3.2 用藥療程討論
統計后可以看到,大部分病例在使用紅花黃色素時能按照說明書療程進行,雖然筆者未能找到一個療程為14天的依據所在,但通過統計可以發現,在14天時患者的治療效果達到最大化,即縮短療程時療效不能最大發揮,延長療程時療效也得不到放大,甚至會導致藥物不良反應增多[2]。
3.3 用藥療效討論
從統計數據中不難發現,紅花黃色素具有良好療效,有效率達到93.95%。如果排除一部分超適應癥用藥的情況,這個數據有可能更高。祖國友等臨床觀察發現紅花黃色素聯合低分子肝素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治療有效率可達到94%[3]。與作者調查結果相近。另外可發現,用藥無效的病例大部分發生在超范圍用藥中。因此,對于臨床醫師使用中成藥制劑的適應癥應加強管理,避免超適應癥用藥導致的治療無效。
3.4 用藥不良反應討論
隨著國內制藥工業的不斷發展,中成藥新品種、新劑型的大量增加,使中成藥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藥三分毒",古人早就認識到中藥的不良反應,將其歸納為"十八反","十九畏"等,并有"小毒,有毒,大毒"之分。近些年來,在"回歸天然"的追求中,在"中藥安全無毒"的片面理解下,很多人一直認為中藥源自于天然,藥性平和,且經過加工炮制,無任何副作用。導致長期、大量、盲目使用中成藥的現象非常普遍,使中成藥的不良反應不斷增加[4]。
注射用紅花黃色素在我院的使用中,大部分臨床醫師能夠按照適應癥用藥,療程規范。該藥治療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但也應看到,部分臨床用藥不規范,超范圍、超療程用藥不僅對病情起不到治療效果,而且會帶來藥物不良反應,同時加重患者經濟負擔。因此,在中成藥管理方面,醫院應加強使用中成藥的有關規定,執行處方點評制度,建立公示制度,定期開展全院性合理用藥的分析、評價。注重臨床中藥師的培養,根據醫院臨床中藥學工作實際需要加強知識儲備[5],藥劑科應組織編寫中成藥合理用藥的藥訊資料,定期組織醫師、藥師之間的交流學習,確保中成藥臨床使用的安全、有效。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1]王華.紅花黃色素注射劑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0,7 (30):9-10.
[2]賈正畢,李元啟等.中成藥的不良反應分析及風險管理探討[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22(5):72-74.
[3]祖國友,那紅軍,等.低分子量肝素聯合紅花黃色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效果觀察[J].華北國防醫藥,2010,22(5):427-429.
[4]張力,楊曉暉,曹立亞,等.關于我國中藥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現狀和發展的思考[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7,25(7):581 -583.
[5]張冰,金銳,吳家瑞.基于現代中藥師知識框架構建臨床中藥學課程[J].藥學教育.2011,27(5):23-25.
R4
B
1009-6019(2015)09-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