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昊
摘 要 本文通過對浙江省紹興市城鎮化公路交通安全狀況的深入研究,對駱霞線駱駝橋至鎮海段、S310省道嵊義線城鎮化公路進行了調查統計,收集統計了公路基本數據、交通事故數據、事故發生車輛種類、道路種類及路段構成等數據,通過研究交通事故發生機理特征,總結出城鎮化公路的交通安全措施。
關鍵詞 城鎮化 公路交通事故 安全措施
中圖分類號:U49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68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Highway Traffic and Safety Measures
YU Hao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23)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traffic safety situation of urbanization road in Zhejiang province Shaoxing city, investigating urbanization road of Shaogan line of S32,and Shengyi line of S310, highway technical data, traffic accident data, speed data were collected. The urban road traffic accid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oposed urban road traffic safety measures.
Key words urbanization road; traffic accidents; safety measures
1 城鎮化公路交通事故統計分析
在交警部門駱霞線、嵊義線收集調查近29個月的公路交通事故記錄,每一條事故記錄數據包含事故發生的日期、具體時間、發生位置、死亡和受傷情況、造成損失情況、天氣狀況、事故形態、路面情況、路面類型、路口路段類型等諸多影響交通安全的直接或間接因素。
通過對駱霞線和嵊義線2011年至2013年共29個月的交通事故統計分析得出,兩條公路共發生交通立案274起,特大事故2起,重大事故59起,共造成68人死亡,360人受傷。
1.1 交通事故車輛類型分布
從對調研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死亡和傷人事故的主要肇事車輛為機動車輛,占79.4%,其中小客車占的比重為33.7%,摩托車占28.7%,三輪車、電動車和其它車輛占的比重很小,僅為7.4%。
1.2 交通事故雙方交通方式分析
事故雙方主要以汽車碰撞其他車輛為主,約占事故總數的82.9%,其他僅占17.1%,而城鎮化公路混合交通嚴重,道路路況復雜,各種交通方式之間干擾較大,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1.3 交通事故形態分布
通過研究路段交通事故形態得出:道路交通事故形態從高到低依次為側面碰撞、正面碰撞、尾隨相撞及其他形態,分別占事故總數的54.6%,19.5%,13.7%和12.2%。
上述前三種事故形態是導致傷亡事故的主要的形態,死亡占總數的77.4%,受傷占91.6%。四車道公路混合交通的主要事故形態有三種:側面相撞、正面相撞、尾隨相撞。車輛發生側翻的事故有3起,事故中共死亡1人,受傷3人,是三起重大事故,故城鎮化公路的危險路段應引起充分重視。
2 城鎮化公路交通事故隱患路段分析
2.1 城鎮化公路幾何要素與交通安全關系分析
2.1.1 小半徑曲線路段
(1)急彎路段的安全問題分析。通過對車輛在曲線段行駛的力學性能及行駛軌跡分析得出,曲線半徑越小,彎道就會越急。車輛在平曲線上行駛,受離心力作用的影響會導致車輛容易發生側滑和傾覆現象,從而影響行車的穩定性、安全性和舒適度。
在急彎路段,受視距條件的限制,當駕駛員的駕駛期望與實際路況不一致甚至相差較大時,此時給予駕駛員的反應時間比正常情況下要短,如果車速過快,極易在此路段發生碰撞事故,甚至有可能導致車輛沖出路外,造成更大的傷亡事故,于行車安全十分不利。
(2)長直線接小半徑平曲線路段的安全問題分析。在過長的直線段駕駛,駕駛員的反應容易因為周圍景物單調而變得遲鈍。突發狀況出現,往往會因來不及反應而造成交通事故。此外,駕駛員駕駛時,由于是長直路線,車速容易過快,導致車輛進人小半徑平曲線路段時,車速不能及時降下,往往會發生傾覆側翻等交通事故 。
多次試驗研究表明:事故的發生很大程度上伴隨著行車速度的變化。直線段易引起交通事故的地點主要集中在長直線末端接小半徑曲線處,在此路段,駕駛員需要將較高的車速急劇降低至曲線段允許的安全速度,突然采取措施,容易導致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具體的事故形態有:單車碰撞曲線外側的障礙物,包括上體及其它安全設施,發生側翻滑移事故,發生對向碰撞事故。
2.1.2 陡坡路段
下陡坡路段的安全隱患主要是由于行車速度過快或連續制動引起車輛剎車鼓溫度急劇上升,制動失效引起的,存在的主要事故形態是:①對向車輛或障礙物發生對向、側向碰撞;②與同向車輛追尾;③碰撞彎道外側的山體或其他障礙物。
上坡路段的安全隱患主要是由于載重汽車車速過慢,長時間占據一條車道或小客車強行超車所引起的,存在的主要事故形態有:①車輛強行超車時與下坡駛來的車輛或路面的其他障礙無發生碰撞;②車輛與同向行駛慢車發生追尾。
一般說來,陡下坡的危險性要大于陡上坡方向。
2.1.3 視距不良路段
行車過程中,駕駛員需要不斷地接受前方路段的路況信息,如果視距不良,駕駛員在面對前方意外情況時,很可能會因驚慌失措來不及反應從而引起交通事故。因此,為了保證駕駛員對路況信息的準確、及時接收,必須保證良好的行車視距。
視距不良路段一般發生在有障礙物的彎道內側,平面交叉口及小半徑凸形豎曲線頂部附近。
視距不良路段主要安全隱患一般是由于行車視距無法滿足要求,且車輛占用對向車道,行駛速度過快有關,存在的主要事故形態是:①對向車輛或其他障礙物如各種道路設施發生碰撞;②在陡坡急彎段發生碰撞彎道外側的山體或駛出路外;③在下坡途中的視距不良急彎處發生側翻出路外的事故。
2.2 橫向干擾嚴重路段
(1)穿越城鎮路段。公路穿越城鎮路段,交通組成和交通流量比其他路段更為復雜,沿途街道化演變進程較快,建設初期由于前瞻性不足,沒有考慮到后期運營過程中所出現的諸多問題,造成道路路側開口較多且不規范,交通組成復雜,路基寬度不足,混行嚴重,安全設施缺失,而車輛一般在進入城鎮化公路時,車速較高,同時行人、非機動車對行車干擾又較為嚴重,需要駕駛員頻繁操作,易誘發交通事故。
(2)路側開口路段。城鎮化公路沿線出人口和村莊相對密集,接入的道路較多,開口不規范,隨意性較大。公路大部分接入道路路面等級較高,多為水泥砼路面,致使車輛從接入道路駛入公路時,車速往往過快,易于過往車輛及行人發生側向碰撞及側翻事故等。
3 城鎮化公路交通事故發生機理
通過對紹興市紹駱霞線、嵊義線和其他若干支干線公路城鎮化路段交通事故的調研,城鎮化公路交通事故的發生機理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事故形態及原因:事故形態上,側面相撞發生最多,其次是正面相撞和尾隨相撞,三種形式事故共占事故總數近90%。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鎮化雙車道公路存在的機動車未按規定減速、違法超車,行人及非機動車混雜隨意穿越道路等現象。
(2)從車輛因素:事故車輛中小客車占的比重最大,其次為摩托車、小貨車、三輪車,摩托車、三輪車和摩托車發生事故的機率高于一般道路。從雙方交通方式分析,與摩托車和行人有關的事故占總數的78%。綜合上述考慮,城鎮化公路交通構成復雜,而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行為較為隨意、交通意識淡薄導致交通事故容易發生。
(3)從交通事故發生的路段特征:平直路段發生的幾率最高,占70%左右,與車輛超速、駕駛員疲勞駕駛有很大的關系。考慮到城鎮化公路兩側村莊密集、村鎮道路隨意開口、交叉口設置不規范、交通安全設施缺失,交通標志缺乏,交通事故發生頻率也會相應提高。
4 城鎮化公路交通安全措施
城鎮化公路跨越區域比較大,所以各個路段交通現狀及所受干擾都不相同,考慮到地形和環境的復雜多變性,建議采用全線統一限速結合特殊點局部限速的限速方法,對沿途的村鎮、學校等采用特殊點局部限速,學校、集市區可采用分時段限速。并且同步采取如下措施:
(1)視覺措施:①限速標志:限速標志是禁令標志,對駕駛員行為進行約束,維護交通安全。②彩色路面:既美化公路環境,又給駕駛員視覺上的沖擊,保護行人等交通弱勢群體,提高道路使用的安全性。
(2)錯覺措施:①平面視覺標線:設置佐爾納錯覺標線讓駕駛員產生前方道路變窄的錯覺,會感到危險,然后主動減緩車速,從而有效地控制了車速。②立體視錯覺標線:設置立體視錯覺標線,達到主動減速,保障安全。
(3)聽覺措施:①減速振動標線:當車輛在振動標線上行駛的時候,產生顛簸感,經座椅傳遞后,駕駛員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此外,車輛經過標線會產生共鳴,刺激耳膜;從而達到主動減速目的。②道釘減速帶:道釘是設置在路面上的塊狀突起物,與標線的作用相同。③駝峰式減速帶:通常用于交通量小的低等級公路,穿越城鎮、村莊和學校的路段等。
(4)法規建設:嚴厲查處和懲罰車輛超速行駛是預防超速駕駛的最有效方法。
(5)城鎮化公路針對措施:對不同的路段,不同的道路環境,根據城鎮化公路的具體情況,建議采用不同的限速措施,達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目的。
5 結論
城鎮化是我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發展趨勢,城鎮的交通事故問題越來越嚴重地影響到城鎮化的發展進程,應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城鎮化公路路段是交通事故的多發路段,而城鎮化公路交通事故發生機理主要是混雜交通,即人車混雜,機非混雜。解決好城鎮化路段的交通安全問題,一是要結合城鎮化公路線形設計特點,從城鎮化公路線形安全設計去改善,以提高城鎮化公路安全設計水平。二是要從管理上去改善,從視覺措施、錯覺措施、聽覺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全方位改善城鎮化路段交通安全。
參考文獻
[1] 中國交通安全問題及對策研究報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0.11.
[2] 鄭柯,容建,任福田.高速公路平曲線半徑與車輛行駛速度之間的關系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3.4.
[3] 徐道涵.雙車道公路線形安全評價研究與應用[D].長安大學碩士論文,2005.4.
[4] 楊宏志,許金良,李健士.基于計算機仿真的公路線形設計評價.中國公路學報,2005.18(1):14-18.
[5] Jerry A.Reagan, Designing for Safety by Analyzing Road Geometrics,Public Roads,Summer,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