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蘭
“導學案”是一種進行教學指導、教學研究比較綜合的理論與實踐,所以可稱其為一種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新型的教學模式。為此,我校通過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最終確立了以導學案應用為核心課堂教學模式——“六步導學模式”。通過一段時間探索和實踐,收到了一些成效。如何將導學案運用于初三化學教學中呢?本文主要談談編制初中化學導學案應注意的問題。
一、導學案應側重于學生怎么學
學生的學習包括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鞏固三個階段,因此設計導學案時就要考慮每個階段讓學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經過一學期的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面設計導學案:課前預習指導、課堂學習過程、課堂小結、反饋練習、課后提高練習。
二、化學導學案應注重“導學、誘思”原則
導,即開導、啟迪之意,它是啟發式教學的精髓。學案作為導學的載體就要求我們要在學案的設計上體現出一個“導”字。學案主要是通過問題來體現“導”,這就要求學案中設計的問題,既要源于課本,又有所深化和拓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維;既有難度,又與學生的思維水平相吻合,達到“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誘思”是指在學案中應設計一定的問題情境,創設的問題要能表現出較強的“磁性”,促使學生產生懸念,造就一種憤悱的學習情境,吸引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這在一般的參考書中是沒有的,而“學案”正好可以突出這一優勢。
三、化學導學案設計要有藝術性
學案導學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同時,在整體的學案設計及習題選擇上要富有藝術性。習題的選擇關系到能否使學生用最少的時間掌握最多的內容,把學生從龐雜的題海中解放出來,通過見識典型例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減輕學生負擔。這一環節在學案中占較大篇幅,如果習題的編寫、設計沒有藝術性,沒有新意,沒有時代感,輔導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所以課堂練習的選擇,針對性要強,學案中的習題設計要有一個出發點,那就是讓學生做更少的題、掌握更多的知識。
四、化學導學案要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層次分明
初中化學課本,圖文并茂,生動有趣,適合學生自己閱讀,但標題較大,不夠細化,因此教師在講解時,有些知識、過程必需重組并細化,以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編制學案時,要多使用數字標題,在大標題下多用一些小標題。如在講解二氧化碳的知識時,有以下一些標題:一、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循環、二、二氧化碳的性質(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三、二氧化碳與人體健康、四、二氧化碳的用途、五、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1.實驗室制取的原料、2.反應原理、3.實驗裝置、4.收集裝置、5.二氧化碳的檢驗)等等,這樣的標題,能幫助學生理清一節課的知識,條理清晰。同時,為了突出重點,可在字體、字號上有所改變,如設置成斜體,大一號字,在重要字詞下加點或下劃線,也可在填寫時,要求學生用不同顏色筆寫,以示重點。
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教師們勢必會增加許多內容,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能力,而這些知識,有的是提高,有的是不做要求,在學案編制時,為滿足不同學生的能力需要,可在一些內容前加上“*”號,或標明“選學”,然后視學生情況,選擇是講解還是學生自己學習。
五、化學導學案的核心內容
按照課文學習的流程,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預習案。預習案應該吸收傳統的預習作業中的合理成分,比如在低段,要加強對預習的指導,預習的內容要由淺到難,由簡到繁。
2.課堂案。即課內實施的學習方案,這是導學案的重中之重。它包括問題、自覺、研究、交流等基本要素。要做好學習活動的設計,要明確注明課內師生有哪些活動,教師干什么,學生干什么。在合作交流環節不僅要注重問題的解決,更要交流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以促進學生對學習本身的反思,從而達到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觀察和實驗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形式,學生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可以感知物質的外部特征和物質發生變化時所產生的物理的和化學的現象,獲得化學實驗事實(包括實驗數據)等感性認識。
3.延伸案。延伸案是圍繞學習總目標,圍繞課內學到的知識與方法進行拓展延伸,以達到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目的。在設計延伸案的過程中,要避免設計成簡單的練習。
實踐證明,導學案式教學比傳統教學有明顯的優勢,它實現了傳統課堂無法實現的許多教學目標。導學案式教學是一種可行的、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實驗的模式,它對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學習和鞏固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教學有效性,有著很好的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海南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