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梅
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學生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培養,聽是理解和吸收口頭信息的交際能力,提高聽力不僅有利于說讀寫這三項技能的發展,而且為開展日常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在課堂教學尤其是平時測驗考試中,我們發現有一定數量的學生,他們完成聽力理解題目的正確率相當低。因此,我們需要找到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在聽力方面如此不得要領,并且給出一些應對策略、有效的方法以及應試技巧來提高他們的聽力效率。
一、初中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
1.只注重突擊性訓練,而忽視循序漸進的規律。在教學實際中,很多老師在英語教學中都沒有根據循序漸進的科學原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日積月累地訓練學生的聽力,而是到考試前才臨時抱佛腳,對英語聽力進行強化訓練。不管學生的基礎如何,不管學生能否消化,硬往學生耳里灌。
2.為聽而聽,使聽處于一種盲目狀態。在聽力訓練過程中,有的教師一味盲目地讓學生聽,聽一遍學生不能完成任務就聽兩遍、三遍,不注重對學生進行聽的過程聽力策略的指導和監督。比如不是忽視學生對于語篇的整體理解,就是毫無任務地聽,使聽成為機械的放錄音的活動等等。
3.只注重訓練想要的結果,而忽視必要的訓練過程。有的老師在訓練聽力的時候,讓學生先把課文或其他的語音材料反復地熟讀,甚至叫學生先背下來,有的把一個句子拆得七零八落,一個詞反復播放讓學生聽。其實這樣做忽視了學生對于語篇的整體理解,大大降低了聽力的難度和效果。
二、英語聽力的策略
1.訓練學生模仿標準的語音語調,過好語音關。學好音標是學好英語的前提條件,教師要讓學生接觸標準規范性的語音語調,聽錄音帶進行規范性模仿。模仿的時候,聲音要響亮,口齒要清楚,口型要到位,一字一句要反反復復地進行模仿。要強化語音的基本訓練,集中進行音素練習,單詞中的長短元音、輔音、輔音連綴等辨音練習,力求有一個較好的語音基礎。具體的操作方法是:(1)選擇標準音;(2)以模仿朗讀為主;(3)給自己錄音且對照,找出差異,使他們逐漸熟悉英語的發音規律,不斷培養語感,克服來自母語的干擾,從而有效地提高聽力。
2.精心選擇聽力材料。聽力材料的適當選擇是直接影響學生的“聽”的積極性和聽力效果的。教師應選擇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系列材料,可以先從辨音入手,然后逐步過渡到短句、長句、段落及篇章結構,再應結合新教材的特點,選擇語言規范,交際性強又具有英美文化和習俗的語言材料。
3.在聽前教師要精心準備。教師在聽前要激發學生聽的興趣和激情,教師可以根據聽力內容,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或課堂實際,設置一定的情境,通過師生的交流互動,導入聽力相關的信息,如單詞、句型、語法、背景知識等,為下一步聽做好準備和鋪墊。教師在課前要認真鉆研教材,預先聽一下材料,掌握聽力練習的難易程度,分析材料內容和難度是否適合學生使用,是否與新課程教學目標描述相適應,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做到心中有數。對一些較難材料要做些刪減或適當的調整,重新設計聽力練習,降低難度和要求。
4.聽時活動的指導。教師要關注學生聽的過程同時也要注意自己對處理教材上整體的把握。學生在明確聽的任務后,教師開始播放聽力材料,讓學生一邊聽一邊理解。著重聽出關鍵詞語,理解重要細節,抓住主旨大意。同時在聽的過程中,還要培養學生聽的技巧。教師在指導學生聽課文錄音帶時,要加強對學生聽的技能的訓練,如抓住關鍵詞語包括人名、地名、時間、事件等,目的是培養學生捕捉特定信息及詳細信息的能力。在聽力訓練時,明確聽力任務,讓學生進行有意識、有目的地帶著任務去聽材料,使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盡快尋找到主要的語言信息。沒有聽懂的,暫且放一放,不要死盯不放,以免影響聽下一個句子的機會。對于一些模棱兩可的問題可以進行大膽的猜測、推理,并注意英語背景知識與習慣用法。強調的一點是,聽力不僅僅是聽句子,更是聽段落和整個語篇,因此也要訓練學生對整個短文大意的理解能力。
5.聽后的指導。在學生做完聽力后,教師要可以要學生對聽的內容進行加工處理,教師可就聽力內容對學生提問,以鞏固聽力內容;也可以在黑板上提供一些關鍵詞,復述聽力內容或課后做書面表達。采用這些方法,學生由信息輸入轉為信息輸出,做到學以致用,聽說結合或聽與寫結合。例如:在做完九年級Unit5 Section B 2a和2b聽練習后,我安排學生寫一篇書面表達敘述對話中man和woman所看見所感,這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鞏固了這節課的內容。
本文是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期立項課題“優化初中英語三段式聽力教學設計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復文號:2013JK10-L221。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西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