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梅?曹文霞?康迪?張麗鳳
摘 要:本文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實習實訓現狀提供了不同課程在校內實訓和校外企業如何提高實踐技能的幾點看法,不斷嘗試使每一個學生通過三年的院校生活,在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實踐操作方面真正學有所成,為走出校門順利步入工作崗位提供強有力的競爭砝碼。
關鍵詞:項目庫建設;利用率提升;專兼職實習;競賽練兵
此論文為2013年度河北省高職高專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訓實習基地建設”課題成果,課題編號:DZJZW201320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訓實習基地建設”課題組全體人員:賈艷梅、王云肖、宗云、張麗鳳、劉敏、鄧海麗、趙嵬、荊婷婷、李翠芬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培養了大量技能型專門人才,一方面滿足了民眾接受高等教育的現實需求,探索完善了辦學的新模式: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激活了辦學機制,優化了資源配置,增強了服務社會的能力;同時也基本適應了用工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但我們也注意到,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招生形勢的不斷變革,我國的高職職業教育正在面臨一些問題,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操作技能仍需提高,需要在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道路上不斷深入探索,在實習實訓基地平臺建設的深度和廣度上進行創新發展,逐步提升高職院校和專業的品牌效應及社會價值,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并發展。為繼續深入培養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在工學結合的辦學指導思想下,深入開展以“教、學、做、用一體化,教、研、產、銷一條龍”為總目標的教學改革。下面以電子信息專業為例,就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談幾點看法。
1 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現狀分析
縱觀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各高職院校充分認識到學生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在校內,投資建設了一定數量的實驗實訓場所,在校外,為了給學生提供實習場所,也聯系了和本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這些條件為經濟發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2 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舉措
通過大量走訪用工單位和人才招聘市場,我們獲得了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資料。很多企業負責人表示,現在錄用的大部分畢業生實踐操作流程不夠規范,缺乏知識技能上的可持續發展,對一些常用或更新換代的設備儀器感覺無從下手。針對畢業生現狀及當前的招生對象,電子信息專業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方式,從專業基本入手,貫徹落實“教、學、做、用一體化,教、研、產、銷一條龍”的教學總目標,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做中學,學中做,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鼓勵他們學會職業目標崗位相應的技能;同時把行業企業最新發展所需的知識、技術及時帶進課堂,讓學生到實習崗位后上手快,不但能為企業創造效益,還能通過掙得工資體現自身價值。
2.1 校內實訓室建設
目前電子信息專業校內實訓室的建設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實訓項目庫建設:我院校內實訓室建成之后學院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包括購買實訓設備、實訓儀器及拓展實訓場地、積極與企業合作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等。實訓項目庫由簡單的驗證性實驗、焊接練習、單元電路制作到目前已經能夠與企業合作進行規模性生產。教學改革中實訓項目庫建設,是加強電子信息專業建設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實訓室教學規范運作的重要基礎。通過建立完備的實訓項目庫及其嚴格的管理制度,從而逐步實現實訓教學的科學化、程序化和規范化,在更大范圍內擇優選擇實訓項目,提高選項透明度,最終實現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我們認為,一個規范的、科學合理的實訓項目庫首先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必須始終緊緊圍繞學院的總體規劃,以重點突出實訓教學改革結構調整、發展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為目標來選擇和確定有關項目;以提升實訓教學效益為中心,帶動電子信息專業學生實訓能力和社會競爭力的實訓項目作為入庫申報的重要依據。實訓項目庫囊括了電路基礎、模擬電子、數字電子、高頻電子、EDA、單片機、智能卡等實訓室的實訓項目。按照實訓項目的難易,課程要求不同等,我們擬將實訓項目庫分為三個級次:第一級次為基本技能訓練級,主要鍛煉學生的元器件識別、焊接和拆裝、常用設備和儀器的使用;第二級次為簡單電路制作級,主要鍛煉學生組裝電路、測試電路、了解電路的主要功能等;第三級產品設計及改造級,讓學生能夠識別電路圖并能根據要求設計出電路,進而根據不同需要對電路做進一步改進。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制定實訓室實訓項目開發建設專人負責制,結合本專業教師擅長課程安排專業實訓項目負責人制度。
(2)實訓室利用率提升建設:目前我們的實訓室大多局限于課堂上使用,由于學生基礎層次差別很大,有一部分學生在課上完不成布置的實踐操作或者不能滿足人人動手,所以我們嘗試在課余時間開放實訓室,制定指導教師輪流值班,確保每名學生不落下一項操作;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布置難度更大的任務。對于實訓室的配套軟件支撐,我們會把企業或市場最新的軟件及時更新安裝到實訓室,保證我們的教學與時俱進,不落后于社會發展的步伐。
2.2 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校外實習基地是校內實訓室功能的延伸和深化。我們做到立足電子產品制造業的生產一線,服務區域經濟,努力實現三個“零距離”:實踐教學內容和職業需求的零距離;學生實踐能力訓練與職業崗位工作的零距離;師生科技實際研究與最新生產技術的零距離。在我們聯系的這些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方面,我們采用的做法有:
教師進企業專兼職實習:通過一線教師專職或兼職到相關企業實習,了解企業生產所需知識和技術作為教學的第一手資料,參與企業的技術革新或新產品研發制作,在此過程中提煉出適合學生的教學項目。這樣,既為教師由雙師型到三師型轉變提供了條件和平臺,提升了教師的業務素質;也讓教學和生產緊密接軌,保證學生接觸到最新的知識技術,在頂崗實習時盡快適應崗位能力。
職業培訓和競賽練兵場:
電子信息專業的實訓課程安排要突出實用性和應用性,即要強調基本技能的培養。實訓模塊包括專項訓練和綜合訓練。專項訓練是在每一學期開設的專業課上進行專門訓練,綜合訓練一般是在最后一學年或最后一學期結合實習,重點對電子產品的整個流程進行模擬訓練。在實習期間,拓展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專業方面更高的專業操作技能,從實用性的角度安排實訓教學,達到了崗前培訓的目的,使學生離開學校就能適應工作環境和工作崗位。除此之外,校外的實習基地也為高素質的學生提供了擴展空間和場地,學生在這里可以設計簡單的電子產品,開發小型項目,為參加各種電子大賽做準備,并且通過群體之間的協作來共同完成開發項目,讓學生不但可以積累實際的工作經驗,同時還可以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提高溝通技巧和管理能力,為高素質的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絕佳場所。
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快速發展,電子信息方面畢業生的需求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和方向。高職學生就更應該遵循工學結合和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職教育規律,在校期間練就扎實的知識和實踐技能,力求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
參考文獻
[1]《創新教育研究》,于化東主編,2007年
[2]《上一堂好課的22個關鍵要素》,劉志、湯旭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