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當前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問題展開討論,分析了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及產生原因,以及職教的老師們對學生的心理引導和心理建設。
關鍵詞:職校生;心理問題;心理建設
結合當前職業院校學生的情況,我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職校生的心理問題以及其心理建設問題。
1 職校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對學生而言,職業院校階段是人生的一段特殊成長時期,這一時期的他們正逐步進入成年人的社會角色,但因為經濟不獨立,思想不穩定,世界觀尚未最終成型,實際仍是“未成年人”。以我們學院為例,學生們的年齡段集中在15,6歲到18,9歲的青春期,他們的心理特點很鮮明,自尊心、自信心比較強,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進取心;另一方面對情緒的自我把控能力比較弱,容易產生極不穩定的情緒問題。當遇到挫折時缺乏自我調節能力,一味的悲觀失望,無法解脫,緊錮在復雜的心理矛盾之中,致使心理失常。所以,體現出來的是職業院校的學生學習能力差,態度散漫,并且為了“刷存在感”,加上年少氣盛,導致打架斗毆,酗酒鬧事,網絡成癮等事件比例連年升高。
2 職校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2.1 適應能力差,心理落差大
落差一,職校生們也曾在高考中拼搏過,但未能踏入夢想中的大學校園,無奈之下選擇了職業技術學院,這種落差會不自覺顯現在他們的心中。落差之二便是新生活的較大改變,職業院校大多采取的是住宿制,步入職校即意味著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獨立的過集體生活。由于缺乏生活能力,初入校,很多適應能力不強的就會經常被孤獨不安、焦慮所困擾。此外,校園是個小社會,獎學金的評定、入黨、提干等等競爭激烈,很可能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因此很多人進入職校新奇過去后就甘于平庸,生活散漫無追求。
2.2 對學業的不適應,如何合理平衡職業技能學習和綜合素養的培養
職業教育不同于基礎教育,它存在一個職業技術和學科分配上的差異。有的學生偏強于文化素質,卻毫無專業技能的底子,有的學生則是在某些職業技術領域里很強,但他們綜合素質偏低,這些本身的客觀基礎的不平衡,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導致心理的失衡。
2.3 對經濟狀況的不適應
“土豪”學生優越感強:高消費,不知道節約,即便不出現偏差,也會和大多數家境一般的孩子產生隔閡。而家境貧困的學生則更多地表現出自卑而敏感,人際交往困難,偶爾會對社會態度不良,懷有敵意。這樣容易導致性格孤僻,出現人格偏差,面對生活沒有信心。
職業技術教育是個跟社會實際結合得非常密切的教育體系,所以,社會發展過程中所伴生的問題,所出現的不和諧因素,各種價值觀會在第一時間反饋和影響到我們的學生,使學生們成為容易遭受負面因素襲擊的易感人群。
2.4 人際關系處理不當
進入職校,人際交往面拓寬了,復雜的人際關系往往使學生不知所措。中小學里簡單的人際關系被校園里同學、同鄉、師生、異性、社會活動團體等等所代替。同居一室的有來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鄉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們之間的磨合是個新問題。一些學生個性強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還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合群,孤獨寂寞,甚至想逃避現實等等。
2.5 難以排除的情感危機
情感問題也是職校生不可避免的問題,談戀愛也成了這個年齡階段一個不可避諱的話題。學生們追求愛情的同時卻不具備承受痛苦的能力。很多學生在遭受失戀的打擊后,不會作自我調節,導致精神恍惚,身心嚴重受挫,情節嚴重的還會做出一系列不理智的行為。
3 心理問題防治的主要措施
(1)我院專設心理咨詢室,專項管理學生心理問題。
(2)我院要求班主任以及任課老師必須進行“心理咨詢師”的考核鑒定。在教育管理隊伍中建立一個日常的解決心理問題隊伍,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校醫院也專門開設了心理科。
4 職教老師們的心理引導法則
4.1 魚缸法則
養在魚缸中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多長時間,始終不見金魚生長。然而,將這種金魚放到水池中,兩個月的時間,原來三寸的金魚可以長到一尺。
一定要給學生創新的空間,而不讓他們拘泥于對老師的模仿。隨著社會進步,知識的日益增加,老師們也要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以及和學生的相處模式,既要當他們的良師又要當他們的益友,更要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創新的理念。
4.2 南風效應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強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
南風效應告訴人們:寬容是一種強于懲戒的力量。教育學生同樣如此,那些一味批評學生的老師,最終會發現學生越來越聽不進他們的話。我們必須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我們學校的學生大部分年齡偏小,相當叛逆,如果過于嚴厲的打擊或批評只會起到反作用,反而造成學生的心理困擾。
4.3 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是美國心理學家,1966年他做了一項關于學生對成績期望的試驗。他在一個班上進行測驗結束后將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單交給了這個班的班主任。8個月后,羅森塔爾和助手再次來到這個班上時,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大幅度提高。同學成績提高的秘訣很簡單,因為老師更多的關注了他們。
學生的成長方向取決于父母和老師的期望。簡單的說,你期望學生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就可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5 職教老師的心理建設策略
(一)盡量全面的去了解學生,我根據職校特點,量身打造了下面這個問卷調查。(以期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1)我的課余時間主要用于(單選題)( )。
A.學 習 B.社會活動 C談戀愛 D.上網、玩游戲、看小說、漫畫
E.其他
(2)在學校中,我的壓力來自(可多選)( )。
A.學習 B.和同學相處 C 3.情感問題 D.對未來出路的迷茫
E.其他
(3)當你在學習或者生活中遇到問題或挫折時,你如何面對和處理?( )
A.習慣自我消化 B.找朋友溝通幫忙 C.到網絡中尋求情緒釋放
(4).如果你遇到問題需要和朋友溝通,你會信任和選擇咱班的哪位同學來交流。 ( 必須選擇,至少一人)
(5)你對校園暴力事件的態度是?( )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B,是粗暴極端的解決問題的方法C心智不成熟的做法
D, 其他
(6)你對學校宿舍,教室衛生檢查制度的看法是?
( )
A,過于嚴格,沒有必要 B,能提供一個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C,習慣成自然,幫助同學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7)你的每周上網時間( )20小時。(空內填“>”或者“<”)
(8).在下圖中用“△”來標注評估你從入學至今的整體學習情況。(其中,哭臉代表0分,笑臉代表滿分,請在比例合適的地方標示)
(9)你覺得在校大學生應該養成的最好的習慣是?最基本的素質是?
(10)你對逃課等一系列違反課堂紀律行為的看法?
(二)在本班中秉持學生自愿的原則,成立了學生心理互助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定時舉行有關心理成長的主題活動。活動主題有老師推薦的,有學生自主提出的。包括“曬痛苦,我們更健康”讓學生們能夠盡情的傾訴,排解心理疙瘩;“簡單心理游戲屋”,讓學生們在一些經典又好玩游戲中,釋放自己,調整自己;“今天我做主”,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增強主人翁精神,重塑自信。
總之,職業院校的學生有其鮮明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征,作為職業院校的老師們應該盡量的了解學生,建立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進行各種問題的心理調整和心理建設,這是和學業并重的職校發展關鍵,也為職校生們的未來發展奠定結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
李霞(1979-),女,漢,山東煙臺,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電子與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