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思嘉
摘??要:自2014年成立中央網信辦以來,我國高度重視陣地建設,積極強化網上輿論管理,積極開展引導,網上輿論形勢總體良好,由黨和政府主導的主流輿論在網上占據強勢地位。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網上輿論仍面臨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改進方法,用好網上話語權,增強引導效果。筆者認為,應高度重視我國網絡輿論形成博弈的原因以及輿論引導工作面臨的諸多問題,盡早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輿論場引導與治理對策。
此外,在網絡輿論場中表達意見的網民僅占全部網民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還有絕大部分網民在面對社會事件是不發表意見的,他們成為輿論場中的“暗流”,只采用“圍觀”的方式觀看輿論場中各種力量的博弈。但是不發表言論并不代表沒有意見傾向性,隱性輿論和顯性輿論在一定時期是交互轉化的。因此,在進行輿論場治理時,不應只重視顯性輿論,更應該重視潛在的隱性輿論。
2.網絡輿論主體協同互動形成正面輿論
網絡輿論的產生很大一部分都與政府形象或信用掛鉤,政府應當避免輿論引導中出現“塔西佗效應”;媒體在輿論引導中應該注重現實議程設置功能,主動掌握話語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對網絡輿論場博弈過程中出現的負面輿論或產生的謠言及時澄清引導,保障傳播的有效性,從而推進輿論的有序化演進;網民則應該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以及常識判斷,理性對待社會熱點事件,不要被輿論所綁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保持個人思想獨立性,避免陷入“沉默的螺旋”或情緒化的宣泄中,同時注重和發揮網絡輿論領袖在重大輿論中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他們的話語權。
在輿論引導中,應當形成以政府輿論為基準,媒體輿論為抓手,網民輿論為著眼點的協同促進機制,在網絡輿論中應當共同作用,讓政府所代表的主流輿論在博弈中占據主流,促進正面輿論形成,使輿論朝著有利于社會發展的方向演進。
3.意識形態博弈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互聯網的使用和發展,使社會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狀態,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現。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由于他們掌握互聯網核心技術和話語霸權,使得他們可以通過互聯網以各種形式大肆宣揚和滲透西方價值觀,輸入意識形態信息,在出現社會問題或社會突發事件的時候,這些輿論以有組織、有陣地、有訴求等方式充斥在網絡輿論場中,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隱蔽性,這就無形增加了主流輿論博弈獲勝的難度。
張維為在走訪100余個國家后,在他的《中國三部曲》中指出,“西方民主模式在發展中國家鮮有成功的例子,中國的政治改革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如果西方真心誠意要在發展中國家推動民主,就應該認真總結自己民主發展的歷史,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民主化的順序。這個順序如果搞錯了,一個社會要付出沉重的代價[2]。”我們知道,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的社會思想體系是最先進的,但它的歷史仍舊很短。與剝削階級意識形態的成熟程度及其擁有充分的傳播工具相比,與這種舊意識形態具有的某種傳統優勢相比,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還需要一個繼續加強和完善的過程。因此,在面對網絡輿論場中意識形態博弈的問題,應當重構公眾價值觀體系,這并不意味著政府采用強制手段遏制網民發聲,限制多元化價值觀和多元化輿論的產生,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既能體現政府包容多元化輿論的存在,又能充分發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使網絡輿論朝著健康、良好的方向發展。
4.建立建全網絡輿論引導法律保障機制
在加強對包括《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用戶帳號名稱管理規定》《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等在內的現有網絡監管立法的執法工作,強化這些立法對網絡運營商監管責任的規定,增強網絡運營者的社會責任感的同時,應積極鼓勵并支持利用網絡表達或傳播內容健康向上思想、言論的組織或個人[3];積極探索調動發揮評論引導人員積極性的有效辦法和途徑,制定考核細則;積極加強對于在網絡上傳播的一切個人作品的審查力度;共守“七條底線”,立法嚴懲利用網絡傳播不良信息的行為,切實達到利用法律手段為互聯網的良性發展保駕護航的目的。
以柴靜視頻事件為例,柴靜視頻根本上不是視頻本身問題,而是由視頻所反映出來的輿論場喧囂與躁動問題。這種輿論場的喧嘩,反映出我國主流媒體對重大輿情事件估計不足,對輿論流疏導、截留、弱化、對沖不夠。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對于獨立于政府之外的網上輿論產品或作品,我國的管控制度尚處于缺失狀態。柴靜視頻,不是我國傳統說法上的“黨和人民喉舌”的媒體產品,其僅代表了個人觀點或者是她服務的某組織觀點。然而,這種作品,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傳播。這類現象,需要我們高度警惕。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并明確要求“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我國具有“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特征的網絡輿論場,我們應牢牢把握“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這一工作要求,堅持“依法監管、積極引導”這一基本原則,以“扶正祛邪,興利除害”為己任,積極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大力推進網絡輿論隊伍建設,解決“正確的不發聲”問題,喚醒“沉默的大多數”,把握好引導網絡輿論場的時、度、效,搶占輿論時機的制高點、輿論道義的制高點和輿論表達的制高點,使我國網絡空間全面清朗起來。
參考文獻:
[1]?祝華新.網上輿論形勢發生積極深刻變化?“兩個輿論場”趨于交集[EB/OL].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4/1225/?c209043-262?76306.html.2014-12-25.
[2]?張維為.中國觸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山東省網絡文化辦公室.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思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