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花
摘??要:全民閱讀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打造一個良好的社會閱讀生態環境,?讓全民閱讀氛圍無處不在,這就需要政府、文化企業、民眾以及個人積極參與到這場舉國運動中。書香社會建設為全民閱讀推廣指明了方向,促進閱讀立法為閱讀服務提供保障。全民閱讀誕生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當堅持以史為鑒、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以多層次校園閱讀和公共圖書館為關鍵措施。
四、系統工程:全民閱讀的關鍵
全民參與,使大眾平等擁有閱讀的機會,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努力。李克強總理就表示,希望全民閱讀能夠形成一種氛圍,并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明年還會繼續把“全民閱讀”這幾個字寫入《政府工作報告》[7]。同時,區別于其他相對實用的產品消費,閱讀的效果并非立竿見影,其作用常常是潛移默化、如細水長流,所以,必須要改造功利主義的讀書觀念;再有,閱讀對讀者有一定的要求:時間、金錢、精力的投入,自由、寬松、安靜的環境。尤其是深閱讀,讀者需付出更多。所以,要堅持系統的眼光發展全民閱讀。
1.習慣從小培養,閱讀從娃娃抓起
閱讀是個系統工程,閱讀呵護、滋養童心,激發童心潛藏的能量[7]。習慣從小培養,閱讀要從娃娃抓起。據報道,在江蘇某較發達地區工作的中學教師反映:鑒于考試和升學的壓力,閱讀課及閱讀本身并未受到校方和學生以及家長的太多重視。當然,相比于國內其他地區,江蘇的語文教育已有更多的探索和投入,比如說在九年義務教育的教材里添加專門促進閱讀的《閱讀空間》一書,而且為了促進教師和學生重視閱讀,還會在考試里涉及這本書的內容,不過這并未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原因顯而易見,都是應試制度在作怪。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要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只有從根本上把孩子從沉重的課業負擔里解放出來,否則再多的嘗試和努力也只能是杯水車薪。
2.發展公共圖書館,形成閱讀氛圍
公共圖書館,作為人們閱讀的重要場所,豐富人們生活,拓寬讀者視野,且利于形成濃厚的閱讀和學習氛圍[7]。事實證明,它是推進全民閱讀的卓有成效的措施。
于我國而言,一方面,人口重多,精神文化需求也旺盛,而公共服務的硬件設施,比如公共圖書館發展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多方面的復雜原因,雖然出版物供給大幅增加,但國民沒有閱讀的習慣,所以,整體上沒有形成閱讀的濃厚氛圍。所以,發展公共圖書館就顯得更為迫在眉睫。
綜合全民閱讀的目標和發展,我國要建設公共圖書館,增強閱讀氛圍,可從提高閱讀意識、政府支持與制度保障、人才培養、加強推廣、滿足讀者需求等方面入手。
3.加強活動推廣,推進全民參與
發展全民閱讀,一方面,要堅持在閱讀立法和政府支持的作用下,積極借鑒他國發展經驗,優化出版市場,加強活動推廣。比如美國的布爾斯廷獎,它用于表彰表現突出、取得良好成績和推廣效果的州立閱讀中心。該獎項自1977年設立,由私人捐贈的基金資助,其間接地激發了州立閱讀中心舉辦推廣活動的熱情,推動了當地大眾參與閱讀的進程[5];另一方面,不斷總結本國發展經驗,探索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以實現平穩向上發展。前些年建設的農家書屋以及從中反映的民眾閱讀問題就值得思考和借鑒。農家書屋旨在促進基層地區尤其是廣大農村的民眾基礎文化設施建設,然而,由于缺乏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法規的規范,形式主義嚴重:一方面,書屋建設普遍過快,對書屋建設認識過淺;另一方面,服務大眾的意識單薄,書籍管理和服務工作嚴重滯后。最終釀成了書屋建設的基層組織唱獨角戲,民眾基本未曾參與過,資源絕對浪費的嚴重后果[8]。
4.讀無用之書,自覺承擔文化使命
書籍作為精神產物的特殊載體,具有特殊的民族屬性和精神屬性。除了滿足當下生存的閱讀外,還需讀一些“無用”之書——文史哲、政治、科學等。中華五千年文明沒有斷裂,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書籍和閱讀的存在與發展。文明是個發展的過程,每一階段的讀書人都有其本該扛起的承前啟后的責任。無用之用,這就是文化的魅力;讀無用之書,自覺承擔起民族責任。
五、結?語
“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9]”這是世界讀書日的宗旨。在中國倡導全民閱讀,無論于個人、國家還是全人類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將全民閱讀上升至國家戰略的角度,標志著無論是從制度上還是從資金和政策支持方面,全民閱讀都將得到長遠的保障。然而,由于我國硬件設施落后,閱讀大環境并不樂觀的實情,比如說互聯網時代碎片化、淺閱讀的“深入人心”,以及我國民眾閱讀習慣尚未養成的客觀現狀,為此,需要多方共同合力打造一個良好的社會閱讀生態環境,讓全民閱讀氛圍無處不在,這將是一項任重道遠的系統工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