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洋
摘??要:近年來媒介形態飛速發展?,F有播音員主持人誕生于傳統媒體時代,具有鮮明的廣播電視媒體創作特征。如何在全媒體時代語境中既保持傳統播音主持藝術創造的精髓,又能積極探索全媒體時代播音員主持人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新的媒介發展時代播音員主持人的角色定位進行探討。本文試圖從全媒體時代,媒介發展與播音主持藝術發展亦步亦趨的關系探究入手,從而探究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在當下媒介環境中的角色定位。
(三)答疑解惑,做眾望所歸的意見領袖
“早在電視出現很久以前,媒介就證明他們所具有的創造深入傳播對象心目中的任務的特殊的能力。這是因為新聞媒介的權威性和新聞事件的重要性極大地提高了新聞發布者——節目主持人的社會地位,成為受人矚目、令人敬佩的媒介人物。[3]”節目主持人的社會地位是由媒介選定的,但在全媒體時代,選定怎樣的主持人最終的決定權是交予受眾的。
網絡環境形成后,受眾與各自的價值觀念、興趣愛好相投之人形成抱團,從而結識成小型的社會群體并在新媒體環境中依附各自的意見領袖。播音員主持人作為反映廣大群眾意見建議、為受眾答疑解惑的群體,理所當然成為最佳人選。全媒體時代里節目主持人將會是分屬于不同社會群體中的意見領袖,實現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與互動,以個人的專業素養知識為大眾群體提供咨詢和服務。在信息爆炸的社會中,多媒體為人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選擇范圍,也給人們的信息篩選帶來了難度,要想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不但需要熟練掌握信息加工處理技術,也需要專業權威人士相助。例如人們會在面對海量網絡信息而不知所措時向網絡中的媒介人物求助。網絡節目主持人此時已不再僅僅是傳遞信息節目的串聯者,他們以自己專業化的學識和綜合處理能力贏得了較高的威望。比如我們需要了解股票市場的變化究竟說明了什么問題,我們一按鍵便可以得到金融節目主持人明確的分析;我們想要了解時事政治的動態與解讀,我們可以觀看有關新聞評論節目,可以向國際政治評論員、新聞評論欄目主持人在線請教。從未來的發展方向上來看,全媒體時代的播音員主持人,是眾望所歸的“意見領袖”,是答疑解惑的良師益友,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四、全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才培養趨勢
播音主持專業屬于一門年輕的學科。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播音主持藝術專業萌芽發展,當時國內只有北京廣播學院這一所專門培養播音員主持人專業人才的高等院校。隨著傳媒的發展,時代的變遷、新媒體的崛起,包括全媒體時代、自媒體時代等一系列傳媒發展的新趨勢的到來,傳媒業的快速發展也催生了更多播音主持藝術專業院校的誕生。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在國內呈現升溫態勢,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近三百多家高等院校開辦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其辦學規模和教學層次也逐步走向全面。
新時期廣播電視的傳播特點,給整個播音員主持人行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除了具備基本的專業技能之外,其還應具備更多業務素養。“播音主持藝術是一門語言藝術”固然成立,然而其內涵絕不僅限于此,還應被逐步的補充和完善。那種光有洪亮的聲線、標準的普通話、亮麗的外形就能勝任主持工作的看法已然成為偏見。播音主持藝術是一門語言藝術,更應是一門充分吸收新聞學、傳播學、社會學、藝術學、哲學、美學、文學等多重學科體系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學科。
廣播電視以及傳媒業發展的新趨勢不僅給播音主持行業提出了高要求,也不斷給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科發展走向以及具體的培養與教學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播音主持專業的發展前景、學科培養模式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現今的播音主持教學都是基于廣播電視體系下的研究,缺乏結合當今媒介環境的研究;人才培養的效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距離較大、理論與實踐脫節、當前的教學體系相對單一和滯后等大量問題亟待解決。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傳媒從業人員提出了新要求,培養跨媒體、全能型人才已是大勢所趨,但是也不能忽視專業領域的教育。我們要轉變生源選拔的思維定式,不能一味追求亮麗的外形和完美的聲線,而應該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個性化修養、挖掘內在潛質;實際教學當中應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采取專業區分化教育模式,避免生產出整齊劃一的流水線產品。
“全媒體時代的來臨,打破了傳播世界延續已久的秩序。傳統媒體力量的衰微成為一個過往時代‘解構的標志。當我們體會‘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時,也見證了一個嶄新時代的‘結構和開始。[4]”對于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我們是否應該將之放在開放包容的系統中,在實踐與反思的交互過程中,打開更多未知的領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