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姝玥
摘??要:群眾辦報作為我黨新聞理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從事新聞工作必將恪守的基本準則和優良傳統,其思想一直在不斷的豐富其內涵并指導著新聞工作。本文通過對“群眾辦報”思想的文獻進行研究分析,發現主要集中在思想溯源、文獻闡釋等方面,并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歐新平在《新時期貫徹“群眾辦報”方針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由于網絡媒體近年來迅猛發展,再加上市場經濟社會,人們價值觀念發生轉變,以及報業自身對于信息采集專業隊伍給予較高重視的緣故,導致黨報多年來堅持的“群眾辦報”傳統逐漸削弱,針對這一新問題,文章最后給出了解決方案,即必須發揚黨報走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黨報才能走出這種困境。
業界人士對于“群眾辦報”如何適應新形勢也有論述,比如何瑞蘭的《新形勢下的“群眾辦報”》,劉偉、周洋的《重視和升級報紙的“群眾通道”——“走轉改背景下的群眾辦報”高峰論壇綜述》等。
(四)關于“群眾辦報”思想運用的早期實踐基礎的相關論述
關于這一點的文獻并不多,在搜索過程中只找到了兩篇。其中,李文在《群眾辦報思想的重要實踐基礎——黑板報》中提到,截止1944年,“群眾辦報”的實踐活動大致從群眾讀報、群眾辦黑板報和工農通訊員三方面發展,而在這三項活動中,大眾黑板報是群眾辦報活動的最為重要的一環。文章從大眾黑板報的產生、陜甘寧邊區黑板報的基本狀況、黑板報的宣傳報道內容、大眾黑板報的業務特征四個方面對“群眾辦報”的實踐基礎進行了論述。
田中初的《黑板報:“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一種實現方式》一文以各個時期革命根據地為視界,從傳播的五W框架入手,對黑板報這種非專業新聞媒體進行分析。
(五)以業界個案為例進行的實踐性分析
以個案為出發點,論述“群眾辦報”思想的文章大部分都由業界人士所撰寫。范洪濤、周洋的《升級“群眾通道”尋求突圍路徑》一文,就以《武漢晚報》為例,文章指出,新世紀以來,在信息傳播技術的推動下,傳統的傳播格局正在經歷著一場顛覆式的變革,為適應這一變革,《武漢晚報》通過自覺遵循“走轉改”的基本要求,?踐行“為群眾辦報”的新聞思想,推行“讓群眾辦報”的新聞政策,使市民成為新聞的發現者、采寫者和傳播者。章學鋒的《新傳播格局下群眾辦報的創新——以《西安晚報》為例》對這一點做了相同的闡述。
龔麗娟在《堅持群眾辦報?推動報業發展》一文中結合南昌日報社的做法,論述了新形勢下,“走轉改”和“三貼近”是“群眾辦報”思想的創新舉措。
二、研究不足與展望
縱觀我國目前對于“群眾辦報”思想的研究,大多從“群眾辦報”思想的溯源、內容、如何傳承、實踐基礎、個案研究這幾個方面入手,基本上都是從媒體的角度出發,研究媒體如何針對?“群眾辦報”做好辦報工作,而對于其主體群眾的研究相對較少。群眾本應是“群眾辦報”的主體,應該成為“群眾辦報”思想研究的重點,但卻鮮有學者有相關方面的論述。筆者認為,可以以群眾為研究重心,探討群眾如何參與到辦報的過程中、怎么參與、這種參與會對辦報過程產生怎樣的效果和影響。
其次,以業界個案為例,對“群眾辦報”進行實踐性分析的研究很多,但對這些論述進行閱讀之后,筆者發現,多數研究都沒有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本都是以先論述“群眾辦報”思想,然后談媒體針對這一思想的做法這一模式為主。筆者認為,從這一角度論述“群眾辦報”,應該將思想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在談及實踐的時候,應該注重與相對應的思想理論相結合。
再次,對于“群眾辦報”思想傳承的研究,在時間軸上基本上都止步于胡錦濤時期,對于習近平上臺后關于“群眾辦報”提出的新舉措鮮有論述,僅有的幾篇包含習近平“群眾辦報”思想的文章,但也只是對其進行簡要提及,并沒有詳細而深刻的論述。在新的形勢下,“群眾辦報”思想應該注入新的內涵,這也是日后關于這一思想可以進行深入研究的新領域。
參考文獻:
[責任編輯: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