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也
一年前我校進行高效課堂改革,通過幾次“走出去,請進來”的交流學習活動,一些教師感觸頗深,其教育觀念、教學行為轉變較快,在學習和探索中積極進行高效課堂的試改工作。作為一名科任教師和管理工作者,在打造高效課堂的實踐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小組合作學習對高效課堂起著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
一、什么是小組合作學習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是指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并相互進行交流,把小組中的不同思路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的一種互助性學習方式。
二、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策略
1.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的組建是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組建學習小組時,班主任要對學生的分組進行認真研究設計,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先將全班學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層,然后再進行分組,每組最好是6人,組員從A、B、C三層兩兩選出。
2.組建小組的原則
(1)均衡性。是指在學習成績、能力水平等方面,使各小組的力量保持均等。
(2)盡量尊重學生意愿。在保證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教師在分組時會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
(3)適時調整。一個學習小組確定后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在必要的時候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調整。
(4)座位布置有利于小組學習。在小組學習的情況下,6人的學習小組組合對坐,對面是“學習對子”,臨近是“幫扶對子”,6人組成一個緊密的討論小組,有利于合作學習、交流。
3.給每一個學生編一個相應的編號
按照一定方法分好小組之后,全班每個學生還要有一個代碼,并且每組學業水平處于同一層次的學生代碼相同。
4.選出組長和學科長等
組長是一組之魂。選一名成績好、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組長要帶領全組成員制訂組名、組規、組訓及小組發展目標,還要負責檢查各項目標的落實情況。學科長協同組長做好自主學習、分層討論和高效展示以及本學科作業的收、發等工作。
5.小組的文化建設
小組的文化建設包括:起一個積極向上的名字,制訂一個具有較強約束力,形成良好組風的組規,確定一個鞭策力較強,對整個小組具有激勵性的發展目標。
三、小組的管理與評價工作
1.小組管理
小組管理可分為班委管理和組內管理。
(1)班委管理。班級成立合作學習小組管理委員會,專門對其進行考核。管委會進行分工,大致有:專門負責給合作學習小組積分的成員、專門負責對學生自我管理和約束進行考核的成員,專門負責對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主動程度進行考核的成員,專門負責對學生承擔班務工作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的成員,專門負責對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周匯總、考核的成員等組成。
(2)組內管理。合作學習小組的組長對組內成員在課堂各環節所得積分進行記錄,對班級活動、班務工作的履行和承擔情況進行考核,每周進行匯總評比,評選組內優秀組員,將評選結果在班級合作學習小組評比欄中公布。
2.小組評價
小組評價工作分為課堂上的常態評價和課外的常態評價。
(1)課堂上的常態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前預習、合作探究、鞏固反饋等環節,對自主學習時知識的掌握情況,參與課堂活動進行合作探究時的展示情況,課后針對學習目標的整理鞏固情況,小組成員的分工協作情況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組織紀律性等情況進行積分。
(2)課外的常態評價。課外常態評價主要關注學生課堂外其他方面的發展,涉及學生自我管理和約束的評價,參與集體活動主動程度的評價,承擔班務工作效能的評價,關心集體、他人及文明禮貌程度的評價等等。
四、小組合作學習的流程
1.預習
“講學稿”(導學案)下發后,老師布置預習任務,組內各成員要獨立完成預習。對預習中一些不懂的、模糊的知識點用有色筆標記出來,然后組內AA、BB、CC三層對應進行一對一的討論,解決該層次能力范圍內能夠處理的問題,然后將疑難問題向上層組員請教,普遍性問題組內集體討論解決。
2.課堂展示
在課堂上,小組講座結束后,由任課教師分配任務給各小組。接到展示任務的小組積極做好準備,由組長指定組內一名組員進行展示。沒有展示任務的小組則根據課堂情況自主學習,如進行組內小展示,或者認真傾聽、準備點評;已掌握本節學習內容時,可以關注展示內容或演練展示內容,準備點評,在還沒有掌握好本節內容的情況下,應繼續學習。
3.點評
展示后的點評工作主要由A層學生負責完成。點評的學生先對展示的內容進行判定,然后講解其思路,在點評的過程中同步作出總結和補充,總結規律和方法,補充不完善的環節或是其他解法。在學生點評后,教師對點評的學生進行總體評價。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讓更多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面增大了,小組學習不僅要成為我校支撐課堂教學改革的有力支點,還要成為高效課堂模式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
王興和.怎樣上好小組合作學習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