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丙恒 呂紅梅
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是現代課堂教學改革的要點之一,是新課改重點提出對教學的要求,是現代化教學比較關注的話題。
在新課改教學中,教學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其中會碰到一些即時資源或非預期的內容,對教師的素質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個要求是嚴峻的,這是對教師職業素養的挑戰,需要不斷地充電,所以新型教師的駕馭能力要更上一層樓,教師在互動中,如對話、溝通、互動、交往這些基本形態的詞語,已漸漸被老師所接納,并付之行動中。有的老師還很重視,把它作為完成教學目標的手段,教師已主動地將互動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之中,甚至把一些細節都考慮到其中,想把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都考慮到,但有時還是會出現非預期的內容,千萬不要以設計定教學過程。但在教學中,我們發現不少互動形式缺乏實質的有效性:如形式互動,實質性的內容沒有凸顯出來,完全在表面,甚至碰到一些問題,老師也不能及時解決或者有困難,甚至不顧學生的情緒和氣氛;又如專制互動,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完全考慮自己的想法,對學生的懷疑和質疑輕描淡寫,這樣的互動有何意義呢?再如壟斷互動,互動僅限于教師和少數尖子生或者有其他特征的學生,完全針對少數尖子生,不顧及整體的班級,對于其他學生而言,這樣的互動是失敗的。
對于有效互動,我想應該具有這樣的一些特點:一是學生要有參與互動的興趣和愿望,要有愉悅的心情,并能在積極的狀態下進行,這是有效互動的前提;二是有多種形式的互動,即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小組、小組與小組等多種形式,教學目標的完成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也可以是老師與學生;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完全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條件而定;三是在互動時,要與其他相關教學方法相互配合,如既有學生的互動交流,也有教師的指導和講解,要繪聲繪色,吸引學生,從中得到智慧和經驗。但也要有理性的升華,教師也從中掌握某些教學及管理策略,并達成思維的某些技能和習慣。
在教學中,這必將促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新意識的萌發,創新精神的展現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教學過程將會變得更生動、活潑,更富有生命力和創造力。教師鮮活的經驗,渴望在教學中得到具體的體現,從這種意義上講,教師不再是他者,而是局內人,是課堂教學平等中的“首席”。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