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與越南的邊境貿易在廣西的對外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雙方經貿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層次不斷加深,貿易規模逐年上升,貿易結構逐步優化,貿易主體趨向多元化。但仍面臨廣西邊境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后,邊境貿易結構不盡合理,邊貿政策不夠規范,體制機制不健全,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一帶一路”規劃的實施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的建成為廣西與越南的邊境貿易發展提供了新環境和新契機。廣西要加快與越南的邊境貿易的發展,應鼓勵發展加工貿易,打造特色產業,擴大邊境貿易進出口規模,放寬進口限制,優化調整邊境貿易進出口商品結構,落實邊境貿易優惠政策。
[關鍵詞]中國;越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邊境貿易;貿易結構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5-0013-03
[作者簡介]劉麗(1980-),女,漢族,湖北荊門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貿易與區域經濟增長。.
[基金項目]2009年廣西教育廳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0911LX163)。
邊境貿易方式靈活多樣,既有傳統的易貨貿易和現匯貿易,也包括旅游貿易、境外加工貿易、補償貿易、經濟技術合作等現代貿易方式。廣西與越南邊境貿易主要為邊民互市貿易和邊境小額貿易,對越南出口商品以機電產品、摩托車、成品油、化工產品和建筑材料為主,自越進口則以原材料、日用消費品和天然橡膠等資源密集型產品為主。
一、廣西與越南邊境貿易發展現狀
在國家西部大開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及“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新的歷史機遇下,廣西積極改善軟硬環境,加大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同時受益于關稅優惠政策,廣西與越南的雙邊貿易快速增長,邊境貿易年增長率達到30%以上,對邊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民致富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2010年東盟自貿區如期建成,更促進了廣西與越南貿易的快速增長。
(一)經貿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層次不斷加深
2013年,廣西對越南進出口額達11434億美元,同比增長382%,連續7年增長率超過30%,占廣西與東盟貿易總額的805%。與此同時,雙方在產業、交通、旅游、文化、通關便利化、跨境經濟區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2014年,國家級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落戶南寧,在2015年4月舉行的招商洽談會上,東盟經開區共簽約項目24個,總投資93億元,涉及廠房面積共1336萬平方米,項目投產后預計產值達20億元。其中機械類項目5個,食品項目4個,生物醫藥配套類項目2個,食品配套類項目2個,教育類項目1個,其他類項目10個。廣西已成為中國面向東盟特別是面向越南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越南亦連續13年成為廣西最大的貿易伙伴,成為廣西對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
(二)貿易規模逐年擴大,但增幅有所下降
桂越邊境貿易的規模呈逐年上升趨勢。中國加入WTO之后,廣西與越南邊境貿易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貿易額從2003 年到2009 年貿易額增長了約六倍。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封關運行,當年廣西對越南的貿易額達到51億美元,占廣西對東盟貿易總額的近80%,其中邊境小額貿易達42億美元。
由表1可知,廣西與越南貿易發展勢頭非常好,貿易額逐年增加,帶動邊境貿易得到進一步發展。但從縱向看,雙邊貿易的增長幅度有所下降,近兩年來,進口貿易呈負增長態勢,雙邊貿易不夠穩定。
(三)貿易結構逐步優化
在CAFTA框架下,廣西與越南經過共同努力,尋找和不斷強化各自的比較優勢,開展全面經貿合作,雙邊貿易的互補性逐漸增強,邊境貿易正在改變商品結構單一,以初級品為主的情況,逐步向多層次和多樣化發展。同時,隨著我國加工貿易由東向西轉移,越來越多的加工貿易生產線轉移到廣西,促進了廣西邊境地區的加工業發展,呈現出“以貿帶工,以工促貿”的發展態勢。
(四)貿易主體趨向多元化
廣西與越南的邊境貿易歷史悠久,邊民有自發參與邊境貿易的傳統,但是貿易范圍僅限于兩國邊界的互市點,貿易主體單一,主要是個體經營戶。2000年,中國放開了對外貿易經營權,私營企業參與對外貿易的潛力得到激發。2004年,私營企業的貿易額超過國有企業,迅速發展成為邊境貿易的主體之一。目前,雙方邊境貿易已經變成國有企業、私營企業以及個體經營共同發展,形成邊境貿易主體多元化的局面。
二、廣西與越南邊境貿易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廣西邊境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后
相對于廣西其他區域,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緩慢,社會意識形態較復雜,生產生活設施落后,缺少重大項目和高科技項目的支撐,對越貿易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這主要是由于邊境貿易互市點的市場建設滯后,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客貨分流能力弱。邊境口岸設施陳舊,倉儲能力低,裝卸能力差,有些口岸甚至缺乏驗貨場、儲貨倉等必要的基礎設施,同時檢驗手段落后,手續煩瑣,通關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邊境貿易的發展。
(二)邊境貿易結構不盡合理
當前廣西邊境貿易商品結構不盡合理,而且商品檔次都較低,附加值均不高,雙方在經濟技術合作和勞務合作方面開展得很少,這種低層次的商品結構直接制約了邊境貿易向更高層次發展。這主要是因為廣西與越南邊境地區缺乏技術和資本優勢,經濟欠發達,產業結構不夠合理,雙方的貿易商品種類還不夠廣泛。廣西邊境貿易進口的商品一直主要是農副土特產品、林產品、礦產品三大類。例如,水產品、干鮮果、中藥材、煤炭、復合橡膠、原木等。出口商品則主要是糧食、蔬菜、干鮮果、布匹、家用電器等。其中雙邊農產品貿易占了較大比重,越南是廣西第一大農產品貿易伙伴國。但農業產品質量問題仍比較突出,龍眼、荔枝、菠蘿品質較低,農產品精深加工程度低,檔次不高,缺乏名牌產品,市場拓展能力弱。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也缺乏規模大實力強的龍頭企業。endprint
(三)邊貿政策體制機制不健全
邊境貿易政策不夠完善和健全,且多變,變相鼓勵邊貿企業實施短期經營行為,影響邊貿企業的長遠發展。從目前邊境貿易的實際情況看,部分管理行為不當也不靈活。同時,由于邊境貿易涉及到的監管部門比較多,有些部門人為地把邊貿手續復雜化,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企業參與邊貿的積極性,阻礙了邊境貿易的發展。目前,雖然廣西區政府專門設置了邊境貿易管理機構進行有針對性地服務與管理。但是該機構的運行機制以及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協調性都有待加強,尤其在海關質檢、工商稅務等各部門的協同管理方面。同時需要完善政策信息溝通渠道,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
(四)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
2010年,CAFTA正式封關運行,貨物貿易降稅全面啟動,使得國家賦予邊貿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弱化,邊貿與一般貿易的利益差別逐步縮小,一些出口產品改從原產地以一般貿易出口。同時,在稅收政策方面,由于邊貿采取“征多少抵多少,征得少抵得少,繳得多抵得多”的政策,導致稅收優惠政策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而在出口退稅方面,由于邊境貿易一般采用人民幣結算,不能享受退稅待遇,導致企業成本增加。
三、推動廣西與越南邊境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打造特色產業
在東興、憑祥兩地創辦邊境貿易出口加工區對于擴大邊境貿易規模,夯實邊境地區產業基礎,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提高邊貿產品檔次、質量,帶動邊境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發展加工貿易可以利用邊境既靠近內地、又與越南一山(水)之隔的便利,把兩地的生產要素(即轉移國內的生產能力——資金、技術、設備和進口國外的原材料)聚集起來,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投向越南市場。
加強雙邊合作,鼓勵發展適合邊境地區的產業。建立雙邊經貿磋商機制,充分利用廣西與越南在經濟發展以及人文關系上的良好合作基礎,積極探索打造在國家邊境貿易政策框架下適合廣西邊境貿易特色產業,推動邊境貿易規模的持續擴大。如利用廣西邊境貿易區內民族眾多,交匯融合,人文風情豐富獨特的區位優勢發展旅游業,帶動邊貿發展。
(二)擴大邊境貿易進口
1放寬進口限制
近年來,廣西對越南的進口呈下降態勢,主要是因為廣西從越南進口的主要產品為礦產原料,而我國自2005年3月起對礦產品實行許可證管理,廣西的大部分邊境貿易企業受條件的限制,無法取得許可證,導致無法進口。越南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熱帶產品、礦產品等,在國內有較大市場,應適當放寬對越南大宗商品的進口限制,擴大廣西邊境貿易的進口額,從而促進廣西經濟的快速發展。
2優化邊境貿易進口商品結構
長期以來,廣西主要從越南進口農產品、水產品以及一些工業原材料,初級產品占較大份額,技術水平不高且產品附加值低。與此同時,越南豐富的石油、煤、錳、鋁、鐵等礦產資源與廣西在礦產開采方面較為成熟的技術和施工隊伍,正好形成了優勢互補,廣西應通過邊境貿易進口,引進區內稀缺的自然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彌補原材料供應上的短缺。利用優勢互補,加強產業合作推動廣西經濟結構的升級和優化,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充分發揮進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3落實邊境貿易進口優惠政策
國家的邊境貿易政策明確規定,邊境小額貿易進口環節增值稅按法定稅率減半征收。然而在廣西,邊境貿易進口商品進入國內市場流通后,稅務部門以從海關取得的完稅憑證上注明的增值稅稅額抵扣進項稅額,已減征的稅款因不能抵扣又被補征回來,與國家扶持邊境貿易的政策相違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廣西邊境貿易的發展。因此督促各項優惠政策的實施,可以達到促進邊境貿易發展的目的。
(三)積極促進邊境貿易出口
1優化出口商品結構
優化邊境貿易出口商品結構,對傳統邊境貿易出口的主要產品進行深度開發,提高出口產品的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努力擴大機電產品、紡織品、電子設備的出口,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廣西生產的機器設備、建筑材料、工業消費品、各種化工原料、運輸車等在越南有一定的市場,可以通過進一步精深加工,擴大出口額和市場占有率。
2提升邊境貿易出口產業層次水平
產業結構的層次決定出口商口結構的層次,產業結構的高級化是出口商口結構優化的前提和基礎。廣西邊境貿易企業應充分利用邊境地區的自然資源,重視發展高新技術,加強對高新技術的開發和利用,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廣西邊境貿易出口的大宗傳統商品如紡織品、服裝、糧食、農副產品和輕工商品的質量、技術含量以及產品附加值,推動這些產業由初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轉變,把資源和勞動力優勢變為經濟優勢,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帶動邊境貿易發展。
[參考文獻]
[1]貝蒂爾·俄林(瑞典)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出版社,2001
[2]陳俊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區域分工研究:兼論廣西的應對戰略[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6
[3]李紅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下中越邊境區位優勢再造[J]世界地理研究,2005(6)
[4]楊清震,岑麗娟當前廣西邊貿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11)
Abstract: Frontier trade with Vietnam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foreign trade of Guangxi. In recent years, bilater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reas are continuously expanding, the trade volume is increasing, the trade structure is gradually optimizing Trade body tends to be diversified. But it still face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of frontier region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rade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trade policies are not standardize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is not sound, preferenti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not in place and so 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plan and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and environment to Guangxi-Vietnam frontier trade Guangxi should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create special industries, expand frontier trade scale, ease import restrictions, adjust frontier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implement preferential policies for frontier trade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frontier trade with Vietnam.
Key words: China; Vietnam; CAFTA; frontier trade; trade structure
(責任編輯:張彤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