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溪召等
[摘要]目前世界海洋經濟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顯著提升。隨著世界海洋新興產業的快速涌現,產業結構高級化特征日益凸顯。近年來,上海市海洋經濟規模穩步增長,重點海洋產業快速發展,海洋科技水平大幅提升,但同時存在海洋產業結構不合理、海洋科技創新驅動力不強、海洋發展區域協作體系和政策法律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提出深化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海洋功能區域布局;實現與自貿區聯動發展,提升海洋經濟開放水平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海洋經濟;航運金融;海洋科技;上海
[中圖分類號]F27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5-0043-03
[作者簡介]周溪召(1964-),男,浙江寧波人,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交通運輸網絡規劃;陳箭(1988-),男,安徽宣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梁亮亮(1989-),男,安徽宿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運輸、現代物流、企業管理。
海洋經濟是人類在對海洋深入認識的過程中通過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而產生的生產活動。過去半個世紀以來,世界海洋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日益成為推動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世界海洋經濟整體快速發展的形勢下,我國必須正視海洋經濟起步較晚,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國際競爭力的現實。本文立足于上海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分析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一、世界海洋經濟發展趨勢
(一)海洋經濟快速發展,對世界經濟貢獻率顯著提升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海洋產業體系逐步健全,海洋產業產值迅速提升。20世紀70年代初,世界海洋產業總產值約為1100億美元,2009年則攀升至49000億美元。海洋經濟對全球GDP的貢獻率由20世紀60年代末的1%快速提升至8%。世界海洋經濟發展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海洋經濟總量迅速提升,海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二是海洋產業門類不斷豐富,海洋開發日趨精細化;三是高端海洋產業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二)海洋新興產業快速涌現,產業結構高級化特征凸顯
當今世界海洋經濟由主要依靠漁業逐步向“二三一”的產業結構轉變,二、三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正在形成,海洋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化。在海洋經濟發達的國家,海洋漁業在海洋經濟中的比重逐步下降,海洋油氣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產業等第二產業快速崛起,濱海旅游、海洋生產性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在海洋經濟中的地位顯著上升。
(三)海洋經濟發展重心東移,亞太地區成為經濟發展亮點
世界海洋產業發展重心正由歐美地區向亞太地區轉移,亞太地區國家海洋產業占世界海洋產業比重逐步提升。亞太地區已成為世界集裝箱港口的主要集聚區。2013年全球集裝箱吞吐量前20大港口中有13個位于亞太地區,而在1979年入圍世界前25位集裝箱吞吐量港口的亞太港口只有7個。這種飛躍式發展足以說明亞太地區正在世界海洋經濟格局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四)海洋生態保護受到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成為共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對海洋的開發利用強度越來越大,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刻。不斷爆發的海洋生態災難和環境事故使得世界各國開始重視海洋生態保護,并倡導可持續的海洋經濟發展模式。目前,世界各國通過采取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劃分海洋功能區、實行休漁期管理、進行海洋生態系統修復工程等措施,以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上海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一)海洋經濟規模穩步增長
“十二五”以來,上海海洋經濟穩步發展,綜合實力快步提升。2012年,上海市海洋生產總值5819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89%,年均增長65%,是上海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776億噸,同比增長55%,上海集裝箱吞吐量3361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3%,全港貨物吞吐量連創歷史新高,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四年保持全球第一。
(二)重點海洋產業快速發展
上海具有深厚的商業文化基礎,擁有比較完備的金融體系,先進的現代航運基礎設施網絡,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和海洋文化資源,海洋交通運輸、濱海旅游、海洋金融服務等海洋第三產業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十二五”以來,海洋第三產業在上海海洋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斷提升。2012年,上海海洋第三產業增加值3697億元,占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的635%,在海洋經濟中的比重高于上海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其中,航運金融服務異軍突起,航運金融服務機構在滬集聚,航運融資服務能力不斷增強,航運保險業務大力發展,航運衍生品交易探索快速發展。
(三)海洋科技水平大幅提升
上海在海洋資源利用、海洋環境治理、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裝備等方面的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高,先后建立上海市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數字化造船國家工程實驗室、海洋工程材料與防護技術研究中心等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在海底觀測、深海鉆探、海上風電、液化天然氣船等海洋高新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另外,依托上海的區位優勢和多年的技術積累,上海的海洋水產養殖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三、上海海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海洋產業結構不合理
上海海洋產業主要以海洋交通運輸、船舶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濱海旅游為主,而海洋新能源開發、海水淡化綜合利用、海洋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較低,海洋金融服務、海洋信息服務、海洋文化創意等高端海洋服務業尚處于培育階段。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上海海洋交通運輸和船舶工業等傳統產業持續低迷,產業波動性較大。
(二)海洋科技創新驅動力不強
上海海洋產業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上海涉海科研機構分屬不同部門,科研力量較為分散,相對完備的科研產業鏈條還沒形成,產學研順暢的合作機制沒有完全建立,海洋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尚不完善。另一方面,支撐海洋經濟發展的業務支撐體系尚未形成。endprint
(三)海洋發展區域協作體系尚未建立
目前,上海海洋產業空間布局和功能配置還不盡合理,結構性問題和同質化競爭問題相對突出。以港口為例,隨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深入發展和沿江沿海區域經濟發展對港口功能需求的增加,上海港口碼頭的結構性問題更為突顯。一方面集裝箱干、支泊位的配比失衡,帶來資源配置的結構性問題;另一方面滾裝、重大件等類型碼頭的配置不足,引發功能配置的結構性問題。此外,由于岸線使用缺乏退出機制,致使岸線利用效率低下,無法發揮應有的效用。
(四)相關政策法律體系不健全
目前,支撐和保障上海海洋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海洋產業領導管理體系不健全,出現多頭領導現象;二是全市范圍內缺少戰略性的海洋經濟發展指導意見;三是海洋產業缺乏系統性的政策支持;四是海洋法治建設尚不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亟待加強。
四、對策建議
(一)深化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第一,強化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提升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立足上海區域資源優勢,加快海洋資源勘探、測繪和開發可行性論證,進一步提高上海海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依托上海強大的科研優勢和制造優勢,積極參與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公海、深海大洋和極地資源開發,拓展上海海洋資源空間,提高全球海洋資源開發控制能力。
第二,加快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推動以資源消耗及簡單利用為特點的傳統海洋捕撈及海水養殖方式,向遠洋捕撈、苗種繁育、休閑漁業、水產品深加工、冷鏈物流和市場交易轉變。
第三,大力發展海洋先進制造業。在鞏固提升傳統上海船舶工業、海洋交通運輸、海洋石油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加快發展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設備研發制造、海洋風電和潮汐能設備制造、海洋工程裝備、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海洋礦產開采、海洋新材料、海洋節能環保、郵輪游艇制造、海洋生物醫藥研發制造、海洋觀測計量精密儀器制造等海洋先進制造業。
第四,積極扶持海洋服務業發展。發揮上海綜合優勢,培育國際物流運輸、濱海旅游、海洋文化創意、航運保險、船舶融資租賃、海洋信息服務、海洋科技服務、海洋中介服務、海洋會展服務、服務外包等產業,不斷提升海洋服務業比重,推動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海洋功能區域布局
第一,推動上海港口基礎設施和港口功能向深水化、專業化、集成化、信息化轉變,建設港城融合型、管理智能型、資源節約型、低碳綠色型的現代化國際化港口。推進杭州灣、洋山港、長江口航道和內河航道整治和建設,完善集疏運體系,提高港口航道通航能力。
第二,加快臨港地區基礎設施和功能性項目建設,推動臨港產城融合發展。推動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開工建設,加快外高橋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集聚區,加快長興島海洋裝備產業基地建設。
第三,加快“中國郵輪旅游發展試驗區”建設,完善相關配套設施,打造國際一流的郵輪母港、長三角國際郵輪組合母港和中國郵輪門戶港。
(三)實現與自貿區聯動發展,提升海洋經濟開放水平
第一,充分利用上海自貿區開放和政策紅利,適時修訂和調整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進一步提升漁業、海洋石油和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海砂開采、海洋工程裝備設計、船舶制造和設計修理、游艇制造、國際海上運輸、國際船舶代理、外輪理貨等海洋制造業和服務業等領域對外開放水平。
第二,加大政策聚焦、扶持和服務力度,積極吸引國際船舶運輸、海洋工程裝備、船舶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海洋金融服務、融資租賃等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央企總部集聚,積極爭取國際海上人命救助聯盟亞太中心、亞洲船級社協會常設秘書處、上海船員評估示范中心、國家集裝箱運價備案中心、新華國際航運研究院等國際機構和功能性平臺落戶上海,支持境外國際郵輪公司在滬注冊設立經營性機構,積極打造便利的國際化、法治化和市場化營商環境。
第三,推動上海有條件的涉海企業加快“走出去”,通過境外投資、兼并收購、合作開發、跨境經營等方式,參與國際海洋產業競爭合作和全球海洋事務治理,不斷擴大上海海洋業國際競爭力。
(四)加強區域海洋經濟協作,促進江海聯動協同發展
第一,抓住長江經濟帶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和長三角城市群規劃編制啟動的有利契機,加快上海與長江流域省市合作,擴大上海經濟和資源腹地,打通從長江到海洋的江海大通道,提高國際海運通道保障能力。
第二,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優勢,加強沿江港口分工協作,增強江海、海陸、海空多式聯運能力,發展水水、水路、鐵水中轉業務,培育內河集裝箱市場,加快內陸無水港建設。
第三,深化上海與沿海省市海洋經濟合作,充分發揮上海海洋區位、科技、金融、開放等綜合優勢,進一步增強上海海洋服務長江流域、服務沿海、服務全國的輻射和帶動能力。
[參考文獻]
[1]向云波,徐長樂,戴志軍.世界海洋經濟發展趨勢及上海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初探[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9 (2):46-52
[2]胡振宇中國海洋經濟的國際地位——四大產業比較[EB/OL]http://qkzznet/article/0148388d-671a-46a0-999d-4fb9d2cfd338_3htm2013-02-20
[3]向云波區域海洋經濟整合研究——以長江三角洲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09
[4]徐長樂,朱元秀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的若干戰略思考[J]科學(上海),2011 (1):21-25
[5]楊珍瑩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領跑”全球[EB/OL]http://wwwpdtimescomcn/html/2014-01/17/content_3_1htm2014-01-17
[6]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海洋發展“十二五”規劃[EB/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5307/node25455/node25459/u21ai655694html2012-09-05
[7]劉楊中國油輪市場:增長迅猛外企壟斷[J]中國經濟周刊,2013(37):68-69
Abstract: Marine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conomy,but als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marine economy is accelerating,emerged in Shanghai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a large number of cities which have developed marine economyAt the sight of Shanghai marine economy rapid development,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oblem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ShanghaiBased on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some strategies be put forward to the future of Shanghai marine economic
Key words: marine economy;shipping finance;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責任編輯:馬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