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開埠通商后口岸城市發展的歷史考察

2015-06-12 21:45:49李振華
對外經貿 2015年5期
關鍵詞:現代化

[摘要]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相繼開放了上海、廣州、寧波、廈門、福州等沿海口岸城市。中國早期現代化在這些開埠通商城市率先啟動和發展,開埠通商城市成為當時連接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橋梁,西方現代文明成果通過口岸城市陸續傳入中國。開埠通商有效促進了沿海城市現代工業發展,推進了市場化進程,使口岸城市走上以港興市、商貿興市的發展道路。選取上海為研究對象,對其城市發展歷史進行考察,深入分析開埠通商與口岸城市現代化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開埠通商;口岸城市;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F299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5-0034-04

[作者簡介]李振華(1982-),女,甘肅秦安人,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航海技術水平大幅提升,海洋運輸業日漸成熟,沿海一帶的貿易活動日趨頻繁,口岸城市成為全世界的焦點并進入全新發展時代,各種商貿中心、貨物集散中心、金融中心甚至工業中心等聚集于此。從此,口岸城市憑借其區位優勢成為連接國內外的橋梁,孕育和傳播著現代文明。

一、開埠通商與口岸城市現代化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國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1842年英國迫使清朝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將上海等五個沿海城市定為通商口岸,并要求清政府將香港無償割讓給英國。南京條約規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的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且大英國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至此,由于被迫開放,中國早期現代化在這些開埠通商城市率先啟動和發展,開埠通商城市成為連接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橋梁,西方現代文明也通過這些口岸城市陸續傳入中國。盡管該條約是在外力驅迫下簽定的,但它改變了中國幾千年來未變的容顏,對中國社會進步、生產力發展、文化繁榮起到了重要推進作用。1856年,英、法兩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英國、法國、美國、俄國等國家的壓迫下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增開臺灣(今臺灣臺南)、淡水、瓊州(今海南海口)、潮州(后改汕頭)、牛莊(后改營口)、登州(今山東煙臺)、鎮江、南京、九江、漢口、天津等通商口岸。至19世紀七八十年代,又相繼開放了數十個貿易口岸。1898年,德、英、俄、法還分別租借了膠州灣(今青島)、旅順口和大連灣(今大連市)、威海衛、廣州灣(今湛江)等口岸。自開埠后,外國列強強迫口岸城市擴張市場,傾銷各種洋貨,并瘋狂搶奪中國的農副土特產及大量原料,客觀上促使各個通商口岸城市進出口貿易的迅速發展和繁榮,使這些口岸城市走上了現代化之路。開埠通商的主要影響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開埠通商后最重要的表現就是沿海城市現代工業的發展。鴉片戰爭后不久,外國資本家就在廣州、寧波、上海等通商口岸城市非法建造了一批為商業貿易服務的近代工廠。隨著外國勢力對中國侵略程度的加深,其投入的工業資本也在不斷增加。逐漸地,西方工業文明與工業革命的成果傳播到通商口岸城市,間接促進了城市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這些城市成為我國近代工業最為集中的地帶,早期工業化過程由此拉開序幕。

其次,西方列強通過貿易、投資等活動向中國輸出資本不僅促進了中國工業化的發展,也推進了市場化進程。開埠后,列強們打破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取而代之現代的商品經濟,進而逐漸演變為市場經濟。各國商人接踵而至,將這些城市原來有限的國內市場拓展到廣闊的國外市場。隨著國內市場商品種類和流通數量的不斷增加,各級市場交易活動頻繁,與外界的聯系也逐漸擴大。在初級市場商品交易活躍的基礎上,國內各商埠間商品流通額不斷增長。近代市場經濟的主體就是這些通商口岸,繁榮的內外貿易、較發達的商品流通網絡直接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繁榮。

第三,市場的擴大,使得這些城市開始走上以港興市、商貿興市的發展道路。由于內外貿易的繁榮,帶動了這些城市金融、交通運輸、通訊等新興部門的崛起。商貿、工業及各個行業的興起使得通商口岸城市的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鴉片戰爭后,外國人紛紛來到中國開展各式各樣的商貿活動,在通商口岸開辟租界、修領事館、造工廠、開洋行、建醫院、辦學校等,于是很多歐美風格的建筑物傳入中國,同時國外先進的建筑技術跟之傳入中國,推動了口岸城市現代化進程。

二、開埠通商后上海的崛起與發展

上海屬于長江三角洲地區,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口岸之一,是中國最發達的中心城市,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及現代化進程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影響。因此,本文選取上海為考察對象,從歷史的角度折射出開埠通商對口岸城市的作用。

開埠前的上海盡管其內外貿易發展已達到一定水平,但是其貿易規模、數量、品種等都十分有限,“向來粵洋與內地通市,只準以貨易貨,例禁甚嚴”。與歐美國家通商要輾轉廣州,海外航線在上海港貿易總量中的比重甚微,僅占3%~4%。在全國城市的地位并不十分顯著,聞名程度既不及北京這樣的古都,也不及杭州、蘇州這樣的商貿之城,其發達程度遠未及國際大都市標準。特別是在廣州一口通商時期,上海的發展受到了內向型經濟格局的很大制約,所謂“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此時的上海還完全是一個傳統的城市,還未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之中。直到開埠通商后,才能說上海的現代化之路才真正開啟。

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便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口岸,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同時集商業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工業中心為一體,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中居重要的地位。可以說近代上海的經濟發展是貿易導向型經濟,即在對外貿易的推動下開啟了現代化之路。而后中國很多商船涌入上海港,“自從開港以來,這些船只帶來大量的茶和絲供應在這里的英國商人,在回程中把換到的歐美制造品運走。”自從廣州一口通商禁令解除后,上海逐漸發揮了其潛力,取代廣州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首要口岸。endprint

從進出口商品的種類和結構來看,西方國家對上海輸入的主要有鴉片、棉紡織品及一些機制工業品。19世紀下半葉,絲綢、茶葉始終是上海港輸出的大宗商品,直到1870年,這兩種商品的出口額仍占據88%的比重。1880年以后,其他一些土特產品的出口比重逐漸上升。西方國家為了開辟海外工業品市場,將大量鴉片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國,以此作為平衡西方對華貿易逆差的手段。上海作為蘇南中心城市蘇州的外港,因其獨具的地緣優勢,成為鴉片進入運河水系的主要通道。1843年下半年,經吳淞走私進口的鴉片就達八千多箱,價值六百萬元。1847-1860年上海的鴉片進口量不斷攀升,在全國的消費量占據一半以上。然而進入19世紀60年代以后,鴉片銷售開始受到各種限制,而棉紡織品的進口額卻在各方面的推動下不斷擴大。在1883年后,棉紡織品的進口額大幅增長,1870年為17772368關兩,到1883年為13040412關兩,而至1891年時已達33127079關兩。

19世紀中葉由于西方紡織加工技術還不夠完善,中國傳統織布技術仍占據有利地位。進入19世紀下半葉,隨著西方工業技術的飛速發展,棉紡織技術水平大幅提高,上海進口西方棉紡織品數量相應提高。1850年前后,上海出現了專銷進口紡織品的“清洋布店”,到1858年,已達十多家。19世紀70、80年代,美國、印度、英國成為對華出口、棉布的有力競爭者,不過三者對華出口商品品種有所不同。英國主要輸入細布,美國輸入粗布,印度則較接近于土布。美國的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東三省,因為英國的細布價廉質薄,因此其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腹地。上海主要以進口本色布和漂白布為主,約占50%以上,其次是較粗重的標布、斜紋布和本色粗布,約占30%以上,再次為雜色布匹,占比不足20%。從19世紀5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國粗布所占比重從1858年的1%升至1893年的11%以上。正如“美國的粗布在純凈、耐久、保暖等方面,無可否認地比英國布優越。”19世紀80年代以后,印度孟買的紡織業開始向中國市場擴張。1883年,3000擔印度紗輸入上海,打破了英紗在上海市場的壟斷地位,上海的棉紗進口量增長了幾十倍。隨著國內棉紡織工業的發展,棉紡織品進口額呈下降趨勢。除上述品種外,一些雜貨的進口比重也逐漸上升。1873年,雜貨進口額占比僅為8%,而1883年則升至21%,1893年增至30%。這些雜貨進口比重上升與日本商品大量輸入有關。1882—1891年的《上海海關報告十年》指出,在這一時期,日本是“作為歐洲國家和本地工人的競爭對手而出現的”。日本向上海輸入的主要商品有:火柴、肥皂、樟腦、染料、扇子、草藥、水產品、食用菌、紙張、瓷器等。這些產品或多或少在上海市場上排擠著本國產品。除此之外,美國和俄國的煤油也逐漸銷入上海及其腹地。

上海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首先表現為生絲出口量的擴大。上海西南的杭嘉湖地區,早已是戰前出口大宗生絲的主要產區,江浙一帶的生絲暢銷亞洲、歐洲及美洲。五口通商后,生絲從上海出口,較之戰前經內河、山路運往廣州出口運費大為減少。從江浙絲產區的中心絲市南潯到上海水路運輸可兩三天到達。在上海市場的生絲首家中,運費占比僅為02%。從上海口岸出口的生絲價格,較之戰前廣州出口價格下降了35%。因此,上海開埠后,生絲的出口量迅速上升,而廣州則日趨下降。

茶葉出口亦是如此,從主要產茶區到廣州,運費約占茶價的70%,而到上海僅占50%。從交易價格來看,也較廣州便宜20%左右。整個19世紀50年代,中國的茶葉出口量比19世紀30年代的平均水平擴大了一倍,生絲出口量擴大了7倍,并且都在不斷增長。其中,將近一半的茶葉和幾乎全部的生絲都經由上海輸往國外。據統計,1869年上海港出口的茶葉“各產區所占比例大致如下:來自婺源經過九江的35%,來自天臺的25%,來自徽州的15%,以及來自平水的15%,其余10%是上海烘制包裝的。”然而至19世紀7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日本的絲、茶產品打入了國際市場,中國的絲、茶的銷量開始下降,兩種商品在進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也開始下降。到了19世紀80年代以后,中國、印度、日本的絲、茶產品在技術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中國產品漸漸失去了競爭優勢。

在絲、茶出口額下降的同時,土特產品出口額有所增長,1893年雜貨類商品出口比重已達37%。由于雜貨商品大多為未加工或粗加工的初級產品,體積大、價格

相對低廉,因此往往取道運輸近便或有加工業的口岸輸出國外。上海出口的土貨多為來自四川、河南、湖北等省份的牛皮和其他皮革及豆類、豬鬃、草帽辮。此外,隨著上海工業的發展,上海的土相對低廉,因此往往取道運輸近便或有加工業的口岸輸出國外。上海出口的土產多為來自四川、河南、湖北等省份的牛皮和其他皮革及豆類、豬鬃、草帽辮。此外,隨著上海工業的發展,上海的土貨出口增長飛速,1915—1930年間,增長達25倍。

除了直接的進出口貿易以外,上海貿易還有相當大一部分為轉口貿易和埠際貿易,這兩種類型貿易在上海貿易發展中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轉口貿易的快速發展,上海很快成為對外進出口貨物最大的集散地和國內各地貨物輻輳之處。自上海開埠后,以它為主要中轉點的國內沿海各港口間傳統的貨物流通非常頻繁,頗具規模。從開埠到1908年以前,上海轉口貿易中的洋貨轉口長期維持在70%左右,這一時期每年上海進口的洋貨中有七成是轉運至其他口岸。主要轉口的洋貨商品也是進口的鴉片和棉紡織品。從1909年開始,上海洋貨轉口比重開始下降,到1923年下滑至23%,下降了50個百分點。這一時期,上海本地消費品的數量有所擴大,因此轉向其他口岸的相對減少。進口的機器、染料、五金、木材、車輛、化學產品等生產資料基本留存在本地供當地工業生產及消費。在土貨出口方面,1864—1895年平均占比51%,即上海港每年出口的土貨中有一半是各個口岸匯集到上海的商品進行轉口,這點充分體現了上海作為外運樞紐港的性質。1896—1915年上海土貨轉口量仍呈現上升趨勢,1915年高達77%。然而,隨著絲、茶出口量下降,土特產品的出口量上升,豆餅、豬鬃、皮制品及桐油等產品大量的通過上海轉運出口,上海出口轉運功能進一步突顯。直至1915年后,土貨轉運開始停滯及下降。由此可見,轉口貿易在上海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埠際貿易是上海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本國產品在上海與其他各港口間的埠際流通,它具有相當的規模,也因此說明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很大。《1868年上海港貿易報告》曾記載:“除了對外國的進出口貿易之外,上海本身同沿海和其他口岸之間還擁有數量很大的中國商品的貿易。”由此證明了上海在中國航運樞紐港的地位。endprint

上海開埠通商表明了西方侵略者用武力征服了上海,同時又將西方資本主義元素注入了華夏大地。帝國主義的侵略沖擊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從客觀上說,它對中國早期的現代化進程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上海的近代工業化道路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隨著上海與歐美等國及國內其他通商口岸的貿易活動的開展,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西方的物質文明及大量資本不斷涌入上海,這為上海近代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最終使上海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中心。上海經濟發展首先是貿易發展,其次才是近代工業的發展,兩者互為因果。開埠通商后,上海近代工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外資工業和民族工業兩方面。外國殖民者利用外貿所得利潤對華進行投資,在外資工業發展中,一方面,隨著貿易的繁榮,各式各樣的中外大中型船舶頻繁進出上海港,在推動上海航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船舶修造業也隨之興起。外資船舶修造業是上海最早的新式行業,它是最早注入西方近代工業技術的行業,對上海近代工業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19世紀40、50年代,上海集中出現了一批船舶修造廠。1850—1859年,外國資本在華新設的船廠共有18家,其中上海就有12家有關修造船舶的工廠和行號。其中1851—1852年兩年間,同時設立了6家,他們是:美商杜那普在虹口設立的新船塢、英資伯維公司以及拉蒙公司、美里的士、彼得果剛和羅吉士等。19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上海躋身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進出口船只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幾十艘增加到上千艘,這時的外資船舶修造業有了新的發展。19世紀50年代末期,上海又新增了6家船廠,分別為:1856年美國人開辦的貝立斯船廠和包德船廠;同時,浦東也新建了一個英資船廠,為浦東第一家近代工廠。1857年,開辦了丹拿克船廠。1859年在浦東由蘇格蘭人莫爾海新辦了一家浦東火輪船廠;在虹口,還有美商霍金斯創辦的祥安順船廠。這一時期開辦的船廠

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虹口、浦東逐漸成為上海船舶修造工業的兩個中心;第二、工廠的業務范圍在擴大,除了船舶修造外開始了造船業務。如貝立斯船廠在吳淞雇傭寧波木匠制成了上海第一艘外資船廠的小輪船“先驅號”,該船身長68英尺,馬力12匹,載重40噸。1859年開設的浦東火輪船廠,初期規模非常小,但開辦當年已經承攬造船業務,此外還經營鐵工、機器工程、煉鋼等多種業務;第三,出現了專業化船廠,如杜那普辦的虹口船塢。到了19世紀60年代,長江流域及沿海地區又增開了一批新的口岸,對外貿易規模也隨之擴大,進入上海港的大噸位遠洋輪不斷增多,上海的船舶修造業也因此繁盛。據資料記載,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前的一年,即1855年7月至1856年6月,上海進口的外國船只共489艘,總噸數155587噸,貨物總值6492299兩。在戰爭結束后的1861年,進口船只激增為1806艘,總噸數為419659噸,貨值達33702614兩;至1863年,進口船只繼續增至3400艘,總噸數達964309噸,貨值增加到了61704099輛。與戰前相比,1863年進口船只增加了5953%,總噸數增加了5198%,貨物總值則增長了8404%。對外貿易規模的迅速擴大使得上海的外資船廠又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1860—1864年短短五年間,上海共新設了9家外資船舶修造廠,分別位于外輪集中停泊的虹口和浦東沿岸。其中,耶松、祥生在19世紀70年代后相繼兼并其他一些船廠,成為實力雄厚的兩大船廠。另一方面,外國資本勢力在輸入其工業品的同時,又通過不平等條約大量輸出中國的農副產品和工業原料,生絲、茶葉、蛋品、皮毛、棉花等出口額大幅上升,而為這些貿易服務的各種加工業也應運而生,主要有繅絲工業、蛋品加工業、制革工業、軋花工業以及因出口需要而產生的機器打包工業等。這些外資出口加工業發展十分迅速,其中繅絲和軋花加工業的投資額僅次于船舶修造業。1860年,上海最大的生絲出口商英國怡和洋行在上海創辦了一家怡和紡絲局,但因儲繭設備短缺、繅絲質量不過關等原因于1870年便停工關廠。而后,由于繅絲工業的利潤頗豐,在19世紀80年代初美商旗昌繅絲局、英商怡和絲廠、公平絲廠相繼設立。依托上海繁榮的出口貿易,繅絲業有了較快的發展。軋花業是上海另一主要出口商品加工業,19世紀80年代后,經由上海港輸出的原棉成為日本關西地區新興棉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料來源,“1889年在上海輸往外國的503456擔棉花中,有489669擔是運往日本的,供應那里近幾年建立起來的很多的紡織工廠。”日商大阪紡織會社遂提出在上海建立軋花廠,“其目的在將中國棉花軋去殼核,以便利輸出。”但因清政府李鴻章等人的阻撓,該廠于1888年開工,并取名上海機器軋花局,公有資本75萬兩,日制軋花機32部,每日軋花約90擔。除了加工工業外,還有一些以掠奪中國原料為目的的輕工業也隨即出現,如印刷、飲食、制藥、卷煙、肥皂、火柴、榨油以及鋸木、家具等行業。這些輕工行業雖與對外貿易沒有直接關聯,但也是隨著上海租界的產生而發展起來的。以印刷業為例,據史料記載,最早的一家印刷廠是1843年由英國傳教士麥都恩開設的墨海書館,它以活字版機器印書。自19世紀50年代末至六七十年代,新的外資印刷廠不斷涌現,先后設立的有美華書館、清心書館、同治書館、別發洋行印刷廠、點石齋石印局、望益紙館和復興書館等,它們對于傳播西方科技文化起了一定推動作用。上海外貿發展不僅促進了外資工業的發展,而且推動了民族資本工業的興起。19世紀40年代以后,對外貿易額增長刺激了商品經濟發展,中國商人通過進出口貿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財富,使其具備了投資新式工業的條件。上海是最早開放的貿易商港之一,集中了以買辦商人為主的一批紳商勢力,他們擁有比較雄厚的資本,又較早接觸西方資本主義,因此他們跟隨著外資工業的興起而設立民族資本工業。最先興起的民族資本工業依然是船舶修造業,最早設立的船舶修造廠是法昌機器廠,它原本是1866年開設的一家手工鍛鐵作坊,設在虹口美商杜那普所辦船廠近側,并專為其打造船用零部件。1869年開始使用機床,并能自己制造小輪船。隨后1875年建昌銅鐵機器廠、1880年遠昌機器廠、1881年合昌機器廠、1882年永昌機器廠、1885年廣德機器造船廠和通裕鐵廠等相繼出現,見證著上海民族資本船舶修造業的發展歷程。19世紀80年代以后,在外資工業的帶動下,除了船舶修造業外,上海的民族資本還在繅絲、棉紡織、造紙、面粉、玻璃、制革、火柴及冶煉等方面有所發展。

三、結語

開埠通商為口岸城市開展對外經貿帶來了良好機遇,這些城市不論在流通領域還是生產領域都與西方資本主義密不可分。近代中國大部分對外貿易活動都是通過通商口岸進行的,沿海地區的口岸城市可直接進行貿易往來,而其它內陸城市則是通過這些口岸城市間接參與貿易,處于中國最西部的新疆、甘肅、寧夏等省市都是通過天津、上海等沿海口岸城市與國外發生貿易往來。因此,口岸城市是近代中國的貿易和商業中心,對于廣大內陸城市來說,口岸城市則是現代化發展的典范。

[參考文獻]

[1]戴鞍鋼發展與落差——近代中西部經濟發展進程研究(1840—1949)[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2]吳松弟港口城市及其腹地與中國現代化——中國百年經濟拼圖 [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

[3]何一民開埠通商與中國近代城市發展及早期現代化的啟動[J]四川大學學報,2006(5)

(責任編輯:董博雯)endprint

猜你喜歡
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抉擇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論中國大學治理現代化
現代化
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發展
現代企業(2015年9期)2015-02-28 18:57:09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上海金屬(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中國新現代化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jizz国产视频|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啪啪| 福利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主播|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一区二区影院| 日本三区视频|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99在线免费播放| 91av国产在线|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yw| 99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69视频国产| 香蕉精品在线|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a视频|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另类欧美日韩|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国产第一页亚洲|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毛片| 理论片一区|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视频二区欧美|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青青国产视频|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欧美五月婷婷|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91偷拍一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99在线视频精品|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日本一区高清|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流白浆视频| 亚洲第一区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91青青草视频| 91青青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系列在线|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男人的天堂| 午夜影院a级片| 精品视频福利|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a网站|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