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與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金融自由是自由貿易區的重要制度要件之一。天津自由貿易區的經濟發展和離岸金融市場的現狀決定了離岸金融市場的模式應采取以分離型為基礎的部分滲透型模式。在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設初期,應采取絕對分離型的離岸金融業務模式,在經過一段時期的運營后,逐步放寬至內外滲透模式。提出天津自由貿易區發展離岸金融的路徑應為確定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的戰略實施步驟;明確離岸市場模式,優化政策環境;加快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規;積極開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關鍵詞]天津;自由貿易區;離岸金融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5-0082-03
[作者簡介]張慧穎(1979-),女,漢族,天津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實務。
2014年12月28日,我國正式劃定廣東、天津、福建、上海四個自由貿易區范圍,自貿區擴圍如期落地。自由貿易區被視為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力的重要平臺。自由貿易區的重要制度要件之一就是金融自由,自由貿易區內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業務具備離岸金融的性質。本文重點圍繞天津自由貿易區的離岸金融市場進行研究。
一、自由貿易園區與離岸金融市場概念
本文所指的自由貿易區為自由貿易園區(FREE TRADE ZONE),指在某一國或地區境內建立的實行特殊優惠稅收和特殊監管政策的小塊特定區域。就其突出特點而言,自由貿易園區不需要與相關國家和單獨關稅區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協定,是自主性的開放措施,是單方自主給予優惠政策。
自由貿易園區按照不同功能可分為5種類型:第一種是以我國香港、新加坡為代表的零關稅自由港型,這種類型的自貿區對進口商品、當地消費和轉口輸出都不征收關稅;第二種是轉口集散型,這種自由貿易區主要利用區位優勢進行港口裝卸、貨物儲運、貨物商業性加工和貨物轉運等業務,典型代表是德國港口漢堡和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第三種是以菲律賓馬里萊斯為代表的貿工型,集加工貿易與轉口貿易于一身;第四種是出口加工型自貿區,以出口加工為主,如我國臺灣地區的出口加工區;第五種是保稅倉庫型,可不辦理進口手續、連續長時間處于保稅狀態,以意大利羅馬的免稅倉庫為代表。
我國的經濟特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港、經濟技術開放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區等特殊經濟功能區都具有自由貿易園區的某些或全部特征,屬于自由貿易園區的范疇。
離岸金融市場(OFF SHORE FINANCE MARKET)是指主要為非居民提供境外貨幣借貸或投資、貿易結算,外匯黃金買賣、保險服務及證券交易等金融業務和服務的一種國際金融市場,亦稱境外金融市場,其特點可簡單概括為市場交易以非居民為主,基本不受所在國法規和稅制限制。離岸金融市場是在高度自由化和國際化的金融管理體制和優惠的稅收制度下發展起來的。
自由貿易區具有貿易自由、運輸自由、投資自由、金融自由等特征,必然吸引大量非居民企業落戶,這些企業具有兩頭在外的離岸公司特點,離岸資金流的進出和沉淀導致離岸金融業務得到快速發展。由此可以看出,自由貿易區和離岸金融市場具有共性特征和天然聯系。自由貿易區的設立在于最大限度地獲取自由貿易給國家經濟帶來的好處,攸關我國核心經濟利益,在自由貿易區內發展離岸金融市場是自由貿易區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天津自由貿易區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現狀
根據國際經驗,發達的離岸金融市場對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撐和促進作用。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已經提出“開辦離岸金融業務,建立離岸金融市場,帶動天津經濟發展”的建議;2006年國務院頒布《關于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天津濱海新區開始了離岸金融業務先行先試的探索。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當前,天津自由貿易區離岸金融業務的主要特點是難以形成較大的現實離岸資金供給以滿足現實的離岸資金需求。
離岸資金需求包括:1具有非居民性質的單機單船項目融資需求;2融資租賃公司潛在的離岸信貸資金融資需求;3國際結算業務形成的潛在離岸資金需求;4東疆保稅港區內從事倉儲、出口加工和轉口貿易企業的離岸金融需求;5中國海外投資企業的離岸金融需求。
離岸資金供給包括:1融資租賃機構形成的現實離岸融資租賃供給;2招商、平安、交通、浦發4家銀行的現實離岸信貸供給;3潛在的離岸金融供給。
從現實情況分析,隨著天津自由貿易區的發展,離岸資金需求量會越來越大,而現實的離岸資金供給受到當前政策框架的限制,增長緩慢。目前能夠提供現實離岸信貸供給的4家銀行只有總部獲準在其總部所在地經營離岸業務,其分支機構不能向跨國經營客戶提供離岸業務,分行只是窗口單位和營銷前段,只能進行簡單的資料審查、客戶資質調查等工作,限制了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導致離岸資金供給增長緩慢,離岸資金供需不平衡。離岸資金供需不平衡是當前天津自由貿易區離岸金融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嚴重影響了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同時對天津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起到了阻滯作用。
三、天津自由貿易區發展離岸金融的模式選擇
1按離岸金融市場的形成過程分類。離岸金融模式包括自然形成型和政府推動型,自然形成型是指一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水平達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自然形成的,是經濟自由化、資本流動自由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不需要人為的力量強力推動。政府推動型離岸金融市場是指受一國的對外經濟貿易水平發展的限制,資本流動自由化程度有限,但是為了促進對外經濟的發展,由政府采取特殊的優惠政策,人為推動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
我國經濟自由化和資本流動自由化遠遠沒有達到自然形成型離岸金融市場所需要的水平。在金融領域我國一直采取的是傳統的金融抑制政策,并不完全具備自然形成型離岸金融中心的條件。而天津經濟發展的側重點是發展制造業,服務業基礎薄弱,經濟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保守,天津的離岸金融發展一直比較滯后。因此,隨著天津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金融自由化勢在必行。在天津建立和發展離岸金融市場必然是在國家和地方政府強力推動和引導下形成的政府推動型離岸金融市場。endprint
2以離岸金融市場與國內市場的業務聯系為標準分類。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國內金融市場發達程度、自由化程度、監管環境都會影響到離岸金融市場的模式選擇。離岸金融市場可以分為內外混合型、內外分離型、內外滲透型。內外混合型離岸金融市場,離岸機構申請程序不嚴格,離岸賬戶不單獨設立,離岸賬戶與在岸賬戶在管理上比較統一,采取并賬運作的方式,對于資金的出入沒有嚴格限制,以倫敦、香港為代表;內外分離型離岸金融市場,需要當局審核、批準才可以設立離岸機構,有專門的賬戶對離岸業務進行管理,嚴格分開離岸交易和在岸交易,嚴禁離岸資金與在案資金滲透,以美國IBF、日本JOM為代表;內外滲透型離岸金融市場,是內外分離型向內外混合型的過渡形式,以雅加達、曼谷為代表。
內外混合型的離岸金融市場,屬于自然形成型的離岸金融市場;內外分離型和內外滲透型離岸金融市場,屬于政府推動型的離岸金融市場。
就天津自由貿易區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看,因為一直采取的是傳統的金融抑制政策,導致天津的金融自由化程度和監管水平較低,而且離岸金融供給、需求不均衡。鑒于此,天津的離岸金融市場應采取以分離為基礎的部分滲透型模式。在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設初期,應采取絕對分離型的離岸金融業務模式,嚴格賬戶管理,在經過一段時期的運營后,特別是實現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和監管手段成熟時,逐步放寬至內外滲透模式。
四、天津自由貿易區發展離岸金融的路徑
(一)科學確定離岸金融市場發展實施步驟
天津一直以來都重點發展制造業,服務業發展遠遠落后于上海。雖然天津對離岸金融市場的研究較早,但是離岸金融的發展滯后。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要采取逐步發展的策略,先以實體經濟為主要服務對象,隨著服務業在天津的發展,逐步將服務對象轉換為服務業經濟。因此,在天津自由貿易區建立的初期,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的主要方向,可以將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作為重點服務對象,將融資、保險、國際結算等基礎性的離岸金融業務作為重點發展。在離岸金融市場發展到一定規模和階段后,可以重點發展以銀行間批發交易為主的離岸金融業務。
(二)選擇切實可行的離岸市場運行模式,優化政策環境
天津自由貿易區的離岸金融市場應采取以分離型為基礎的部分滲透型模式。因此,要實現國內金融市場的自由化就需要利用自由貿易區內的政策,同時也要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逐步推進、調整自由貿易區內的政策。目前,天津自由貿易區內的政策制定還是在起步階段,不成熟也不完善,政策環境還沒有達到真正促進自由貿易區內經濟實體發展所需要的水平。目前采取的辦法是,逐步改革現行的離岸金融機構準入管理辦法,在自由貿易區內允許設立離岸金融機構,允許開辦離岸金融業務;在資本金數量、來源地和股權比例等方面取消差別性政策待遇,給予各類企業充分競爭的機會,促進自由貿易區內離岸金融業務和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
(三)加快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規
目前天津自由貿易區內的管理環境、法律環境和稅收環境都存在較大不足,遠遠落后自由貿易區本身發展
的需求。要較好地發展天津自由貿易區的離岸金融市場,創建良好的金融自由的環境,必然要立法先行,創造符合自由貿易區發展的國際金融自由的環境體系。
與離岸金融市場有關系的立法主要是涉外經濟法規,比如外匯管理法、外資銀行法、外資保險法等,這些法律法規不能是僵化、一成不變的。要符合天津自由貿易區離岸金融市場發展要求,要達到構建良好的金融自由的法律環境這一目的,不僅要從國家的層面推進,進行立法、修訂和完善,也要根據自身發展特點和階段,向國家爭取擬定具有地方法規效力的法律規定或暫行條例,靈活地吸引非居民性質的金融業務發展,滿足具有離岸性質的交易需求,促進具有離岸性質的企業在自由貿易區內的發展和經營,靈活、高效、全面推動離岸金融市場發展。
(四)積極開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在人民幣國際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在天津自由貿易區內大力推動開展離岸人民幣業務是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的主要趨勢。可以非居民離岸人民幣結算業務為切入點,逐步推進自由貿易區內的國內金融機構向離岸企業發放人民幣貸款,開展境外人民幣項目融資業務,開辦針對離岸客戶的結售匯和投資理財等業務,促進自由貿易區內的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天津市自貿區戰略研究課題組東疆港保稅區與天津港保稅區共建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4(3):3-7
[2]邵四華推進天津離岸金融發展問題的研究[J]天津經濟,2014(1):33-37
[3]李文增突破政策框架,促進東疆保稅港區離岸金融業務向縱深發展[J]港口經濟,2013(10):17-19
(責任編輯:張彤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