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業科學技術水平不斷進步,農業機械化程度逐漸提高,一家一戶分散的土地經營模式已經不適應我國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要。近年來,地方政府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切實加大了對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工作的服務扶持和引導力度,積極探索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有序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正確認識和分析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五點對策建議。
[關鍵詞]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現代農業
[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5-0109-02
[作者簡介]黃麗華(1973-),女,漢族,黑龍江肇州人,經濟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
一、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在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農村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我國30多年的社會發展尤其是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科學技術水平不斷進步,農業機械化程度逐漸提高,傳統分散的土地經營生產方式已影響了農業的增產、增效。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要求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性日益凸現。
二、我國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農民思想認識不統一,土地流轉積極性不高。有些農民雖長期在外務工或經商,但始終不愿輕易放棄承包田,把保留承包田作為自己經濟依靠的退路。另外在國家對“三農”加大扶持力度、實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取消農業稅、實行惠農補貼、糧價趨漲和土地升值的情況下,部分農民更是沒有土地流轉的積極性。還有些農民更認為實行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就是政府要收回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這種認識誤區也制約了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的發展。
2土地集中成片流轉難,規模開發難。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下,土地分戶經營的分散性、隨意性與土地流轉的計劃性、規模性之間存在矛盾,在實施土地流轉規模經營時,往往因為一戶或幾戶承包戶不能談妥,制約了規模經營的發展。
3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資金需求量大,缺少政策支持。以農民大規模流轉土地或組建合作社等形式進行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在啟動階段都需要大量資金,由于目前各級政府沒有出臺相關政策在資金和項目建設上給予具體扶持,對于鄉村兩級來講實際操作難度較大。
4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處于初級階段,輻射和帶動作用仍然有限。雖然目前部分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發展已經具備一定規模,但由于經營規模小、科技含量不高、自然風險偏多等因素制約,多數經營主體的土地經營仍處于初期階段,比較效益還沒有充分凸顯出來,整體帶動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面積有限,沒能充分發揮應有的輻射帶動作用。
5農民轉移就業空間小,影響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進程。一方面,部分地區縣級工業和第三產業規模相對較小,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有限,土地經營收入仍然是農民經濟收益的主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就業環境仍不寬松,對于進城創業的農民還存在事實上的戶籍、保險、就業、子女上學以及工資兌付等方面的問題,農民主要還是依靠土地收入解決看病、上學、養老等問題,把土地看作是賴以生存的基本保障,由于農民對流轉土地存在后顧之憂,間接阻礙了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經營。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的認識
通過新聞媒體、印發宣傳資料、基層干部深入農戶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讓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充分認識到實行土地規范有序流轉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現實性,使他們走出認識誤區,看到土地流轉的積極作用和前景,解放思想,堅定信心,遵循平等協商、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健康有序地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同時,讓農民了解土地流轉規模經營一方面可以實現大型農機具作業、應用大型現代化水利設施、施行綜合高產栽培技術,有效提高土地的產出率。另一方面實行規模經營,可以降低成本,進行合理投入,增加經濟效益。
(二)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管理機制,推動土地流轉規模經營
按照流轉形式多樣化、運作方式市場化、實施程序合法化、流轉合同規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加強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和平臺建設,重點建設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及時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法律政策咨詢、流轉價格評估、合同簽訂指導、利益關系協調、流轉糾紛調處等服務,促進土地向規模經營主體流轉。要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土地流轉中的作用,及時提供土地流轉信息,做好協調服務工作。村組干部要經常調查和掌握農戶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意向,建立農戶土地流轉意向數據庫,積極引導和幫助農戶選擇適當的流轉對象,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步伐。
(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培育和發展新型經營主體
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重點建設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新型主體這一載體,具備條件的地方實施整鄉(鎮)整村推進和在現代農業示范區推進土地流轉與適度規模經營。充分發揮有些鄉鎮靠近縣城的優勢,引導農民集中土地資源,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和高效農業;依據各鄉鎮產業特色,引導農戶向龍頭企業、種養大戶有償轉讓土地經營權,壯大特色產業規模;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鼓勵外出務工又不愿放棄土地的農民帶地入社,推動土地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集中,實現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可以采取轉包(租賃)、轉讓、互換、入股合作等形式。同時,積極引導同村同組農戶以互換形式加快土地集中,改變目前土地布局過小、過散、過亂的問題,切實提高耕種效率。
(四)推廣農業先進技術,發揮典型示范引領效應
積極培育和選樹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典型,整合各類建設項目向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的典型和大戶集中,大力推廣大型現代化農機作業、玉米膜下滴灌、噴灌、微灌、滲灌等實用技術和先進適用的耕作栽培技術,讓廣大農民能夠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好處,為推進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奠定堅實基礎。
(五)加快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為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創造有利條件
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勞動力非農職業技能的培訓力度,提高就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向城鎮轉移,為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創造條件。健全勞務協作機制和信息網絡,建立長期穩定的勞務輸出基地,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引導更多農民在輸轉中實現勞務移民,解放更多的土地參與到流轉和規模經營中來。
(責任編輯:董博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