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曾永濤
加快轉型升級 勁舞貴州旅游“龍頭”
文丨曾永濤
安順市按照與時俱進轉型升級、加快景區建設、豐富產品內容、提升服務質量的要求,大力實施“市域景區化、產品多元化、服務標準化、營銷數字化”四大工程,全力拓展和打造大黃果樹旅游圈。
九年回首聚黔中,再看安順新風貌。第十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即將召開,這是繼2006年首屆旅發大會之后再一次在安順舉辦的盛會,作為東道主,安順又一次吸引了省內外、乃至國內外的目光。
安順發展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在全省旅游發展格局中,“資源富、區位好、影響大”是省內其它地區無法比擬、不可替代的。
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不可替代。全市風景區面積占幅員面積的12%以上,遠高于全國1%和全省4.2%的平均水平。境內密集了黃果樹、龍宮、格凸河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中黃果樹和龍宮為國家首批5A級旅游區,堪稱世界級的旅游資源,還有世界唯一的“屯堡文化”,讓人如同走進遙遠的年代,原汁原味地領略“大明遺風”,探尋六百年凝固的時光。
方便快捷的交通區位不可替代。安順境內交通便捷,株六鐵路、滬昆高鐵橫貫全境,滬昆、惠興高速公路和一條條高等級公路縱橫交錯,開通直飛重慶、上海、三亞、昆明、北京、廣州等航線,形成了方便快捷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增強了安順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特別是毗鄰省會貴陽僅90公里,以及擁有優美的環境、宜人的氣候、長達8個月的舒適期,使得安順與貴陽形成了互為依托、互為借勢的助益關系,更加有利于安順旅游的發展。另外,安順地形較為平坦,景區與景區之間、景區與城區之間有效銜接的通達性,為游客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
享譽中外的影響力不可替代。安順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甲類旅游開放城市,世界喀斯特風光旅游優選地區,全國六大黃金旅游熱線之一和貴州西部旅游中心,在全省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安順旅游在30多年發展歷程中,旅游設施不斷完善、旅游市場日益成熟、旅游服務極大提升,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都很大。尤其是有作為貴州旅游符號和旗幟的黃果樹,可以說,如果來到了貴州而沒有去過安順的黃果樹,就相當于沒到過貴州。
作者(前排中)到黃果樹風景名勝區調研(安順市政府辦供圖)
近年來,安順市按照與時俱進轉型升級、加快景區建設、豐富產品內容、提升服務質量的要求,大力實施“市域景區化、產品多元化、服務標準化、營銷數字化”四大工程,全力拓展和打造大黃果樹旅游圈。
旅游規劃體系全面形成。以貴州省100個旅游景區建設為抓手,著力提升黃果樹景區的影響力和輻射帶動作用,構建大黃果樹旅游圈,編制完成了《黃果樹—龍宮生態度假旅游綜合體建設規劃》和《大屯堡旅游景區規劃》。市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各縣(區)旅游發展規劃順利完成,全市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旅游區專項規劃和景區項目建設規劃在內的科學規劃體系全面形成。
打造旅游升級版成效顯著。制定出臺了《關于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出精品旅游資源。完成黃果樹半邊街生態恢復工程,打造龍宮桃子美麗鄉村,實現周邊村寨與景區的協同發展。建成格凸河棧道、浮橋,舊州古鎮、云峰屯堡和興偉石博園榮獲國家4A級旅游區稱號。精心提煉屯堡文化,著力打造黃果樹和大屯堡的姊妹篇,擦亮兩顆明珠,大力整合黃果樹自然風光資源和大屯堡人文資源,合盤托出黃果樹瀑布和屯堡文化兩大瑰寶,并以屯堡文化為核心,同步打造穿洞、亞魯王、夜郎等文化,逐步構建自然文化交融發展,集自然風光、人文風情、避暑休閑、度假旅游為一體的“大黃果樹”旅游新格局。
旅游基礎條件明顯改善。以安順主城區為中心進行旅游交通配套網絡建設,加快建設旅游公路,進一步改善旅游交通條件,景區通達性不斷提升,形成了以黃果樹為龍頭,輻射周邊景點的交通循環體系。加快賓館、酒店、精品客棧、游客服務中心、游客集散地等旅游服務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完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城際公路的旅游引導標識。加快推進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全力打造良好舒適的旅游環境。
旅游業態日益豐富。不斷豐富旅游業態,打造安順“黃果樹”旅游品牌,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文化體驗、康體健身、森林休閑、背包旅游、野外探險、戶外運動等旅游新產品。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多彩萬象·阿依朵》等新景點的打造,讓人耳目一新。舉辦油菜花節和黃果樹瀑布節,積極打造紫云格凸河國際攀巖大賽、國際馬拉松、壩陵河大橋跳傘國際挑戰賽三大重要賽事品牌。把發展觀光旅游與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結合起來,精心設計打造2至5日游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用多元化的旅游產品把游客留在安順。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3175.1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07.6億元,同2006年相比,8年時間全市接待旅游總人數增長了3.3倍,旅游總收入增長了7.3倍。
旅游業改革進程加快。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引導、行業自律、企業依法自主經營的旅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黃果樹風景區、格凸河風景區、西秀區納入省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以試點拉動全市旅游體制機制創新、資源保護利用、市場主體培育、市場秩序規范、投融資體制改革、產品業態創新、品牌培育和人才培養等方面良性發展。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與港中旅、北京巔峰、重慶華豐、貴州旅投等公司合作,激活景區發展活力,提升運營管理水平。
智慧旅游方式不斷拓展。以安順街景地圖的上線及安順旅游體驗網、安順微旅游官方微博的開通為平臺,推進以黃果樹智慧旅游平臺為主的智慧旅游系統建設。擴大旅游電子商務、網絡營銷和智能管理的應用,建成集安順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安順旅游咨詢服務互動平臺、安順旅游政務管理平臺、安順旅游公共服務營銷系統、黃果樹和龍宮電子商務平臺為一體,以網上咨詢、預訂和網絡支付為重點的一批智慧旅游系統。
安順市圍繞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勝地”的目標,創新思路,大膽探索,努力譜寫快旅慢游、轉型升級新篇章。
堅持內涵型發展。注重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走內涵型發展道路。堅持以游客滿意度為基準,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消費環境,提高服務水平。通過深化內部改革,激發活力,增強實力,提高競爭力。按照“以人為本、道法自然”的基本要求,樹立“當代精品、后代遺產”、“創一流精品、傳千年經典”的理念,在景區建設和升級改造的過程中,充分尊重自然規律,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堅持全域型發展。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為契機,按照“全域安順、產城互動、景城一體、城鄉統籌”的要求,不斷強化“大旅游”理念,把整個安順市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著力打造山水田園型、綠色生態型、宜居宜游型、開放創新型和歷史文化型“五型”城市。變單一“景區帶動型”為“景區、城市雙帶動型”,變傳統的旅游景區開發模式為“中心旅游城市+旅游休閑小鎮”模式,促進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跨越。
堅持融合型發展。結合安順豐富的旅游資源,統籌做好資源整合,加快推進產業聯動。堅持旅游、文化、農業、體育、科技、創意相融合,在“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大要素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商、養、學、閑、情、奇”等旅游發展新要素,加快發展一批新興旅游業態,開發一批健康養生基地,推出一批特色演藝項目,培育一批高端旅游商品,建設一批度假型酒店,著力打造安順獨具特色的體育健身、科考教育、休閑度假、避暑養生、民族文化、鄉村旅游等“六大旅游產品”。加快自然觀光型旅游向休閑度假型旅游轉型,推動旅游服務以觀景為核心向以消費為核心轉變。
堅持惠民型發展。把發展旅游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在有條件發展旅游的鄉村,引導群眾發展投資少、風險低、見效快的農家樂、鄉村游等旅游項目,把景區景點的配套設施建設同所在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銜接起來,讓周邊和沿線群眾在旅游開發中得到更多實惠,實現開發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貧困鄉村脫貧致富的多贏局面。
(作者系安順市委副書記、市長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