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李唯睿
“新醫藥”為藥企帶來新機遇
文丨圖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李唯睿
大健康醫藥產業正逐步呈現醫療服務與大數據產業結合,醫藥流通與信息產業結合,藥食同源、健康養生與休閑旅游結合、與生態種植業相結合等產業鏈交叉融合的發展趨勢。
“貴州民族醫藥產業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新的挑戰,如何發展壯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和緊迫任務。”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宋宇峰在5月29日在貴陽舉行的“貴州新醫藥產業發展論壇會”上說。
本次論壇由貴州省科協學術部、貴陽市科協主辦,貴州省藥學會、貴州省藥師協會、貴陽市藥學會承辦。論壇專家云集,紛紛為貴州新醫藥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把脈開方”。
“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藥材資源都是貴州發展大健康新醫藥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痹谫F州產業技術發展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部部長戚蕓榛看來,通過幾十年的發展,貴州在中成藥、苗藥、健康養生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也更加突出,以大健康為目標的醫藥養生產業正顯現巨大商機。
“大健康醫藥產業主要是指健康養生和新醫藥產業?!辟F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的潘衛東博士說,健康養生顧名思義是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涵蓋了人的整個生命周期,通過調神、食養、藥養等多種方法,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據他介紹,由于技術大爆發,新醫藥的定義已不僅限于傳統醫藥的概念。剛完成技術研發步驟的蛋白質芯片便是一種技術型新醫藥產品,一滴血通過傳感器在15~48秒時間內便能快速準確地檢驗出28個項目的結果,甚至癌癥腫瘤也能在早期就被發現,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使醫療服務為人類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貴州自古以來就流傳著“黔地無閑草,夜郎多良藥”的諺語。生態環境好、領導重視、有發展基礎等優勢讓貴州的民族醫藥產業在國內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苗藥。2014年,全省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實現總產值350億元,全省苗藥銷售產值突破150億元。
然而,中華中醫藥學會制劑分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禹玉洪博士在調研中發現,部分貴州藥企存在“小富即安”的傳統思維,缺乏壯大企業的決心和理念,不重視銷售和市場推廣,這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顯然已不合適。
“不整合,就等死;不轉型,就轉行。”禹玉洪認為,中小藥企應該打破思想的壁壘,想辦法將企業做大做強,可通過主動尋找資本市場的支持或引進專業研究人才、銷售團隊,重新打開局面。

論壇上,專家建言獻策,為貴州大健康新醫藥產業發展“把脈開方”。
針對貴州省制藥企業存在的“一小”(企業規模?。?、“二多”(企業數量多、產品數量多)、“三低”(產品技術水平低、新藥研發能力低、管理水平低),缺乏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新藥研發、自主創新能力較低,產品更新換代和技術升級慢,經營理念滯后,缺乏整合動力等問題,專家們在論壇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目前,貴州漢方制藥有限公司投資5億多元建立了貴州省最大的苗藥保護基地,今年10月投產后,通過智能化在線監測,藥材的安全性能得到最大保障。公司技術總監劉莉介紹,隨著藥企規模的擴大,部分苗藥資源逐漸枯竭,公司用三年的時間進行研究,基本掌握了部分苗藥的繁殖技術,基地的建成能更好地保護藥材的源頭。
戚蕓榛在論壇上表示,隨著大數據、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大健康醫藥產業正逐步呈現醫療服務與大數據產業結合,醫藥流通與信息產業結合,藥食同源、健康養生與休閑旅游結合、與生態種植業相結合等產業鏈交叉融合的發展趨勢。貴州將把大健康醫藥產業建設成為全省新的支柱產業,從醫藥資源大省向醫藥產業大省轉變。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