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應強(清遠市電創電力工程安裝有限公司,廣東 清遠 511500)
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技術的優化管窺
藍應強
(清遠市電創電力工程安裝有限公司,廣東 清遠 511500)
摘 要: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簡單介紹了智能變電站的發展現狀,接著分析了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的缺陷,最后結合實際要求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優化與改進
與傳統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變電站和數字化變電站相比,智能變電站具有全站信息數字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和高級應用互動化等技術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一次設備智能化
通過在一次設備嵌入智能傳感器和安裝智能組件,實現一次設備的采樣和控制就地數字化,一次設備與保護、測量、計量、控制和狀態監測等設備之間的采樣數據和控制命令均通過光纜傳輸。
1.2 通信規約標準化
所有智能設備均按IEC61850建立信息模型和通信接口,設備間實現無縫連接,各類設備按統一的通信標準接入變電站通信網絡,實現信息共享。
1.3 提高運行自動化水平
智能變電站以構成面向系統的應用,實現就地、區域和全局功能的協調,支持具有在線決策、協同互動特征的各種高級應用,可實現更多、更復雜的自動化功能。
1.4 功能集成和結構緊湊化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一次設備將與各種功能傳感器及智能電子設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在結構上更加側重于物理集成和功能集成,傳統意義上的一次、二次設備的融合更加緊密,專業劃分界限也更加模糊。
前面已經提到,目前我國的智能電網仍然處于起步建設階段,各方面的技術以及設備沒有跟得上計劃,所以許多的工作目前仍然停留在紙上或者理論階段。與此同時,現階段的有關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技術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影響著我國智能電網與智能變電站的進一步建設與發展。
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分析,指出了現階段我國有關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技術的幾點缺陷:
(1)我國現在的智能變電站大都建立在原有的傳統變電站的基礎之上,智能化相對而言比較低下,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使用的設備總數很多,而且過程中也會消耗大量的設備資源,這不僅僅在很大方面消耗了電能與人力資源,也會降低變電站的智能化,不符合當初建設智能化變電站的要求。
眾多的設備也帶來了許多的智能化連接端口,但是在現實工作中很多設備以及連接線都是來自不同的生產廠家,一旦設備運行了,這中間的連接端口與接線難免會出現不兼容的現象,從而導致智能變電站不能正常的運行,并且檢查出問題或不兼容的設備與連線也是十分的麻煩與浪費時間。
(2)由第一點我們就介紹到現在的智能變電站的耗能設備有許多,同時設備的接口終端有許多,在實際的變電廠設備中同一段間隔的SV設備采樣與GOOSE設備之間的接口連線是在不同的設備之間,所以無形中增加了設備的接口終端,極大的不方便操作人員的實際操作。
(3)現在的智能化變電廠在許多零件上都采用新型的電子式互感器,這樣的電磁設備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因素所影響,比如氣象條件的變化可能會對這些電磁式設備的測量準確度產生較大的偏差,讓產生的數據對我們的實際參考價值不是特別大。所以電磁繼電保護設備在智能化變電站的應用穩定性與實際可靠性產生了許多的不確定因素。
據可靠數據顯示,35KV及其低于這一電壓的開關柜等電氣設備在實際生產中不建議使用新型的電磁式繼電保護設備,相比之下傳統的繼電保護設備更具有優越性;最后,對于一些容易實際就地安裝的變電站使用設備,我們目前的技術可能還用不到所有的技術端口,這樣的使用設備在一方面不符合智能電網的節能與環保的要求,而且容易造成技術資源的浪費,同時大量的端口也會給工作人員在實際連線過程中帶來太多的不便。
3.1 就地化間隔保護
在實際安裝繼電保護設備時,盡可能的將繼電保護設備安裝在被保護設備的附近,這種繼電保護設備的就地化原則可以大量的縮短電網事故發生時繼電保護設備的反應時間,從而盡最大可能的降低損失。而且,根據筆者的實際工作經驗發現,新型的主后一體化微機線路的鋪設方式伴隨著變壓器保護的措施,再結合實際現場被保護設備的現場需要進行合理的配置,這樣的結果可以更加的保障了我國智能化變電站的平穩運行與人員及設備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新型的保護裝置采用電纜采集數據的方式,數字化的處理不僅僅在時間上取得了優勢,借助于計算機進行合理的分析與調配,在最短的時間內啟動繼電保護設備,也是提高了設備安全性的重要方式。
3.2 站域保護功能的應用
站域保護就是在同一網絡支配下,利用計算機的優勢調動全站信息,在收到來自危險的微機信號時,計算機及時的開啟傳統的后備保護,而且由于整個過程全部采用電信號的方式來傳遞信息,所以后備保護動作的時間很短,能夠滿足智能化發電站的靈敏性要求,還會實現電路的實時保護功能。
3.3 優化站內設備,減少不必要的端口
現在的智能化變電站很多電氣設備都是外購于國外的一些知名企業,這些企業生產的許多設備都是以自己本國的變電站為模型所生產的,所以在技術上比我國目前的許多電氣設備較為先進,但是設備的復雜性也是值得我們關注,同時設備的兼容性、單位耗能都值得我們關心。我們要在保證設備質量的同時,適當優化站內設備,減少設備的復雜性,減少不必要端口的數量,使設備更易于操作。
發展智能化電網與建設智能化變電站是新時期我國電力發展的需要,繼電保護技術是智能化變電站的主要核心技術之一。本文分析了智能變電站的發展背景與需要,結合實際問題對繼電保護技術提出了合理的優化方案,希望能夠提高我國智能變電站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霞.淺談數字化變電站繼電保護裝置的優化配置[J].企業技術開發(下半月),2014(09):68-69.
[2]譚文明.智能化變電站相關繼電保護技術應用探究[J].科技傳播,2014(06):163-163,154.
[3]王婷.智能變電站相關繼電保護技術應用探究[J].中國科技縱橫,2014(2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