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權力監督的“第四只眼睛”

貴陽市交管局建設的“數據鐵籠”,使得民警的每項行動都變得可查、可控、可追溯,成為對執法權力監督的“第四只眼睛”。(貴陽市交管局供圖)
胡楚建是貴陽市交管局特勤分局四中隊的一名普通交警,他所執勤的路段位于觀山湖區金朱東路,在他的手機里,有一個特殊的APP——“移動考勤”。
12月1日上午8點,胡楚建到達自己的執勤轄區,在例行檢查完警棍、對講機、執法記錄儀等單警裝備后,他點開手機上的移動考勤APP,通過自拍完成了簽到。
胡楚建的這張自拍照,與貴陽市600多名外勤民警的簽到信息一起,被實時傳輸到貴陽市交管局的數據平臺,系統自動把照片、時間等信息整理成考勤表。
在胡楚建執勤過程中,執法記錄儀保持全程開啟,移動考勤系統實時記錄行動軌跡,開出的每張電子罰單都直接傳輸至后臺……這些數據又被同步上傳到誠信執法平臺,構成胡楚建的個人誠信檔案。
1萬余套執法記錄儀、2千余套數據采集器、20余套信息化系統構成了貴陽市交管局“數據鐵籠”的基礎和框架,每個民警都是一個數據源。
這是貴陽市交管局實施“數據鐵籠”行動的一個縮影,借助“數據鐵籠”,每個民警都變成了“透明人”。信息系統通過用戶權限分配、IP綁定、身份識別、唯一數字證書認定等技術手段,民警的每項行動都變得可查、可控、可追溯,權力運行過程被全天候、多維度監督。
由此,除了上下級監督、行政監察、審計監督之外,“數據鐵籠”成為對行政執法權力進行監督的“第四只眼睛”。
在民警個人誠信檔案的基礎和框架上,“數據鐵籠”還搭建了業務約束模型。數據系統根據民警的辦案流程,在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進行特別標注。民警執法過程中一旦偏離預定流程,系統便即時發出報警,通過短信形式推送到業務辦理人,若不及時處理還將推送給主管領導和監管部門。
醉駕案件,以往是民警執勤中的腐敗高發地帶。“數據鐵籠”建成后,酒駕查處的全過程,都被執法記錄儀完整記錄,并實時上傳到后臺系統留存,血樣檢測實驗室24小時電子監控,聯網運行的酒精檢測儀所檢測的數據被實時上傳至后臺并且無法更改。民警沒有在規定時間送檢血樣,系統會報警;血樣結果超過80mg/100ml沒有立案,系統也會報警。
在貴陽市交管局構建的“數據鐵籠”中,小客車指標搖號、車輛備案、停車位、車輛檢測等業務模塊相繼被加入,所有風險領域將實現全覆蓋。“權力的空間越來越小,權力任性將越來越難。”貴陽市交管局紀委書記徐萍說。
業務辦理實時監控13500次,總1737769次。
貴陽市住建局云數據分析監管平臺上,窗口業務辦理的數據正在實時更新。當住建局窗口工作人員受理業務時,數據被同步采集到“數據鐵籠”后臺系統,業務辦理全流程被實時記錄,業務類型、辦理人、受理時間等信息一目了然。
貴陽市住建局是“數據鐵籠”計劃的另一個試點,對39個部門的業務行為、40余個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采集并監管,同時梳理出281項處罰清單、64項權利清單、10項行政許可權,各個環節的風險點和關鍵點被準確找出并標注。
通過分析業務辦理程序,貴陽市住建局將業務人員的辦理要件固化、辦理流程固化,對于法律法規無明確規定的審批要件、與項目審批無關的審批要件一律取消,用地審批、規劃審批、施工許可、預售許可等審批項目由過去的串聯審批變為并聯審批。
登記大廳同步搭建了窗口視頻監控系統,工作人員的業務辦理全過程被完整記錄,業務受理進度也被在線記錄。工作人員被要求按順序辦件,過快或超期辦理將被短信推送告知并督促辦理。
貴陽市住建局云數據分析監管中心負責人童昕說:“過去窗口業務辦理中的‘過快件’和‘超期件’較多,這中間就有可能存在權力尋租或者不作為的情況。‘數據鐵籠’建成后,對業務流程實行全紀錄,形成對權力的有效制約。”
業務人員的月度辦理量、年度辦理量被實時記錄,形成個人辦理量檔案;超期件、打回件、過快件的累積統計,形成個人辦理行為檔案;受理對象的統計形成服務對象關系檔案……這些構成了業務人員的風險系數,成為對業務人員的評價依據。
貴陽市住建局云數據分析監管平臺的統計數據顯示,從6月份平臺上線開始,超期件占比正在逐月下降,目前大約占總件數的2%;過快件自7月開始便被完全消除。
市民首次辦理業務未成功時,初始登記審核信息會被存檔,工作人員會給市民出具一份“一次性告知書”,注明要補交的材料、辦理規定和法律依據,再次辦理業務無需重復提交相同材料。童昕說:“下一步,房產交易及房價趨勢、住房保障、物業管理等各類公共便民服務將納入云平臺,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更加便民利民。”
12月1日,貴陽市運管局“數據鐵籠”正式上線,全面啟動運用大數據手段規范出租車行業行為的綜合治理工作,駕培機構、危貨運輸車、旅游大巴等運營車輛,都將在大數據的運行下進行監控和管理。
貴陽市城管局按照“1+2+4+N”的模式建設“數據鐵籠”,建設一個大數據匯總分析平臺,云計算平臺和GIS地理信息平臺兩個支撐系統,完善城市管理行政審批、渣土運輸監管、城市綜合執法、城市管理百姓拍等四個業務系統,未來將拓展到市政、環衛等多個應用。
貴陽市紀委監察局決定搭建“數據鐵籠”,把紀檢監察干部的權利關進“制度+科技”的籠子,強化隊伍建設,實現涉案款物接收、管理、移交和處置的全流程監管。
……
近期,14家試點單位的“數據鐵籠”將相繼投入運行,利用大數據、信息化實現“不能腐”的反腐新路徑正在形成。
各試點單位對權力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和工作流程進行了全面梳理,尋找廉政風險點和群眾關注點,固化權力運行流程,及時發現和預警風險。14家試點單位共梳理出權力清單615項,排查廉政風險點956個,制定防控措施1325條。
“從貴陽市近年來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來看,防范腐敗的機制還不完善,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不到位。”貴陽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察局局長王軍認為,“數據鐵籠”破解了規范制約權力的難題,通過對權力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多維數據融合分析,能及時發現存在的風險,有效防止責任主體履職虛化和責任制“空轉”,使“兩個責任”真正落地生根。
與此同時,“數據鐵籠”將權力運行置于社會公眾的監督下,倒逼行政權力部門認真履職、規范執法。通過行政權力運行的流程再造,促進政府職能從“重管理向重服務”轉變,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在貴陽市委黨校副校長葉春陽看來,“數據鐵籠”壓縮了自由裁量權,克服了行政權力在“人治”中的“泛化”,是促使行政權力走向法治化的“催化劑”,更是一場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深刻變革。
“在信息社會,在公共管理領域,政府部門通過大數據分析,不僅可以了解到過去發生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預測未來將會有什么樣的變化,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為公眾提供即時、有針對性的服務,為政府治理創新了新的路徑。”(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