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邵大學 肖繼紅 張 祁 王春山
書寫和諧“民生畫卷”
——貴州電網公司“十二五”促和諧工作巡禮
文丨邵大學 肖繼紅 張 祁 王春山
貴州電網公司以“促和諧”為主旋律,加快農電和諧發展,推進貴州城鄉發展一體化,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服務貴州同步小康,交出一份暖心的民生成績單。
這是一組壯麗的惠民鏡頭:“小康電”行動亮堂山鄉,讓鄉親們生活越來越紅火,筑起安居樂業的‘幸福夢’;全省城鄉用電實現同網同價,減輕農民經濟負擔,給生活帶來真正實惠……一個個電力基礎設施的完善升級,讓山村更美、村民更富。
這是一曲和諧的責任頌歌:在國內率先理順農電用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凝聚人氣,員工與企業同心擰成一股繩;激發人力,加快“服務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全國先進電網企業創建步伐……農電發展基礎的不斷夯實,使千家萬戶享受到持續提升的優質服務。
這是一個暖人的幸福圖景:發揮電網自身優勢,積極開展結對幫扶,唱響扶貧攻堅“大合唱”;“南網井”“南網渠”等一個個飲水工程用汩汩清水,澆灌出五谷豐登;一條條致富渠道,通向田間、通向群眾心間……小康生活越來越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近年來,貴州電網公司以“促和諧”為主旋律,加快農電和諧發展,推進貴州城鄉發展一體化,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服務貴州同步小康,交出一份暖心的民生成績單。
規范統一的變壓器,整齊美觀的電力線路,嶄新標準的智能電表……眼前的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展現出一幅美麗的畫卷,一個頗具民族氣息的新農村在苗嶺間悄然崛起。
“舂搗、攪拌、烘烤,這些造紙工序都離不開電,充足可靠的供電讓我們作坊的生產量提升了好幾倍?!币恢睆氖鹿欧ㄔ旒埖拿缱宕髬屛挠杏⒄f,原來一個人起早貪黑做紙,一天的產量也就70多張,現在有了穩定供電,產量提升到至少250張,翻了3倍多。
石橋村是全省218個“小康電”示范點之一。2014年,貴州電網公司投入34.64萬元對全村的電桿、電線、變壓器、一戶一表全部進行改造。
受益于“小康電”的供電可靠保障,石橋村不僅繼續發展傳統工藝,還大力發展農家樂、鄉村旅游等。“有了這么好的用電服務,大家再沒了后顧之憂,正在逐漸走上小康致富路。”石橋村村支書梁意說。
石橋村只是“小康電”行動亮堂山鄉的一個代表。
2013年以來,貴州電網公司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決策部署,啟動“小康電”行動計劃,重點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農村用電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電網電壓質量提升”等工程。
截至目前,“小康電”行動計劃已累計投入71.9億元, 新建及改造變電站168座、輸電線路近2萬余千米,新增配變1.57萬臺, 建成便民服務網點2652個,提前半年解決了23萬戶農村居民“同網不同價”、電壓質量過低、停電次數過多等問題,實現貴州電網供電范圍內同網同價,全省7800多個村寨、700余萬人用上“安全可靠、智能綠色”的“小康電”。
“變壓器、電線、電表做得越來越好看了,關鍵是用電越來越安全了。”雷山縣西江鎮長卡村村民唐吉成談起如今村里的用電情況,不由得稱贊起來。結合苗寨木質房屋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實際,當地供電企業因地制宜,自行設計了適合苗寨防火要求的多功能專用表架,并用PVC套管保護進出線,達到安裝規范、安全美觀、可靠運行的效果。
按“質量優質、安裝合格、工藝美觀”標準和“規范供電所管理,提高‘小康電’服務水平”要求,貴州電網公司在全省開展了218個“小康電”示范臺區、130個示范供電所建設,為“小康電”規范建設管理積累了經驗、打好了基礎。
從苗鄉侗寨到磅礴烏蒙,從大婁山腳到南盤江畔……全省“小康電”行動計劃“棋盤”上頻繁落子,布局加快,成效初顯……
統計顯示,通過2013~2014年的建設,“小康電”行動計劃取得階段性成效,各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014年,全省農村用戶平均停電時間13.14小時,較“小康電”實施前減少29.08小時;農村用電便民服務網點覆蓋全省69%鄉鎮,覆蓋率提高40個百分點;農村居民端電壓合格率達到98.06%,提高2.02個百分點。從電壓質量指標上看,“小康電”已提前達到預計的2020年目標。
在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電壓質量提升的同時,貴州電網公司還注重實現農村用電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加便民網點,方便村民繳費。如今,不少村民已經習慣通過“支付寶”“微信”“銀行代扣”等10多種方式繳納電費,解決了以往邊遠山區“路費比電費貴”的問題。
“電網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先行產業。貴州電網公司加大電網建設投資,積極推進‘小康電’行動,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大力推動貴州農業增長、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在同步小康中充分發揮引領和保障作用。”貴州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唐斯慶表示。
群眾關心的重大民生問題,正是央企工作的著力點。5年里,貴州電網公司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力度不斷加大。自1998年國家啟動“兩改一同價”(改革農電管理體制、改造農村電網、實現同網同價)工作以來,貴州省通過第一、二期農村電網改造、無電工程、農網完善化工程、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的建設,截至2013年累計投入資金442億元,特別是2011年以來年均投入超過50億元,農村電網整體供電能力和安全水平顯著提高,基本滿足農村生產生活用電需要,大力推動貴州扶貧生態移民、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秉承“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理念,貴州電網公司在改善民生、同步小康等方面率先垂范,率先在全國理順農電用工,實現從“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為國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做出典范。
農電工是“兩改一同價”后形成的一個特殊用工形式,是農電體制改革過程中遺留的歷史問題,這種用工形式廣泛存在于全國縣級供電企業。在貴州縣級供電企業員工中,農電工占到一半以上,承擔了大量農村電網的運行、維護、服務等工作。

2010年,貴州遭遇特大旱災,貴州電網公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抗旱災、保供電、保民生。(黃黨生/攝)
長期以來,由于縣級供電企業農電用工管理模式和薪酬體系不統一、不規范,農電工對身份和勞動關系等問題反映強烈。貴州電網公司從深化農電體制改革著手,選擇了一條徹底規范的改革之路,努力破解這一難題。
在貴州省委、省政府領導,南方電網公司黨組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2011年底,貴州電網公司在凱里供電局啟動農電用工理順工作試點,至2012年,全省農電用工理順工作全部完成,近1.6萬名農電工的勞動關系得以理順。
2011年至今,理順農電用工全面展開,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跟進解決,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扎實推進,一個方案一個方案有序推出……隨著統一縣級供電企業組織架構、規范崗位體系、規范薪酬體系的逐步形成,逐步實現了同一責任主體內“同崗同工同酬”;上萬農電工人的認同感和工作熱情得到極大提高,農電員工在組聘考評中經歷了一次規模大、層次深的“大練兵”;勞動關系的理順,暢通了員工職業發展通道,促進員工得到長遠、全面發展;農電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為服務“三農”發展注入更強活力。
路通則心通。
“今天你是農電工,明天改革后,你可以到凱里供電局、省公司甚至南網公司去工作,這就是改革給你們建立的平臺、打通的通道,剩下就要看你們自己的努力了。”凱里市郊供電局原農電員工楊泉永遠不會忘記四年前唐斯慶董事長到基層調研時說的上述一番話。如今,楊泉已是當地供電所所長,成為農電建設發展的主力軍。
從農電工理順工作中脫穎而出的不只有楊泉,還有不少技能卓越、水平出眾的原農電工走上管理崗位,個人的職業發展通道更加暢通,責任感更強。2011年,原屬農電工身份的供電所專責王順余,在公開競聘中因各方面表現出色,被聘為天柱供電局副局長,完成從農村電工到縣局副局長的跨越。
心通則百通。
員工幸福指數的提高,大大促進了工作熱情,企業精益化管理水平也隨之得到提高。
猶永開現在是甕安供電局變電管理所副主任,在勞動關系未理順前,就在單位小有名氣。幾年來,他刻苦鉆研,琢磨發明的工具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擁有兩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一項拉線制作工具的專用技術。
“我雖然是一名普通農電員工,但企業有那么多的好政策,讓我工作起來很有尊嚴、很有勁頭,總想著為企業做點事?!?猶永開感慨地說。
用赫章供電局河鎮供電所所長陳凱的話來說,這幾年變化著實快,就像做夢一樣。他從以往的一名普通農電工,到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貴州十大金牌工人”等榮譽,人生經歷了一次次成長和蛻變。
“企業給了我很好的發展空間和平臺,我理應加倍努力,用實踐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用努力工作回報南網。”陳凱除了帶領同事不斷提升供電業務指標外,去年還牽頭成立了海雀供電服務隊,與海雀村支委一起開展“牽手共促”支部聯建活動,共同保障海雀村萬畝林地及用電設施的安全。
“希望我的孩子將來也能接力我的工作,服務好父老鄉親,繼續報效國家和企業,就算以后和我一樣整天在山上忙碌也很好。”這是陳凱對兒子寄予的期望。
近些年,無數像陳凱、猶永開一樣的電力員工已把心深深扎根在貴州的廣袤鄉土,如今,他們正以更大的熱情將光明和溫暖送進千家萬戶。
“不用出一分錢,提著鋪蓋就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現在有了自己的家,就更有勁干農活咯,日子好過啊。”威寧縣迤那鎮大山村勝利組村民施光華回想搬進“南網新村”四年來的生活變遷,仍舊激動不已。
20多年前,為了娶媳婦,施光華用石頭壘了一間不足5平方米的土房,隨著3個孩子的出生,一家5口一直過著“冬天漏風、夏天漏雨”的日子。2011年,貴州電網公司對迤那鎮啟動“雙萬”幫扶活動后,第一件事便是投入45萬元解決了特困農戶的住房問題。當地政府為了表示對南方電網公司的感謝,在村頭用石頭立了一塊大牌子,取名為“南網新村”。大山村勝利組像施光華一樣住進“南網新村”63平米新房的共有10戶人家。
不僅如此,近年來貴州電網公司還在威寧總投資27.1億元全面升級電網,為山鄉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其中,在迤那鎮就累計投入資金5374萬元重點對大山村、雙營村開展電網改造升級和黨建扶貧,幫助完善人畜飲水工程,修建村支兩委辦公和活動室,實施危房改造,配套完善基礎設施、管理制度、農村書屋,扶持特色產業,培養致富帶頭人,積極參與對迤那鎮的幫扶工作,助推迤那鎮成為全省首批率先實現“減貧摘帽”的鄉鎮。2011年,貴州電網公司所在的威寧三隊被評為省直機關農村黨建扶貧先進工作隊。
“石漠化,風沙大,烈日懸空雨難下;七分種,三分收,包谷洋芋度春秋?!边@是過去迤那人艱難生活的真實寫照。現如今,這首民謠所描述的歷史早已過去,農網改造升級后的迤那,正感受著電力帶來的幸福生活。
結對扶貧迤那鎮,只是貴州電網公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真情助力貴州同步小康的一個縮影。
長期以來,貴州電網公司圍繞“提高供電保障能力、幫助脫貧致富”這一主線,以項目支撐、產業扶貧、結對幫扶為主要途徑,聚焦重點、以點帶面、全面幫扶,切實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及問題,為加快全省全面小康進程做出積極貢獻。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貴州電網公司投入近200億元用于貴州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等地區的電網建設改造,先后選派358名駐村人員從城市奔赴貧困村寨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自籌資金425萬元、各項捐贈折款584.8萬元、幫助引進資金2951.1萬元,累計走訪群眾37783人次,重點幫扶農戶4053戶,提出發展思路及建議649條,幫助解決實際困難1323個,引進技術項目92個,培養致富帶頭人142名。公司還投入495萬元在全省建造了11口“南網井”、5條“南網引水渠”、2座“南網池”,以解決當地群眾長期飲水難問題。
此外,貴州電網公司還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積極開展公益和志愿服務活動,動員廣大員工獻愛心,努力為社會帶來更多溫暖。近年來,出資505萬元組織援建了11所希望工程學校;組織公司廣大職工向困難地區、災區捐款共計3861余萬元。
漫漫扶貧路,拳拳為民情。
2015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結對幫扶貧困縣推進整縣脫貧工作要求,貴州電網公司結對幫扶紫云自治縣。目前,公司已建立了“省—地—縣”三級聯動幫扶機制,制定了結對幫扶五年規劃和2015年度實施計劃,重點幫助紫云改善基礎設施、支持產業發展、推動城鎮發展、對口幫扶繳卜村等,對紫云自治縣進行“造血”式幫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幫助提升當地的持續發展能力。
“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首先要充分掌握扶貧對象的貧困程度、致貧原因、脫貧難易等情況,才能因地制宜選擇幫扶項目、找準幫扶路子、安排幫扶資金,真正做到幫到點上、扶到根上?!碧扑箲c說,貴州電網公司將義不容辭擔負起結對幫扶的社會責任,落實省委、省政府相關指示精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幫助貧困地區加快發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嶄新業績,共同迎接全面小康的美好未來。
(作者單位:貴州電網公司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