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鄭小紅 劉 偉 李 暢
電力先行促發展 南網情深暖黔北
——遵義供電局“十二五”真情服務民生工作紀實
文丨鄭小紅 劉 偉 李 暢
回眸“十二五”,歷史名城遵義飛速發展,舊貌換新顏。五年來,遵義供電局干部員工用辛勤汗水打造了一個安全可靠、結構合理、運行穩定的現代化堅強電網,有力助推黔北經濟實現跨越騰飛,推動人民群眾致富奔小康,抒寫出一曲“用心點亮萬家燈火,用情溫暖黔北大地”的嶄新篇章。
電網建設是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引擎,遵義作為南方電網15個加快城網改造和農網完善重點城市之一。在“十二五”期間投入83億元用于電網建設,建成獲得國優工程的500kV詩鄉變電站,使遵義電網形成以鴨溪變、詩鄉變兩座500千伏變電站為中心,11座220千伏變電站、62座110千伏變電站的堅強網架結構,一張“智能、高效、可靠、綠色”的現代化大電網雛形初現。
2012年以來,為使農民群眾從用上電到用好電,遵義供電局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小康電”計劃,共投資近33億元用于小康電建設,累計建成23個省級小康電示范點。投入3.8億元改造淘汰型戶表80余萬塊,大力推廣遠程集抄,有效改善農村下戶線凌亂、裸露的問題,降低易引發觸電、短路燒毀房屋的安全隱患,極大地改善了3236個鄉鎮1897個行政村農村電網,讓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小康電建設帶來的實惠。

道真輸電線路工作站的背夾巡線隊在茫茫大山雪地里巡視線路((鄭 正/攝)
“六謝共產黨,照明把你想,以前點的桐油燈,現在電燈亮堂堂……”,在黔北農村廣為流傳的花燈戲“十謝共產黨”中,群眾由衷地唱出了對電網的深情。2010年以來,遵義供電局著力解決群眾“繳費遠、繳費難”的問題,探索出“村電共建”服務模式,與13個縣414個村委建立共建服務點,直接服務52.46萬戶客戶,深受農民群眾歡迎,得到了國務院國資委的高度肯定。
長年跋涉在黔北茫茫山區的“背夾巡線隊”,有力保障了道真、正安、務川三縣境內共549公里1700多基桿塔的線路可靠運行,還為深山中的村民義務運送藥品、油鹽等生活物資,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作了專題報道。黨的十八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申友強作為“申友強服務隊”隊長,帶領80多名隊員,足跡遍布名城大街小巷,通過增加供電搶修網點、設立自助繳費終端、24小時自助繳費網點等措施,提升繳費、搶修等服務成效,已成為遵義家喻戶曉的服務品牌。截至目前,服務隊共開展故障搶修2000余次。故障搶修到達現場及時率為100%。
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遵義供電局組建了“微公益·我愿意”愛度基金,全局干部員工把自己的愛心捐款轉換為溫暖的電度,贈送給見義勇為、抗戰老兵、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傷殘人士和特困家庭等群體。截至目前,全網員工共向592戶特殊困難群體贈送15萬度“愛心電”,為他們送去了溫暖和光明。
貴州將在“十三五”時期迎來又一次大發展,作為貴州電網公司“國內先進電網企業”試點單位,遵義供電局將匯聚全網能量,續寫責任與使命的新篇章,使這方紅色沃土格外璀璨明亮。
(作者單位:遵義供電局 責任編輯/李唯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