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甜子 于丹丹
現代人多以瘦為美,胖子變得不受待見。從醫學角度看,太胖的確會增加多種疾病的風險,但過度追求骨感也是誤區,稍微胖一點才是既好看又健康的身材。
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膳食營養科營養師蔡曉真說,衡量人體胖瘦,國際上通用一項指標——體質指數【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人群將BMI控制在22.6~27.4,死亡風險最低,高于或低于這一范圍的人,死于癌癥、心腦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的風險都將增加。美國一項針對600萬人、長達40年的調查也發現,超過標準體重10%~15%的人壽命最長,死亡率最低。
微胖的優勢在中老年群體中更為突出。日本研究顯示,與偏瘦的人相比,40歲時體重稍微超重的人壽命更長,能多活6~7年。臨床數據也表明,與瘦弱的老年人相比,微胖老人不易發生流感、肺炎等急性感染,外科手術的預后效果也更好。其原因在于,皮下脂肪稍多利于儲存能量、抵抗寒冷、提高免疫力、保護重要器官,從而延緩衰老。但生活中,很多老人由于害怕患上慢性病或加重病情,很多食物都不敢吃,一味控制攝入量,結果反而導致能量和蛋白質攝入不足,帶來缺鐵性貧血、免疫力下降、疾病易感性增加、應激狀態下(冷、熱、情緒、環境變化、勞累等)耐受能力降低、傷口愈合緩慢、容易骨折等一系列危害。
除了有利健康外,美國麻省總醫院一項研究還顯示,健美、豐滿一些的女性更好看,既顯得年輕,又對異性充滿吸引力。因此,任何年齡段的人都不該過分減肥,老年人更要注重補充營養,體重可以稍高一些,BMI以26左右為宜。
過瘦的老人可通過以下方法適度增加體重:除一日三餐外,增加2~3次間餐;吃些牛奶、堅果等能量較高的零食;適量運動,增進食欲;調節心情,保證睡眠時間充足。過于肥胖的中老年人也應減重,方法是:多吃果蔬、魔芋等低能量食物;少吃糖果類及含糖飲料等高能量食物;多喝綠豆、玉米等雜糧粥;適量減少肥肉、內臟等動物脂肪攝入;每天堅持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