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強
(江蘇核電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江蘇 連云港 222000)
中國核電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實施與應用
楊 強
(江蘇核電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江蘇 連云港 222000)
2013年中國核電制定了未來5年的信息化規劃,決定啟動人財物一體化平臺(N1-ERP)建設,徹底解決新項目信息化從頭開始、重復建設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筆者參與ERP項目設計、開發與實施的經驗,總結出核電供應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方法和應用成果,為核電供應后續的提升和優化提供借鑒。
ERP;物料管理;供應鏈管理;供應商管理
1.1供應鏈管理系統建設背景
為全面落實《中核集團公司“十二五”發展規劃》基于經營/利潤中心的定位,解決中國核電本部和各成員單位信息化水平不一、集成化水平較低的問題,2013年中國核電制定了未來5年信息化規劃,決定啟動人財物一體化平臺(N1-ERP)建設,徹底解決新項目信息化從頭開始、重復建設的問題。業務范圍包括需求管理、采購管理、質量管理、庫存管理、供應商管理和基礎信息管理等。項目建設的途徑在于從基礎數據標準和規范化入手,統籌標準化業務流程建設和業務協同運用,構建符合中國核電管控體系要求的,業務規范統一、安全實用的供應鏈信息化管理平臺,從而不斷提升中國核電及成員單位供應鏈管理水平。
1.2信息化系統對于中國核電供應鏈管理的意義
1.2.1滿足單位供應鏈管理業務需求
中國核電原有各成員單位的供應鏈信息化管理水平不一,日常業務依舊存在紙質單據流轉、效率低下,數據無法共享、無法為決策和分析提供依據。通過實施集成供應鏈系統,可有效提高整體供應鏈運作效率、減少跨模塊業務接口工作量,將業務操作提前,為后端業務執行打好基礎。
1.2.2滿足中國核電業務發展需求
隨著中國核電業務不斷拓展,上市的要求更加迫切,新建電廠的不斷成立,使得中國核電對物資分類體系、供應商庫統一管理、庫存總額控制等管控性需求愈加急迫。在人財物一體化項目實施前,業務數據的收集只能通過體外的方式,耗時耗力且準確性不能達到預期。通過實施ECC、SRM、BPM、BI等系統,中國核電可按照需要直接提取數據,為實現快捷、準確的決策提供強有力支持。
2.1項目實施方法論
ASAP是SAP公司推出的一套使項目的實施更簡單、有效的快速實施方法,包括使項目得以成功地實施所有基本要素的完整實施方法,例如:ASAP路線圖、SAP工具包、SAP技術支持和服務、SAP培訓和SAP參考模型。路線圖共有5步,包括項目準備、業務藍圖、實現過程、最后準備、啟動與技術支持。
3.1固化業務流程,建立供應鏈管理標準規范
項目構建起全過程的采購管理系統,實現貫穿“需求計劃——采購執行——采購結算”各環節的采購管理流程標準化、規范化,提升了中國核電與成員單位的采購管理能力。通過梳理供應鏈各環節的業務領域流程,形成具有通用性的管理流程,符合中國核電與成員單位的供應鏈管理需要。
與供應鏈管理相關的業務領域較多,經過項目組的藍圖設計、合理的系統配置和相關開發,將系統以流程的形式加以固化。通過系統實施,將物資和供應商分類等在中國核電層次實現統一,所有成員單位在使用ERP系統時能提供同一口徑和度量的數據,為后續的數據分析利用建立基礎。此外,通過ERP的物資管理模塊,為中國核電建立起統一透明的物資庫存視圖,提高庫存可視化水平,并利用強大的平衡利庫功能,將所有物資需求納入計劃管理,提升物資計劃的準確性。
3.2建立一體化的供應鏈業務協同平臺,實現全過程管控
ERP系統提供了供應鏈的業務協同平臺,實現了對采購計劃、采購尋源、合同簽訂等環節的集中管控,能及時反饋采購進展異常狀況,提升供應鏈的快速反應能力;系統支持對合同執行、到貨計劃、物資入庫、采購結算的跟蹤,以便提高采購到貨及時率。
系統通過SAP BPM平臺作為統一的業務審批平臺,除服務驗收在ECC端執行審批外,其余采購文件審批均在BPM系統中完成。SAP系統ECC/SRM與BPM審批系統進行集成,根據審批策略在BPM中進行相關審批操作,且審批結果回傳至SAP ECC/SRM。通過ERP實現物資管理業務與財務核算一體化以及工程項目、設備維修的統一集成,將物資業務和其他業務做到真正的協同和集成,消除信息孤島。
3.3建立決策支持平臺,提升決策效率
在本次項目對人、財、物等業務流程實現標準化管理的基礎上,借助高質量的數據治理和SAP BI商務智能平臺的特性,建立統一的數據倉庫和數據分析平臺(SAP BW/BO),加強了業務績效的可視性,使各級管理決策者及時獲得所需的關鍵信息。決策支持模塊可以反映企業運行狀況,為管理決策者提供決策方面的信息支持,提高管理水平。
供應鏈管理的場景包括集中采購評價、三率評價、采購計劃執行、采購申請、庫存價值、庫存變動、出庫準確性、合同執行效果等。通過這些場景和所包括的指標,對業務進行多維度的評價,從而優化采購計劃和各單位庫存,加強風險監控能力,為決策提供業務管理支持。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45
F274
A
1673-0194(2015)12-0058-01
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