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偉
(榆林職業技術學院(神木校區),陜西 榆林 719300)
信息化條件下基于生源特點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實施方案
劉文偉
(榆林職業技術學院(神木校區),陜西 榆林 719300)
機械設計基礎是高職機械類專業承上啟下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很強的實踐性,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和實踐。目前,高職生源質量下降,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本文本文針對此現象提出高職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應更新理念,優化教學計劃,革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建設教學資源庫,多元化評價方式等信息化教學實施方案。
信息化;生源;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方案
1.1生源質量的下降
近年來,高職生源質量下降,部分高職院校的平均成績在200分以下,從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學習主動極差,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也在逐年下降。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已有的教學方法,教師施教困難,學生接受困難,因此基于生源特點的教學方案勢在必行。
1.2信息化水平提高
隨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數據時代初步形成,學生的認知方式也充滿“微特征”,出現了“碎片化學習”。在教學中要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融合現代教育理論,重構教學內容。微課程、翻轉課堂重新定義課堂教學,為現代教學提出了新目標,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方法,拓展了新思路。
2.1更新教學理念
課堂教學已采用CAI多媒體課件,但只是將書本中的教學內容重現,沒有重構教學內容,也沒有提升教學效果,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主角,而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通過微課程和翻轉課堂,教師由施教者變為指導者,由課堂的主角變成課堂導演。學生在課堂中分組協作,自主學習,積極探討,有效鍛煉其職業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高職學生的實操能力遠高于理論學習能力,要強化實踐教學。部分高職院校的實驗設備不足,實踐教學課時不多,且缺乏連續性和創新性,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要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驗證理論。
2.2優化教學計劃
目前高職院校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基本分為“兩段式”:60~80學時的理論教學,銜接集中的1~2教學周的課程設計實踐教學,部分院校穿插6~10學時的驗證性試驗。從學時比例分析,實踐教學學時僅占10%(課程設計學時不包括在內),遠不能達到高職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要求。要將課程總學時調整為64學時,包含32學時的理論學時,28學時的實踐學時,4學時的機動學時。
2.3革新教學內容
對專業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該課程的主要內容選取把握4點原則:(1)以實際應用選取知識點;(2)圍繞實際項目選取知識點;(3)以產品設計選取知識點;(4)以創新能力培養及軟件的應用選取知識點。
解構和重構課程的學科體系,首先將課程劃分為機械設計概論、運動機構、傳動件、聯接件、軸系零件5個模塊;其次以對象、現象、機構、零部件為載體,設計30個學習情境,將知識點的學習融入到學習情境中;最后采用任務驅動將每一個教學情境具體化,設置不同的教學情景,例如將課程設計的設計計算內容劃分為5次大作業。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從局部到總體,從簡單到復雜,有序安排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教學內容和項目。
2.4創新教學方法
為更好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應采用多元化的現代教育技術方法與手段。(1)采用模塊劃分,以任務驅動為載體的項目教學法;(2)采用CATIA和ADAMS(運動學和動力學仿真軟件)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法;(3)采用微課程和翻轉課堂。
在教學中充分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形成課件、動畫視頻、微課程視頻、實物模型、計算機輔助仿真、教學掛圖及機械陳列室參觀等多種手段科學組合的立體教學模式,使教學形象、生動、高效,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的信息量和整體質量。
2.5開發教學資源庫
為更好的輔助教學,要根據生源特點和信息化教學條件開發教學資源庫,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模式,建設和開發教學資源庫,主要包括:(1)開發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教學實施方案等教學文件;(2)采用Adobe Captivate 開發交互式課件,包括視頻、測驗等;(3)將課程設計的設計計算內容開發為5次大作業;(4)編寫包括ADAMS、DIY、機械創新設計等在內的實驗指導書1冊,包含14實驗項目;(5)開發理實一體化的項目任務書16個;(6)開發典型機構的教學掛圖10幅;(7)制作微課程視頻44個。
2.6拓展評價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學生考核評價方式,主要分為3種考核方式:(1)考試考核:考核成績采用實驗成績30%+項目任務書考核成績30%+理論成績40%。(2)技能競賽:參加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或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中的“高端設備安裝與制造—CAD-CAE-CAM”,獲獎后可替代本課程學分。(3)免試考核:學生正常參加上課,通過申請免試課題,相關的創新性設計和課題研究通過答辯,即可替代修的本課程學分。
基于生源特點,應用信息化教學條件,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模式開發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提出教學實施方案。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以教學資源庫為基礎,以項目任務為載體,以微課程視頻為突破口,以不同的考核方式激勵學生,以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為目標,為課程的建設和改革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新方法。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89
G434
A
1673-0194(2015)12-0252-01
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