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芳 李玉萍 姚曉磊

摘 要:“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不僅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更能實現人才的合理利用。筆者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進行系統分析,提出“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5.06.009
Abstract: Farmers in the second generation undergraduates choose to return home to start a business can not only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 countryside, but can promote the reasonable and full use of talent resources. Based on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uses SWO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 systematicall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farmers in the second generation; under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SWOT analysis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逐漸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階段,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但同時也使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加劇。“農二代”大學生是指出生于農村、生長在農村、父母輩以種地務農為主的大學生。由于農村教育資源的相對匱乏、成長環境的局限性、社會關系網絡缺失等原因,“農二代”大學生與城市大學生相比,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往往處于不利的地位。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而大學生在農村創業呈現成本低、起步低等特點,因此,“農二代”大學生回到自己熟悉的農村創業不失為一個較好的就業機會。本文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當前“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進行分析,對“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提出對策建議。
1 “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必要性
1.1 “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當前我國農村人員整體素質較低,且結構分布不合理,農村人員整體偏向老齡化狀態,這與新農村建設所需要的人才不相符。從“農二代”大學生自身特征來看,一方面,他們出生于農村、生長在農村,與農村有深厚的感情,對農村的發展狀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另一方面,他們在高校經歷了4年左右的教育培養,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和科學文化水平,在農產品網絡營銷、開發農產品市場等方面具有優勢。因此,“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更能把自己所學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1.2 “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可發揮自身優勢,減輕社會就業壓力
從2001—2014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呈現不斷上升趨勢(圖1),由于就業結構的不合理,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其中,“農二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更為突出。由于農村教育資源匱乏、社會關系網絡缺失,“農二代”大學生在就業環境中處于不利地位。而如果“農二代”大學生選擇在自己熟悉的農村創業,不僅能將自己所學知識發揮用處,實現自身價值;更能減輕社會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
2 “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種策略性質的分析方法,通過對研究對象的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機會、威脅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SWOT是指優勢S(Strengths)、劣勢W(Weakness)、機會O(Opportunities)、威脅T(Threats)4個方面,其中S和W是對自身內部因素的分析;O和T是對外部環境因素的分析。
2.1 “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優勢分析(S)
2.1.1 技術優勢 高等院校是大學生新知識和新觀點的集聚地。“農二代”大學生接受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所研究領域的前沿知識,這無疑是他們的技術和知識優勢,而技術知識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說明“農二代”的創業項目是以先進的技術為支撐,與其他群體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
2.1.2 情商優勢 “農二代”大學生是一個年輕的群體,他們朝氣蓬勃,年輕有活力,做事情有激情,自信心充足,而且創新能力強,敢于對傳統創業觀念提出挑戰,通過對市場最新信息的收集,對市場需求有準確的把握,能夠提出可行性的創業項目。
2.1.3 環境優勢 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的發展給予政策、資金的大力支持,農村發展前景廣闊,“農二代”大學生出生于農村、生長在農村,能夠及時了解國家的支農政策和農村發展狀態。而且農村大學生還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間對農村市場進行調研,對農村的現狀有一定的了解,為返鄉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 “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劣勢分析(W)
2.2.1 社會實踐經驗的缺乏 由于農村教育資源的缺乏和環境的局限性,“農二代”大學生從小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比較少。而在大學階段,高校對實踐教學課時的不重視也導致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缺失,使大學生對創業的各個環節考慮不周,對創業的失敗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2.2.2 心理壓力大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不僅對使城鄉經濟的發展程度有很大差異,而且對個人的心理特征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與城市大學生相比,“農二代”大學生的家庭既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也沒有可靠的背景關系,他們只能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經濟來源,同時還肩負著父母“跳農門”的愿望和讓父母離開農村的使命。因此,“農二代”大學生承載著比較重的家庭責任,承受著更多的心理壓力。
2.3 “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機會分析(O)
2.3.1 國家政策的支持 2013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積極完善大學生創業政策,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同時還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放寬準入條件,降低注冊門檻,并按實際情況給予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一個寬松的政策環境。
2.3.2 農村環境的改善 從2005年起,全國按照“二十字方針”全面建設新農村,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村行路難、用電難、用水差、人居環境差等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有了很大的改進,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為創業者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2.3.3 高等院校創業課程的開設 近年來,創業教育體系逐步趨于完善。不僅有著切合實際的創業教材,還有專業的師資隊伍對學生進行培訓和指導。尤其是SIYB、KAB等創業課程在大學校園內開設,為大學生提供系統理論培訓;此外,各種創業大賽在校園內的舉辦,也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施展平臺。
2.4 “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威脅分析(T)
2.4.1 社會對大學生回農村創業的偏見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迅速發展,農村勞動力為追求較高的經濟利益,大規模地向城市轉移,一部分人認為留在農村是沒出息的表現。而且農村父母耗費巨大代價培養出的大學生,也希望孩子們大學畢業后在城市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走出農村,留在城市。因此,“農二代”大學生在返鄉創業時往往會遇到社會的歧視和父母親人的不支持和不理解。
2.4.2 政策體系的不完善 我國對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體系還不夠完善,當前頒布的政策多是以意見或通知的形式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但是大學生返鄉創業有著更多的后顧之憂,如創業大學生面臨的個人社會保障問題、子女教育問題、社會福利、醫療養老等基本性的問題,而這些政策體系的不完善對“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有一定的束縛。
2.4.3 大學生融資困難 農村家庭一般以務農為主,收入甚少。培養一名大學生的花費對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已經是雪上加霜了,再沒有更多閑置的資金支持大學生創業。再加上大學生群體在校期間的人際關系網絡一直是處于“師生間”“同學間”這樣的關系群。創業所需要的人脈關系相對缺失,缺乏有效的社會融資渠道。國家目前實施的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遠遠不能夠滿足創業資金的需求,而金融機構貸款程序復雜,且需要抵押、擔保,大學生往往因為沒有資產可抵押擔保而導致金融機構不予貸款,使得創業資金難以籌集。
2.4.4 農村基層網絡的復雜性 主要表現在部分村級領導干部自身的服務意識和法治意識不強,農村基層管理混亂。除此之外,農村監督體制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常常會受到村級領導的“吃拿卡要”,影響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積極性。
3 “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對策建議[5-9]
3.1 政府應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勵機制
地方政府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出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激勵政策,有效解決返鄉創業大學生在農村的社會保障、醫療養老、子女教育等問題,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政策傾斜,支持和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在農村創業,為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政府還應完善農村的金融環境,為大學生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創業項目開設“綠色通道”,給予一定資金補貼;政府還應通過主流媒體等方式提高社會對“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支持和認同,形成全社會支持和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環境氛圍;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素質,加強對農村干部隊伍的培訓,提高干部的服務意識,為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一個良好的農村環境。
3.2 高校應幫助“農二代”大學生制訂合理的職業規劃
“農二代”大學生由于先天教育的缺陷性,在就業競爭中往往處于不利地位。因此,為縮小“農二代”大學生和城市大學生的差距,高校首先應幫助“農二代”大學生制定切合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對愿意返鄉創業的“農二代”大學生進行專業的培訓和指導,加深大學生對農村的了解程度,充分認識到農村建設對自身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同時高校應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為“農二代”大學生提供實踐基地,使大學生們在具體的生產實踐活動中增長知識、提高技能,為今后的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3.3 志在從事從業的大學生應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在校期間的大學生,應充分利用知識豐富的高等院校,學習專業知識,為以后創業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同時大學生要思想活躍,勇于創新、敢于對新事物提出挑戰,克服自身劣勢,改變好高騖遠、紙上談兵的缺點,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做好創業項目的每個環節。此外,“農二代”大學生來自農村,應充分利用好寒暑假期,多參加農村、農業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增長知識、鍛煉意志,同時也為創業項目的選擇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 朱慶,李敏,孫亮.基于SWOT分析的大學生創業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6):37-40.
[2] 田桂芬."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的障礙及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3(3):87-89.
[3] 董衛強.農村生源大學畢業生返鄉就業問題探析[J].中國市場,2014(12):90-91.
[4] 潘蕾.城鄉生源大學生人格特征差異分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2(1):132-134.
[5] 李光考,陳淑惠,林克顯.新時期農村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困境與對策建議[J].農業教育研究,2014(2):14.
[6] 白延泉.探析農村生源大學生返鄉就業問題[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9):35-37.
[7] 常大治.大學生農村就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16):91-92.
[8] 劉海學,王玲,朱文碧,等. 農林創新人才培養現狀分析及對策——以天津農學院為例[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4(1):1-3.
[9] 付蓉,宋維平. 農村科技創業人才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J].河南農業科學,2006(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