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楠楠
“我希望,自己今后能以一朵花的姿態行走,穿越季節輪回,在無聲中不頹廢,不失色,一生,花開成景,花落成詩。”這句話最適合送給女孩子,女子的一生,當優雅的活著,但“成景”、“成詩”絕非物質奢華的包裝和附庸,培養精神的貴族才是“富養”的真諦。
楊瀾說,她三四歲寄居上海外婆家時,年輕的舅舅常在領了工資的周末,帶她到最高級的紅房子餐廳吃西餐,去淮海路照相,去看最新潮的立體電影。舅舅說:“女孩就要見世面,不然將來一塊蛋糕就把她哄走了。”楊瀾舅舅的“富養”,“物質給予”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途徑,通過物質的給予,最終達到的是精神的“富養”,所以,女孩“富養”其本意是從小培養她的氣質,增強她的見識,智慧、文雅、學識才是一個女人青春不老的秘方。
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每個家庭都有充足的“物質給予”,但,不能領著女兒經常出入高檔文雅的場所卻能給予她廉價的圖書,不能讓她接受最前沿最高端的教育卻能言傳身教的培養她自尊自愛的品性。
有這樣一位女子,她本擁有迷人的外貌卻因怕耽誤學業而剪掉一頭美麗的長發,她應享有舒適的生活卻因對工作的熱忱而投入艱苦卓絕,她本可以頤養天年卻繼續丈夫未竟之事業而孤軍奮戰,她是瑪麗·居里。又有這樣一位母親,領著孩子在臟亂的市場上賣菜,風吹日曬。在攤位上無論哪個角落里有不起眼的一毛錢,她都會欣喜的叫孩子撿起來并珍惜地收好;在她會讓孩子把客人挑剩的吃掉后,拿剩下的黃瓜蒂擦手滋潤皮膚;在偶有乞討者經過的時候,她會掏出不多但珍貴的零錢遞上去。她是一名普通的勞動婦女。
在她們的生活中,物質的富有離她們很遠,但精神的富足卻閃耀著光芒,很難想象,在她們影響下的兒女們不會成為精神的貴族。
精神的“富養”,與“物質”無關,女孩應有一個高貴的靈魂。愿每個女孩都能成為精神的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