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峰+游冬陸
摘 要:在市場經濟下,我國一些曾經風光無限的民族著名老品牌正面臨著品牌老化陣痛,慘淡經營。正視老化問題,剖析其原因,重塑品牌,重新起航是民族老品牌能夠基業長青的正確道路。
關鍵詞:民族老品牌;品牌老化;品牌重塑
高知名度和低認可度、低購買率是老化品牌的突出特征,其實質就是品牌資產的流失或貶值,而民族老品牌的品牌老化問題尤其嚴重,導致部分老品牌或已消亡,或步履艱難。所以為使老化品牌崇煥青春,對老化品牌進行品牌重塑勢在必行。在傳統品牌形象的基礎上,迎合市場要求、消費者心理,重新構造品牌要素,塑造市場經濟下老品牌新的品牌形象、身份。
一、民族老品牌進行品牌重塑必要性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的殘酷洗禮,在電子商務、個性化消費盛行的時代,很多民族老品牌的品牌形象和身份早已老態龍鐘,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消費人群不斷流失。那么,一些民族老品牌是否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自然消亡?還是應進行品牌重塑,崇煥青春?
1.從新品牌建立成本、成功率等方面看。建立一個全新品牌的代價成本是十分高昂的,但使其發展成為一個較為知名品牌的成功幾率卻是低的可憐,這已經是學術界和商界公認的事實。而民族老品牌本身已經是一個高知名度的品牌。從這方面來看,相對于建立一個全新品牌,對民族老品牌進行重塑是一個成本代價較低、風險較小的不錯選擇。
2.從民族老品牌個體差異方面看。是否所有的民族老品牌都值得、都應該品牌重塑?從辯證的角度來說,不應因為民族老品牌擁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價值,歷史悠久,而忽視市場選擇、時代潮流,執意重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深度、客觀分析老品牌的品牌名稱、品牌形象、身份等方面是否能夠較好地與市場、消費者、時代相融合,從而決定是否進行品牌重塑。不應因為那些濃厚的民族情感等因素固執重塑,也不要忽視老品牌的品牌價值,與時代融合的可能性而輕易放棄重塑。
二、民族老品牌重塑的策略方法選擇探討
對于國人來說,民族老品牌之所以擁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主要是因為它的品牌名稱,這種歷史悠久的“老字號”代表著品牌的價值、知名度。所以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品牌重塑,民族老品牌的品牌名稱幾乎是該品牌的品牌形象、身份、價值的唯一代表,而民族老品牌的品牌標識、口號大都沒有或不為人所知,對其品牌形象、價值的支撐微乎其微。所以對民族老品牌的品牌重塑首要的一點:是一定要保留其品牌名稱(延用原名稱或要以原名稱為核心的重新命名)。一旦品牌名稱改變,其品牌全部要素也會隨之消亡,品牌價值也就不存在了。
鑒于品牌名稱,相比于其他品牌重塑類型,對于民族老品牌更加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在品牌重塑的策略方法選擇上,應在原品牌名稱的基礎上,在民族老品牌忽視的品牌標識和口號方面多下功夫,賦予老品牌在市場經濟下的時代特征,充分運用整合營銷傳播,使民族老品牌迎合時代潮流、消費者口味,重振民族品牌。
三、民族老品牌重塑的核心環節實施思路
1.調研內外環境,剖析品牌形象,確立新時代下的品牌新形象。首先,對老品牌生存的內外部環境進行調研分析,剖析其市場偏好、競爭優勢和劣勢等相關問題;其次,深入分析、研究現有老品牌的內外部利益相關者對于現有品牌形象的感受、態度、觀點等。識別需要永久保持、暫時需要保留,以及需要移除廢止的品牌要素,為民族老品牌注入符合時代特征的品牌要素,重塑新的品牌形象和身份。
2.重新定位,整合品牌要素,制定內外溝通等決策計劃。根據新品牌身份、形象的確定,重新定位品牌在利益相關者頭腦中的位置;在原品牌名稱的基礎上,進行標識和口號的設計。整合重塑品牌各要素反映新品牌的新形象;制定對內外部顧客溝通計劃,調動安排各資源支持;進行小規模預測試,分析研究利益相關者對于新品牌形象等方面的認識、態度、喜好等,及時發現問題進行修正。
3.對重塑后新品牌進行內外部的整合營銷傳播。經過前期充分準備和調研分析,正式發布新品牌。在企業內部,新品牌可以通過內部宣傳冊或報紙、年度會議,或通過舉辦研討會和內部局域網等途徑進行宣傳介紹;在企業外部,通過新聞稿和廣告等方式宣傳新的品牌,以創造關于新的品牌認知,便于各利益相關者接受蘊含新內涵的新品牌。
4.注重對重塑各階段、環節的評估和控制。重塑各階段及整個項目在具體計劃實施過程中很容易偏離計劃,犯各種錯誤,效果、效率難以保證。所以重塑評估控制工作應涵蓋整個品牌重塑過程中的每個階段,根據最初目標,定期與不定期跟蹤、監督進程、問題、反應。通過顧客調研和企業形象調查、利潤、品牌吸引力等評估整個重塑過程的成功是否,程度如何。
參考文獻:
[1]Mari Juntunen. Corporate Re-branding As a Process[C]. the 5th Thought Leade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and Management,2009(4).
[2]王俊峰,王巖,馬越.企業品牌重塑:方法、驅動力及過程模型研究——基于西方品牌重塑的基礎理論[J].長春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版),2014(2).
作者簡介:王俊峰(1977- ),男,遼寧沈陽人,大連科技學院管理工程系講師,研究方向:品牌重塑;游冬陸(1992- ),女,四川瀘州人,大連科技學院2012級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