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鳳華
摘 要:農村合作經濟是我國社會經濟中的重要構成部分,農村合作經濟的創新可以有效的實現農村經濟的轉型和升級,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產生極大的影響。我國的農村人口基數較大,要想有效的提高我國農村人民的生活,就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對農村合作經濟進行有效的創新和改進,實現對農村經濟的轉型,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文就農村合作經濟創新在經濟轉型升級中應用進行了簡要的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合作經濟;創新;經濟轉型升級;重要性
農村經濟在近年來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農村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衍生出了農村合作經濟,這一經濟體系的出現,不僅使得我國的農村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使得我國的農村經濟實現了轉型和升級。然而社會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要求農村合作經濟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以更好的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對農村合作經濟進行有效的創新,在目前的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推動力量,也成為了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種主要途徑。
一、農村合作經濟創新的重要性
在經濟轉型升級中,對農村合作經濟進行創新是必然的選擇。然而,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經濟發展體系,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體系不同,各地區之間也具有一定的差異,而受到這種不同經濟體制的影響,各個區域之間的所能夠產生的共性也受到了影響,要想有效的對農村合作經濟進行創新,就需要正確看待農村合作經濟發展的方向,清楚了解農村經濟發展的趨勢,利用該趨勢對農村合作經濟進行有效的創新。
相關的學者也在對農村合作經濟的開展進行分析,農村合作經濟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概念描述,而國家性質的不同,對于農村合作經濟的理解和利用也不同。總的來說,中國人比較習慣把三類組織,稱作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第一,傳統合作社。第二類,是農村的社區合作經濟組織。例如,村集體的經濟組織。第三類,是在20世紀80年代誕生的,從農村市場化改革浪潮中新涌現的多種多樣的專業合作的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的經濟組織,具體來說是一種泛指。也就是包含著20世紀80年代之后,各類不同形式的經濟合作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為了能夠有效的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就需要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以促進農村合作經濟的發展。
二、農村合作經濟創新框架
就我國現階段的農村合作經濟形勢來說,我國主要采用的合作社經濟形式,在這一模式中,所有的合作社的社員都是以自愿的形式加入進來,實現自愿聯合,經濟模式的監理,實現了農村經濟的的民主管理,使得農村經濟的發展能夠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吻合,滿足社會和人們的共同需求。就總的來說,要想使得這一經濟目標得以確立和實現,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和常識,我國的農村經濟也是在經歷了長期的發展與改革之后,才實現了合作經濟。這種合作經濟是以合作社經濟為主要的依據,合作經濟中含有一定的合作社經濟特點,其在開展的過程中,所遵循的原則也以合作社經濟原則為基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合作經濟是以合作社經濟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但是合作社經濟與合作經濟之間是有著一定的區別,不可混為一談。
就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的創新框架來說,其主要是依據各種各樣的合作社經濟和其中的許多功能所構成的一種較為開放式的經濟,這種經濟具有多層次、跨區域、全方位的特征。合作經濟創新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框架主要表現在功能上,其使得行業的各項功能實現了有效的結合和統一,同時也可以針對單一行業或者是專業行業提供功能服務。就合作經濟所達到的層次方面來講,實現最基本的單元的基層的合作社,也要建立一個基層的合作社基礎前提下的各級合作社的聯合社。在地域中,有地區的合作社經濟以及全國性合作社,也可以嘗試跨國性的合作社。合作經濟的新框架在組織結構方面是:社員要參加不同的綜合合作社以及專業的合作社;在不同的綜合合作社和專業合作社中的聯合形成地區性綜合合作社聯合社。
三、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途徑
合作經濟組織是發展合作經濟的主要組織部門,在這一組織中,農戶均以自愿的形式加入到組織生產中,實現綜合化的管理和經營,無論是在生產上還是在加工上,各領域都實現了對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抵御作用,從而使得農戶之間形成了互幫互助的局面,從而達到了共贏的目的。這一組織形式主要是由傳統的小農積極所構成的,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其也在不斷的向市場過渡和演變,但是其在過渡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和難點,因此使得經濟的過渡受到了嚴重的阻礙。要想解決這種問題,就需要對加大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力度,在農村當地資源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結合農村、農業以及農民的發展現狀和發展特征,來大力的發展農村合作經濟,以合作經濟來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使得合作經濟實現向市場經濟的轉型。
農村合作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結構,在農業中的各個環節中進行經營和銷售活動,以實現對農村合作經濟發展的有效推動。在農村合作經濟發展的同時,能夠更好的為農牧民提供滿意的服務,從而可以使得各產業之間形成相互幫襯,相互扶持的據民間,進而有利于貿工農,種養加為一體的產業化經營格局。
四、農村合作經濟創新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伴隨社會主義早新農村建設的力度的加大以及農村的市場化、農業專業化發展加快,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逐漸變成農民參和市場,取得專業化、系統化的生產經營服務的依靠。所以,一定要切實對農村合作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而在農村合作經濟創新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第一,必須注意充分發揮家庭經營的積極性。第二,按經濟規律辦事,實行科學領導。
五、結語
總之,在新時期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經營的個體組織,對于提高家庭經營模式下的勞動控制效率,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剩余分配模式,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另外,新時期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還能夠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實現在產銷結合以及風險弱化方面的利益均沾功能。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一定要重視其農村合作經濟在促進農村經濟轉型中的巨大作用,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其健康平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國魯來.合作社制度及專業協會實踐的制度經濟學分析[J].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02(3).
[2]孔祥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認識問題及對策[J].農業經濟導刊,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