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 北京 100000)
論《明珠記》的真實作者
李 丹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 北京 100000)
《明珠記》是明代前期一部出類拔萃的戲曲作品,其思想性和藝術性均具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本文著力對《明珠記》的真實作者進行探索,從關于這部作品的歷史記載中,結合作者的生平和經歷,力求更準確地對其作者進行剖析。
《明珠記》;作者;探索
《明珠記》是明代前期一部出類拔萃①的戲曲作品,其思想性和藝術性均具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關于這部作品的作者,大家通常認為是陸采,但筆者通過對這部作品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明嘉靖以后,社會經濟漸趨繁榮,時代精神也出現了明顯的變更。哲學領域內開始萌發突破理學框范的異動,士人情趣轉向了對于現實生活的注重,戲曲創作的勢頭漸旺。《明珠記》就是這一時期的一部非常有影響的流行劇目。
通常認為《明珠記》的作者為陸采。這主要是因為錢謙益在《列朝詩集小傳》中說:“(采)年十九,作《王仙客無雙傳奇》,子馀(粲)助成之?!雹俣彝跏镭懺凇肚濉分杏涗浀溃骸啊睹髦橛洝芳础稛o雙傳》,陸天池(采)所成者,乃兄浚明(粲)助成之,亦未盡善。”②錢謙益和王世貞二人都認為,《明珠記》主要是陸采所作,陸粲為輔。錢﹑王二人都是陸氏兄弟的同郡人,而且王世貞曾經多次和陸粲見面,甚至陸粲的墓碑作者也是王世貞。依此看來,他們的記載應該是十分可信的。但是,還有一些戲曲理論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呂天成《曲品》:“此系天池之兄陸粲具草,而天池踵成之者?!雹塾秩?,凌濛初《譚曲雜札》:“聞其為兄義部點竄居多,故《南西廂記》教不及遠甚耳?!雹?/p>
《明珠記》這部作品改編自唐傳奇《無雙傳》,主要講述了陸無雙與王仙客兩個有情人歷經坎坷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這個題材是作者精心選擇的?!睹髦橛洝分械娜宋锝洑v和作者的經歷有相似之處,并且作者巧妙地以劇中的唐代故事來影射明代現實社會的黑暗和政治的腐敗。
陸粲(1494-1522),二十三歲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任為工科給事中,是受人尊重的官僚士大夫。三十六歲時由于奏章牽涉朝廷內幕,得罪皇帝,受到處分。不久又因為彈劾內閣大臣張璁下獄貶官。兩年后調任,三年后,陸粲辭官歸田。由于他的正直,使得他在士大夫階層中擁有很高的聲望,被尊稱為“貞山先生”。陸采(1497-1537)比陸粲晚生三年,字子玄,號天池山人,又號清癡叟。他曾六次參加秋試,但均未中。科場失意的他,常常與友人聚飲歌呼,后盡棄功名,愛好游玩,足跡遍及名川大山,一生著作頗豐。
根據陸粲﹑陸采兩人的生平經歷,再來比照《明珠記》劇情:《明珠記》中的男主人公王仙客是富平縣的驛丞,陸粲因彈劾張璁被貶官,做的也是驛丞;劇中有奸臣盧丞相對劉震一家不斷迫害,而在現實中,陸粲也受到內閣大臣張璁的排擠。在《明珠記》的下場詩中,“三年奔走荒山道”“相逢盡道休官去”等,不僅總結了《明珠記》的劇情,而且也和陸粲的生活經歷可以一一對應。更何況,陸采一生不曾為官,何談“休官”。
《明史》卷二O六本傳云:“張璁﹑桂萼并居政府,專擅朝事。給事中孫應奎﹑王凖發其私。帝猶溫旨慰諭。粲不勝憤,上疏曰:璁﹑萼兇險之資,乖僻之學。曩自小臣贊大禮,拔置近侍。不三四年,位至宰弼。恩隆寵異,振古未聞,乃敢罔上逞私,專權招賄,擅作威福,報復恩仇。璁狠愎自用,執拗多私。萼外若寬迂,中實深刻。忍之毒,一發于心,如蝮蛇猛獸,犯者必死……”
而在《明珠記》中,盧杞一出場先自報家門:
〔笑介〕自家不是別人,盧丞相的便是。幸然遭際圣明,端的恩寵無二。一味甜言,直教天子點頭。半腔歹意,驚得百官心碎。斷公事只逞私心,決民情全憑勢利,拽扎起溫元帥面皮,猛放著閻羅王威勢。不平不直的秤鉤肚腸,半青半紫的染皂心地。不要長槍大劍,真個殺人手段高強,生得利齒伶牙,端的吃人腦髓不恕。諸王公見我低頭,眾文武誰敢出氣。生前得逞雄豪,死后猶然得意。
根據《明史》,陸粲上奏本中的張璁,和《明珠記》中描寫的盧杞如出一轍。而且劇中王仙客做了富平縣的驛丞,這和現實中陸粲被貶官之后的官職相同。這部作品實際上是劇作者借助傳奇作品,把時事置于古代社會之背景中,以表達作者對現實社會問題的思考。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陸粲構思了這部滲入了自己某些人生經歷的傳奇作品。但又顧忌到自己的官員身份,就把作品歸于自己從未做官的弟弟之名下。而按照錢謙益﹑王世貞的說法,可以推斷為陸采在陸粲初步完成《明珠記》后,繼續對作品進行加工和完善。因此,認為《明珠記》應為陸粲﹑陸采二人共作比較合適,并且《明珠記》的第一作者,應該是陸粲。
注釋:
①[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②[明]王世貞.曲藻[A].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四卷)[C].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37.
③[明]呂天成.曲品[A].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六卷)[C].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231.
④[明]凌濛初譚曲雜札[A].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四卷)[C].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257.
I106
A
1007-0125(2015)05-0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