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冀紅
(武漢大學 藝術學系,湖北 武漢 430072)
所謂紅歌,顧名思義,即中國歷史上五四運動以來各個時期的革命歌曲。而民歌也是中國所特有的,源遠流長的一種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紅色民歌就是中國人民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下,結合中國當時的國情,而創作的具有民族唱腔風格的革命歌曲。而以《洪湖水,浪打浪》、《我的祖國》、《萬泉河水清又清》、《紅梅贊》、《十送紅軍》等紅色主旋律為代表的作品,都被傳唱至今,那些不朽的經典旋律也早已是家喻戶曉。聽過紅歌的人大都會說,還是地地道道的紅色民歌,更對中國人的口味。比如大家都聽過的這首經典老歌——《洪湖水浪打浪》,它創作于1958年,為歌劇《洪湖赤衛隊》中的經典旋律之一。此曲運用了通韻的押韻形式,分為前八句和后六句兩片。上片重點描寫洪湖之景,下片則側重于抒感恩之情。這首歌曲富于湖北民歌風格特色,是湖北民歌的代表。一提到洪湖,大家也許就會想到這片革命熱土曾是全國農村土地革命的中心之一,它孕育了數不清的革命傳奇與光榮壯舉,譜寫了一曲曲不朽的英雄贊歌。所以這首純正的紅色經典旋律是在經過了戰火硝煙的洗禮后,被創作出來的。它的蛻變已經不像普通歌曲那樣,或是描繪內心簡單而美好的愿望,或是表達對美好友情、愛情的向往,紅歌所描繪的高度已經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大事了,它象征著一個中國人該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歌劇《洪湖赤衛隊》正是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為背景,描寫了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地主惡霸、反動勢力進行的殊死斗爭。同時我認為《洪湖水,浪打浪》本身就很好地展現了一種音樂美,該曲的詞曲作者張敬安、歐陽謙叔更是通過體驗革命,以黨和紅軍為人民的幸福生活謀福祉為背景,將搜集到的動人英勇的故事搬上舞臺,以民族音樂的形式紀念這段革命歷史。因此他們音樂創作是有靈性的,因而也就造就了積極奮進、旋律優美的《洪湖水,浪打浪》。
其一,在《洪湖水,浪打浪》這首作品中有著許多的特色。首先它的歌詞運用了押韻形式,開口度較大的江陽韻既適宜于抒發雄壯豪邁的情感,又朗朗上口,并富有聲調節奏的音樂美感,細膩而又貼近人民的生活。前八句詩簡潔明了,形象生動,富有深邃的意蘊,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而后八句詩點明了歌曲的革命性,也表明了洪湖人民對于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惜!
其二,《洪湖水,浪打浪》這首作品中有著地道和濃郁的湖北風格特色,是湖北人民獨特而又珍貴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湖北民歌與革命音樂的完美結合。如曲中襯詞的運用,對地域特征獨特的描寫還有歌詞的口語化、生活化,營造出一種自然而綿延的情感氛圍,加之聲樂上的“拖腔”,結合婉轉的旋律,使人深深感受到演唱者韓英所代表的革命者對家鄉對人民深沉而又純真的愛。
其三,一曲洪湖水,悠悠幾代情。這首《洪湖水,浪打浪》告訴世人,洪湖人民會牢記歷史,因為曾經血雨腥風的英雄歷程,曾經烽煙滾滾的崢嶸歲月,在這柔美悠揚的歌曲中又盡顯豪邁與忠貞。曲中直抒胸臆地謳歌了共產黨的恩情,并抒發了革命者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直接揭示了歌曲的革命主題,因而被人們當作一種革命的精神象征。所以它不是有閑階級的文人墨客,坐在屋內的無病呻吟,也不是哪個悲傷懷古、多愁善感的人物憑空創作出來的歌曲。它是萬萬千千的中華兒女為了保家衛國,拼著血汗與淚水謳歌出來的一腔愛國情、民族魂!
因此,以《洪湖水,浪打浪》為代表的一大批紅色經典,便成為了經典文化傳承的一種表現。也正是因為我們看到了紅歌的創作背景,才會更加意識到紅歌的發展與傳承是中國乃至人類社會史上一筆寶貴的財富!它那蓬勃向上的情感內涵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亮點在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后,愈來愈成熟、美麗!紅歌在中國新世紀社會的發展下,也逐漸成為具有崇高精神象征的社會積極發展的主流文化。
總而言之,任由歲月變遷,洪湖岸邊依舊是那個滿眼翠綠、湖光山色的魚米之鄉,而那首經典的《洪湖水,浪打浪》也依舊一次又一次地在耳畔回蕩。而更多的紅歌在不斷地磨練中,不停地變化、發展著,它們已然成為一個完整的藝術表現曲種。不僅如此,一首好的作品演繹的不僅是演員演唱技巧的爐火純青,更需要演唱者完好地抒發出美好的情感變化,因為以《洪湖水,浪打浪》為代表的紅歌的傳承、發展與創新是任重而道遠的。要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想繼續傳承民族歌曲,發揚民族精神,我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這浩如煙海的民歌之林中,我們所采擷的只是其中的幾朵花瓣,畢竟民歌的經典不僅僅在于曲作者內心情感的獨白,它更是經歷了歲月、歷史、文明的風雨洗禮!它的美是永恒的,亦是無窮的。讓我們唱響紅歌,傳承民族經典,用歌唱去表達心聲,用歌唱來弘揚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