貟 婧,白 露
(咸陽師范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中國藝術歌曲萌芽時期的藝術特征
貟 婧,白 露
(咸陽師范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開始在音樂界興起,起初,作曲家們模仿西方藝術歌曲創作技法來創作,之后在趙元任等人的民族化探索中,中國藝術歌曲在萌芽階段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中國藝術歌曲;萌芽時期;藝術特征
從狹義的界定講,中國藝術歌曲是在西方藝術歌曲的影響下所產生的西樂中融的產物,在我國有近百年的歷史;從廣義的界定講,中國藝術歌曲可以追溯至先秦時期。通常我們所指的中國藝術歌曲是狹義的界定,在近百年的中國藝術歌曲發展中,有兩個重要時期,分別為:中國藝術歌曲的萌芽時期(1920-1949年)和中國藝術歌曲的復興時期(1979年至今)。《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作品是中國藝術歌曲萌芽時期的代表作品,在這一時期藝術歌曲的創作一方面借鑒德奧藝術歌曲“詩歌﹑音樂﹑伴奏”三位一體的技法,另一方面,在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動和熏陶下使得中國藝術歌曲有著濃厚的民族色彩和時代特征。
(一)趙元任
趙元任,漢族,字宣仲,又字宜重,1892年出生于天津,原籍江蘇武進,為清朝著名詩人趙翼后人,現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他是我國第一位深入民間采風,用民間音樂素材進行創作的作曲家,他在藝術歌曲的創作中大膽借鑒歐洲浪漫主義樂派及古典樂派成熟的作曲技術,并注重結合民族本土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在藝術歌曲的語言﹑旋律﹑和聲的民族化等方面進行著種種探索,其作品充分表現了當代中國進步知識分子崇尚“民主”﹑“科學”的愿望,代表作品有《教我如何不想她》﹑《賣布謠》﹑《聽雨》等。
(二)蕭友梅
中國音樂教育家﹑作曲家。1884年生于廣東,1940年12月31日病逝于上海。1901年留學日本,攻讀教育學,并學鋼琴聲樂。1912年10月,又留學德國,就讀于萊比錫大學及萊比錫音樂學院,1916年以論文《中國古代樂器考》獲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與楊仲子等為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院創立音樂體育專修科。1927年,在蔡元培支持下籌建國立音樂院(后改名為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這是我國正規專業音樂教育的開端。蕭友梅一生為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發展嘔心瀝血,是我國音樂教育的拓荒者﹑奠基者,共創作各類歌曲一百余首,其中,藝術歌曲的代表作品有《問》﹑《霓裳羽衣舞》﹑《卿云歌》等。
(一)詩詞與旋律的完美結合
藝術歌曲的歌詞大都選用極為優秀的詩詞作品,且具有深邃的思想及細致的情感;藝術歌曲對歌唱旋律的創作要求較高,歌曲旋律的起伏要把詩詞的內涵﹑情感表達出來,深入人的心靈;藝術歌曲的伴奏通常用鋼琴伴奏,鋼琴伴奏的寫作同樣要極為講究,而不僅僅停留在單純的伴奏上,它與歌唱聲部相融合,共同詮釋作品。青主于1920年在德國所創作的《大江東去》是中國藝術歌曲的開山之作,青主當時的情感與這首“念奴嬌”詞的思想意境產生了共鳴,他運用西洋音樂的創作技法及寫作形式,依據詩詞選用了二部曲式,上闋在e小調上進行,運用敘述性的旋律及柱式和弦織體來表現厚重﹑典雅的音樂情感,下闋則以E大調為主,用三連音分解琶音,具有抒情性﹑浪漫性色彩,形象地刻畫出英雄與美人的幸福。最后,落在了e小調上與上闋互應。
(二)富于民族化的音樂風格
中國藝術歌曲萌芽時期的創作大多在西方成熟的作曲技法基礎上,加入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要素,形成具有獨特民族化的音樂風格;將西洋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特點相融合,表現中國藝術歌曲的獨特情感。例如:趙元任先生于1926年創作的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具有極強的民族風味,作品的主調建立在五聲調式基礎上,在點題樂句采用了京劇西皮原板過門的音調,使整首作品民族色彩濃郁。
(三)具有時代化的音樂體裁
20世紀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這一時期大多數作曲家將革命化﹑群眾化的主題注入到音樂創作中,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時代精神,作品抒發愛國情懷,謳歌愛情﹑友情,體現了時代的進步性。《問》是蕭友梅于1922年創作的,在這首短小的歌曲中蘊含著深刻的語言和音調,提出了寓意深長﹑富有哲理性的問題,代表了部分知識分子因時局混亂而發出的感慨之聲。
中國藝術歌曲萌芽時期的創作為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豐富了我國的聲樂藝術。
[1]王大燕.藝術歌曲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2]趙琴.中國藝術歌曲的先行者——趙元任和他的歌曲創作[J].國際音樂交流,1999(01).
貟 婧(1988-),性別:女,籍貫:陜西咸陽,單位:咸陽師范學院,學歷:碩士,研究方向:聲樂藝術。
J642.5
A
1007-0125(2015)05-0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