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迪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北碚 400710)
中國影視產業發展及現狀研究
李 迪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北碚 400710)
本文重點論述中國電影電視產業的發展歷程和當下影視產業的現狀,分析當下影視產業受到海外市場的沖擊的利弊和互聯網技術對影視產業發展的輔助作用。
影視產業;發展;現狀
中國的電視產業從1958年5月第一座電視臺即北京電視臺(現中央電視臺前身)試播開始到如今已經經歷了漫長曲折的發展過程。1978年,中國的電視播放設備主要還是黑白電視機。并且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年,“北京電視臺”更名為“中央電視臺”。至此,每個省都設立了獨立的電視臺,此后,中國的電視事業便開始突飛猛進,發展極其迅速。電視不僅自身發展迅速,還增強相關的電子產業活力。目前,人們購置家電,首選目標是電視機,人們休閑﹑娛樂﹑獲知信息的主要方式都是通過電視得到的。據2004年我國廣播電影電視年度發展報告,“到2004年9月,我國有電臺﹑電視臺1900多座,共開辦廣播節目1800多套﹑模擬電視節目2200多套,數字付費廣播電視節目48套,基本建成了有線﹑無線﹑衛星多技術﹑多層次混合覆蓋的全國廣播電視網,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己分別達到9334% 和9.461%,其中有線電視網己近400萬公里,有線電視用戶超過1億,各個省級電視臺基本上己有了衛星頻道”[1]。
中國最早的電影是任景豐在照相館里拍攝的《定軍山》,從此,中國的電影也便拉開序幕,早期的電影經歷了很多坎坷,一直到《孤兒救祖記》的成功,人們開始看到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多的人投身進電影產業,電影業開始興盛。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的電影產業模仿蘇聯的電影管理體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個從管理到生產﹑經營全方位的中國電影體制。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革新,越來越多的娛樂項目沖擊電影市場,人們對電影的熱情被電視﹑歌廳等娛樂項目沖淡,電影業有著明顯的娛樂化傾向,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電影業使用知名明星﹑高科技的視覺效果,目的就是為了賺取票房,電影的商業化逐步蓋過電影的內涵。
截止到2010年,中國的影視市場已經是一個擁有163.72億元人民幣的大規模的市場。其中包括電影市場101.72億元人民幣,電視劇市場62億元人民幣。近五年以來,中國的電影電視劇市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狀態,規模不斷擴大。據報道,2014年年底,總規模在400億元,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144.3%。電影市場上升到270億元,與2010年相比增長165.4%,電視劇市場達到130億元,同樣,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109.7%。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的電影電視產業的發展迅猛,究其原因,網絡的推廣是其中的重要助力。國產電視劇新作層出不窮,通過網絡傳播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推動了國內電視劇市場的發展。同時,國外的電視劇也借助互聯網進軍中國,外國影視行業看好中國的巨大市場,將大量影視劇透入中國,這無疑給本土電視劇形成壓力。韓國影視作品在中國影響巨大,一度勝過中國本土的作品。例如《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等等,在中國刮起了一陣韓國熱潮。中國市場也捧紅了眾多韓國明星。外國影視行業進入我國可以提高國內影視業人員的競爭意識,國內影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中國的影視作品的質量,促進影視作品的創新,促進中國影視產業的發展。
“用戶習慣收看的節目類型中,電視劇類占比30%,電影緊隨其后占比27%,兩者加起來占到了57%!第三名是新聞資訊類,僅占到了16.0%,綜藝節目以15.0%的占比屈居第四。另外脫口秀節目占6%,卡通動漫類節目占4%。”[2]由此可見影視行業在中國的影響力巨大。電視劇能夠位居榜首,其原因主要有,(一)電視劇情節跌宕起伏,播出總體時間長,人們可以長時間關注,不用在娛樂時間思考更換影視劇;(二)電視劇每一集播放時間通常在50分鐘左右,人們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就停止觀看。(三)電視劇通常有重播,或者在網絡上可以隨時觀看,方便快捷。
總體而言,無論是國產劇還是海外電影電視劇之所以能在國內取得重大成功,互聯網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從電視劇的角度來看,當下熱播的電視劇從選擇演員開始就吸引了大批網絡媒體的關注,并一直持續到作品上映。媒體的關注宣傳了影片,同時也激起觀眾的好奇心,電視劇上映以后通過優酷﹑騰訊﹑樂視﹑愛奇藝等網絡視頻中心呈現給觀眾,這樣極大地增強了觀眾與作品之間的互動。其次從電影的角度來看,互聯網不僅能夠宣傳影片,同時還能銷售影片。
[1]李懷亮.國際電影貿易格局與中國電影產業對策[J].文藝研究,2002(5).
[2]李曉強.關于影視產業再開發[J].當代電視,2004(3).
J9
A
1007-0125(2015)05-0156-01
李 迪(1988-),男,漢族,籍貫:成都,現就讀于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2014級戲劇與影視學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新媒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