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慧
(蘭州城市學院 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一)民族民間舞蹈的起源、發展。大多數民間舞蹈起源于勞動人民日常的勞動以及生活,它是由某一個民族或某一個地區的人民按照自己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編排的一種表達自己文化藝術的形式。大多數民間舞蹈由多人表演,且表演內容非常豐富,形式也多樣。但是隨著我國進入WTO以后,民族民間舞蹈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文化藝術的沖擊,因此,迫切需要相關部門對其進行保護。
(二)民族民間舞蹈的特點。1.群眾性。民族民間舞蹈是反映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文化形式,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情況,對當下的民族文化傳統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2.民族性。所有的民族舞蹈其實都是帶有民族性質的,這是因為民族民間舞蹈來源于一個民族,它反應了當地的風俗習慣、人文地理,以及宗教信仰。3.自娛性。民族民間舞蹈是由普通民眾創造的,所以它反映了人們自娛自樂的精神,反映了人們崇尚自由的心態。
(一)歷史文化孕育了豐富多彩的舞蹈。云南在古代經歷了六個時期,六個時期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色。比如早期的邊地文化、滇文化、南詔文化、大理文化……而在元朝以后少數民族的人口比例發生大的變動,同時云南文化出現了新的格局。
(二)不同時期所代表的舞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一樣的文化造就不一樣的舞蹈,在云南這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有著很多光彩閃耀的舞蹈,其中很多已經成為了云南文化的動態標志,一直流傳在民間,保留到了現在,例如:
原始舞蹈:通過巖壁發現,有一些雙手下垂的舞蹈,說明在距今約2000年前,人們在此從事著水上勞作。這些舞蹈已經潛移默化地與后世的舞蹈相融合。滇時期的舞蹈:這時候大多數屬于葫蘆笙舞、盾牌舞、羽舞、跳腳舞。南詔、大理國時期舞蹈:也有上述的葫蘆笙舞、還有孔雀舞、大象舞、獅舞、龍舞、花舞等。元明清時期舞蹈:祭孔舞、八角鼓舞、蘆笙舞、跳月銅鼓舞、左腳舞、象腳鼓舞、童子蓮花舞、铓鑼舞。民國時期的舞蹈:這時候的舞蹈與20世紀50年代的舞基本相同,從近代到現代,云南的民族舞蹈都呈現出繁花似錦的一幕。大概分為歷史無道、宗教舞蹈、大眾健身舞蹈、民俗儀式舞蹈。
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與保護其實是一個長期性的命題,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政府就率先在云南地區實施了地方法規——《云南省民族民間文化傳統保護條例》意在保護我國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
其中需要提到兩樣事情: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發展;二是全省民族民間歌舞表演。
(一)“非遺”文化傳承。按事物形態劃分為五大類,語言類、動作類、技藝類、圖形類、綜合類。民族民間文化的舞蹈數量很多,在非物質遺產中也占了很大比重。從實際情況來看,民族民間文化可以激發人的熱情同時它的流傳面非常廣,歷史的沉淀使它們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云南”非遺“大概有24個項目,列為省級保護的有63項,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目前為止云南大多數民間民族舞蹈都已經列入了政府的保護范圍,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二)全省民族民間歌舞展演。目前為止,云南有兩個全省性的文化演出盛事,民族民間歌舞團展演以及新舞蹈展演,都是屬于云南省非常正規以及權威性的表演,每兩年一屆。展演的宗旨就是切實、認真地貫徹黨的文藝路線方針。
民族民間舞蹈是指流傳在民間的原狀舞蹈,是各個民族間古往今來發展過程中留下的文化精髓。
云南民族的舞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功能廣泛。換一個角度來說它其實是云南地區人民的快樂源泉、知識寶庫。
保護傳承民族舞蹈是國家的需要、人民的希望,應該建立專門的機構對民族民間舞蹈進行保護,不斷地做好各項工作讓民族民間舞蹈永葆青春活力。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進一步了解和探索民間舞蹈。云南民族民間舞蹈的保護前景非常廣闊,我們都應該為之努力。
[1]石裕祖.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發展趨勢[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5,(2):64-69.
[2]劉麗.回歸文化精神,發展民族民間舞蹈——感悟于云南民間舞蹈采風[J].民族藝術研究,2007,(5):51-53.
[3]張健.云南本土民族民間舞蹈在新時期的傳承與發展[J].文教資料,2010,(13):96-98.
[4]尹晶.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發展趨勢[J].黃河之聲,2014,(1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