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又生+楊建華+謝海霞
油茶,別名茶子樹,常綠小喬木。因其果實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油茶。歷史上 ,茶油曾是“皇封御膳”用油 ,清代雍正皇帝食之贊曰:“茶油潤如酥,山珍海味難媲美”。茶油不僅營養豐富,還具有重要的保健價值,是一種食療兼備的優質食用油。
“討個婆娘成個家,問天問地要飯呷;好山好水種油茶,十里長坡萬樹花。”湖南省邵陽縣家家戶戶都有油茶樹,這首流傳在當地的民謠,就是油茶與人們生活休戚相關的生動寫照。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引導、有力扶持和有序管理,油茶一直處于原始生產、無序生產狀態,沒有形成整體優勢和規模效益,油茶面積急劇下降,大部分油茶林成了荊棘叢生、進出困難的深山老林。
推產業新政 鋪富民坦途
2006年,邵陽縣委、縣政府將發展油茶產業作為全縣農業支柱產業的領軍產業來扶持。先后出臺和完善了一系列促進油茶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文件,從科技富民強縣、政策規費減免、整合資金投入、爭取項目建設、創建品牌重獎等方面全方位扶植,推動其快速健康發展。
縣財政2012-2014年油茶產業專項預算資金分別為600萬元、 1000萬元、1400萬元,科技研發預算資金分別為150萬元、200萬元、205萬元;對連片開發5畝以上的大戶或企業,低改油茶每畝補助400元、新造每畝補助1000元;第6年掛果率達80%、畝產鮮果900斤以上,面積在100畝以上、1000畝以上的,分別按100元、200元/畝的標準再予獎勵……截至2014年6月30日,已支出國家科技富民強縣項目專項資金1748.50萬元;撥付新技術新品種引進費1750.33萬元,技術示范費7309.53萬元,科技培訓費386.76萬元,科學技術服務費514.68萬元,為科技富民提供了堅強保障。
借它山之石 鑄科技精品
2012年,邵陽縣油茶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及產業化項目被列入“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按照項目實施方案,全縣從“新技術新品種引進、技術示范、技術服務與培訓”三個方面推進項目實施。
邵陽縣以湖南省林業廳指定的油茶良種育苗定點企業——邵陽現代農業科技示范有限公司為主,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新建常規油茶繁育苗圃大棚110畝,油茶育種沙藏圃2個,高標準鋼結構油茶繁殖圃大棚4座共7600m2。引進湘林系列和中南林大最新科研成果——“華碩、華鑫、華金”等油茶良種36個,年生產優良無性系油茶嫁接苗400萬株,嫁接成活率達到72%以上。
技術示范方面,以邵陽縣怡悅油茶專業合作社為主,建成1個500畝的油茶高產栽培示范、品比、采穗圃;創建油茶標準化示范試驗基地3個共2000畝,完成油茶新造高產林示范試驗2000畝,帶動油茶新造林11萬畝;完成油茶低產林改造試驗2000畝,帶動全縣低產林改造14萬畝。
由湖南瑞柏茶油有限公司承擔油茶精細加工技術的研究。公司與江南大學、武漢工業學院、湖南省林科院長期開展產學研合作,對新工藝的研究與應用取得突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證書2項;新建年產2000噸“活性油茶”生產線1條、年產3000噸低溫冷榨和高溫噴霧脫臭生產線的建設2條;參與“油茶籽油國家標準”中《油茶籽》《油茶籽油》《油茶籽餅粕》3項指標的制修訂工作。
推進科技聯姻,創新驅動項目發展。鼓勵企業大力開展產學研合作。瑞柏茶油、邵陽現代農業等企業和中南林大等6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以省林科院陳永忠教授、中南林大譚曉風教授等5名省派科技特派員為主體,采取聯合研發、技術入股、技術服務等多種模式,參與邵陽油茶產業發展,提升了整個油茶產業技術水平;鼓勵技術人員和油茶基地、種植大戶結對綁定,提升產業技術服務能力。先后引進新技術31項、獲得專利授權9件,開發新產品4個。
技術服務與培訓方面,邵陽縣組建了專家顧問團、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專業技術人員服務團、油茶產業信息員隊伍;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3個、建成油茶產業網絡科技服務平臺4個、服務團隊8個、引進各類科技人才85人;創建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基層站點7個,累計發布油茶產業信息1200多條,技術咨詢300多次,技術服務380人次;建立培訓基地3個,編印《邵陽縣油茶豐產林基地建設技術》、《邵陽縣油茶良種繁育技術》、《油茶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等資料10萬冊,發放資料9.5萬冊,共組織各類培訓628期,培訓8.2萬人次,一批懂技術、善管理的能人已脫穎而出。
助企農聯姻 結富民碩果
寬松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助推了邵陽縣油茶產業的跨越式發展,融恰了油茶種植戶與油茶加工企業的關系。而科技搭橋,更加速了油茶質的飛越。截至目前,全縣已有油茶種植大戶378戶,油茶專業合作社37家,油茶林面積擴大到56.2萬畝,吸引4家企業落戶組建油茶規模加工企業。
油茶加工企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取得豐碩成果:油茶低改前,畝產茶油5公斤左右,低改后增加到21公斤以上,畝增加16公斤左右。按今年剛出榨的茶油每公斤 90元計算,每畝增收在1500元上下。全縣完成低改14萬畝,油茶戶年累計增收將超過2億元。而油茶加工企業經精加工和包裝、貼上商標,每公斤的標價為156元,獲利非常可觀。
2014年10月22日,省林業廳林科院陳永忠博士率專家組,對全縣引種第五年的“湘林”系列良種油茶基地的油茶掛果、出油率情況進行現場測產。專家組抽取了3畝油茶地進行測產。經測定,3畝油茶樹采摘油茶鮮果956.2公斤,平均每畝產油茶鮮果318.73公斤,出油率60%,估算畝產茶油19.124公斤。現場對100棵油茶樹進行單株掛果測產顯示為12.5公斤。專家組表示,該油茶豐產一般在七年左右,按目前茶油市場價,到2016年的畝產值在3000元以上。新造的11萬畝全部按這個標準計算,油茶種植戶總收入在3億元以上,加工增值接近5億元,企業獲利在6000萬元左右,創稅也將突破3000萬元。
此外,邵陽縣和中南林大的最新科研成果—“華碩、華鑫、華金”油茶良種4年后可以掛果,最大單果重近100克,平均單果重60克,每畝年可產茶油50公斤以上,是傳統品種的10倍,畝平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全縣油茶受益群眾達40.6萬人。其中,常年從事油茶生產、管護、加工群眾7000人。他們既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加了收入,又照看了老人、監管了孩子,促進了社會和諧;項目實施覆蓋區5.4萬人,茶農人均項目收入增加到616元,比實施前增加291元。
此外,油茶還贏得了外資的青睞。2012年邵陽縣與香港華豐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1.5億美元的油茶開發項目合同;2013年成功引進了歐洲投資銀行貸款300萬歐元;2014年與中誠大通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8億元油茶開發項目合同。
油茶還提升了邵陽縣的對外形象。邵陽先后獲得“全國油茶基地示范縣”、“中國茶油之都”、“中國油茶之鄉”、“邵陽茶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邵陽茶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五個“國字號”品牌,連續五年獲得“湖南省油茶生產先進縣”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