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玲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湖南 婁底 417000)
視覺傳達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改革策略探討
童 玲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湖南 婁底 417000)
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來說,專業性的實踐教學為的就是能夠逐步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設計能力,逐步地提高學生完成設計項目的能力,文章以此出發,對目前高校視覺性教學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進行了相應的分析探討。
視覺傳達;實踐性教學;改革
對于視覺傳達專業來說,想要真正地進行實踐性教學改革,運用實踐性的教學模式來傳達理論知識,需要的必須是實際的項目,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接觸實踐,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性教學。對于視覺傳達專業來說,符合現代化發展的實踐性教學是虛擬項目教學方式,虛擬項目教學能夠滿足學生專業教學的需求,但是在真正地實踐項目中,涉及到項目調研﹑信息反饋以及結論提交等方面,虛擬教學并不能夠真正地滿足需求。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市場項目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市場實踐,所以實踐性教學模式需要首先建立視覺傳達工作室,這樣能夠更好地補充虛擬教學過程中丟失的內容,將視覺傳達理論知識和實際的項目實踐進行有機的結合。同時實踐性教學模式的建設能夠更加真實地展現企業的設計流程,讓學生能夠體驗到真實感,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體驗更加真實的氛圍,同時學生在實踐性的教學過程中,還能夠逐步地熟悉企業的工作流程,更好地將視覺傳達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工作中,提高自身職業素質。
實踐性教學模式下的工作室以教師為單位,學生可以在教師的輔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取向來進行選擇,學生可以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理論知識實踐,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能夠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另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實踐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實踐性教學改革需要物質基礎作為保障,而教學基地建設能夠真正地滿足這一方面的需求。實踐性教學基地的建設首先要嚴格地遵循可操作性﹑強烈的代表性和一定的規模三大原則,實踐性教學基地的建設宗旨是學生就業指導,以此為導向,逐步地建立校內外聯合的實踐性教學基地,具體的分為校內實訓項目指導和校外實踐性實訓。校內實訓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過理論知識的實訓課程來讓學生能夠習慣日常性的虛擬訓練項目,讓學生能夠逐步地為畢業實習做準備。在校外建設實踐性的訓練基地模式和校內虛擬實訓完全不同,教師不再參與這個過程,校外實踐有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基地負責人,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定期地聯系負責人,結合校外的實踐性教學進程以及內容來組織校內實訓的具體項目,為校外實訓做鋪墊,同時教師應該在校內實訓過程中滲透相應的項目實踐,讓學生更多地接觸項目實踐。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需要和相應的企業合作,具體建設過程要結合相應的企業崗位需求以及相應的工作流程進行,階段性的教學要注意加強和校外實踐性教學基地的有機結合,適當地進行跟蹤學習,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企業業務的具體運作流程,逐步地體會視覺傳達專業性實踐的樂趣,為以后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視覺傳達校內實踐教學應該重點把握課堂教學過程改革,首先需要逐步地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學校應該逐步地在校內建立虛擬的企業運行模式,讓學生在實際的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步驟地接觸這些東西,這樣能夠加強視覺傳達虛擬項目教學,提高教學的效果;其次學校的教學模式要和社會接軌,要適當地和相應的企業進行合作,開展實踐教學,為企業和社會提供高素質以及綜合能力強的實用性人才。
對于教師來說,要逐步地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當然前提是要學生能夠有堅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逐步地提高學生色彩﹑圖文以及文字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教育,教學的內容不能僅僅局限在專業課程之內,要注重知識和能力的拓展,理論知識教學只是前提,還需要聯合校外實踐教學﹑商業項目討論參與教學以及實踐比賽教學等方式,多方面的教學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專業知識,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提高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文章從不同的方面對視覺傳達實踐性教學改革進行分析,由此可以看出,教學改革是進行實踐性教學的前提,學生作為主體,要想真正地融入到實踐性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當然最終還是要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專業的樂趣,提前接觸社會實踐,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真正地將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1]陳新華.視覺江南——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發展歷程[J].創意與設計,2010(06).
[2]劉力夫.新時代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創新思維培養的思考[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04).
G4
A
1007-0125(2015)05-0222-01
童 玲(1981-),女,湖南漣源,本科,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