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民,李虹霖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 長沙 410081)
湘西自治州鳳凰縣幼兒園張鵬老師在湖南省第三屆幼兒藝術教育研討會上為大家展示了一個大班幼兒地方戲劇教育活動——“茶燈戲”。該活動深受與會代表和專家的好評,也為我們組織好幼兒地方戲劇教育活動帶來了啟示。
張老師認為,開展幼兒地方戲劇教育活動必須了解地方戲劇藝術的特性:
民族性。戲劇凝聚著民族的豐富情感和強烈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較為深厚的歷史性、民族素質的因襲性和欣賞習慣相同的審美性[1]。民族特色是地方戲劇孕育、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因?!安锜魬颉笔窍嫖鼬P凰縣的民間傳統燈戲。它是在民間小調、勞動山歌、燈舞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表現勞動者歡慶豐收、贊美生活、歌頌愛情為主要內容的民間歌舞劇,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鮮明的地方民族色彩。
綜合性。戲劇是融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雜技以及人民的生活習慣、風俗、禮儀、服飾、宗教等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形態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安锜魬颉钡木C合性首先表現在其所涉及的藝術種類的多樣性,包括音樂、舞蹈、表演等,配樂主要由嗩吶和鑼鼓演奏而成,表演者在舞臺上翩翩起舞,用歌聲來描繪幸福的生活。其次,其表演內容是綜合的。有反映喜慶豐收歡樂的《蚌殼舞》,有表現勞動生活愉快的《十二月采花》,還有歌頌純真愛情的《夫妻觀燈》。
喜劇性。與其他戲劇不同,“茶燈戲”只說喜,不訴悲。且聽《四季花兒開》里旦角和丑角所唱:“春季花兒開,花開是一呀朵來,一對呀的那個陽雀,飛過山兒來看哪啊,飛呀飛呀,瞧見那個桃花兒開呀啊,哥兒哎妹兒哎,飛呀來是飛呀就去,報春來呀夏季花兒開……”春季陽雀看桃花,夏季斑鳩看荷花,秋季鴿子看菊花,冬季喜鵲看梅花,表演者們用歌聲描繪四季,用舞蹈表現萬物,用輕松愉快的歌聲和舞蹈表現勞動者豐收的喜悅、生活的愉悅、愛情的美妙。
夸張性。戲劇作為藝術都會運用一定程度的夸張,夸張本身是一種戲劇渲染??鋸埬茉鰪姂騽〉挠哪?、感染力及趣味性。“茶燈戲”特別要求表演的夸張性,力求做到使觀眾一看就能知道表演者所要傳達的內容。
觀念決定行為。張老師認為開展地方戲劇教育活動對幼兒發展有重要作用:
首先,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安锜魬颉笔窍嫖鼬P凰縣的民間傳統燈戲,具有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在幼兒園開展“茶燈戲”教育活動,對幼兒民族情感的培養有重要作用。教師通過帶領幼兒觀看茶燈戲表演、進行茶燈戲動作創編等一系列教學手段,使幼兒了解“茶燈戲”這一戲劇形式,喜歡茶燈戲演員艷麗的民族服裝、多變的動作造型、詼諧易懂的唱詞,這樣幼兒在無意識中受到了“茶燈戲”的熏陶和感染,進而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戲劇是一種融合音樂、舞蹈以及表演等多種形式在內的綜合性藝術。在“茶燈戲”戲劇活動中,張老師運用了很多手段和方式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在“你來做,我來猜”的游戲中,張老師讓一個幼兒來用肢體語言表現自己所喜愛的小動物,再讓另一個幼兒去猜具體是什么動物等。
第三,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角色意識和團隊精神。角色游戲是是培養幼兒角色意識的最重要途徑之一?!安锜魬颉敝械慕巧硌菪枰梢荒幸慌餐瑓f作完成,男孩和女孩相互交流各自適合的角色和分工,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把握游戲中的角色如“水草”、“金魚”,并用自己的貼切行為完成角色任務。由于角色游戲本身需要多個角色配合與相互支持,任何游戲的編排與組織都是以幼兒團隊的形式出現[2],因此,戲劇教育活動過程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角色意識,也培養了幼兒的團隊精神與語言交流能力。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是兒童藝術教育的內容,也是兒童藝術學習的重要途徑[3]。鳳凰茶燈戲是在民間小調、勞動山歌和燈舞等諸多形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一種適合幼兒學習的戲種,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茶燈戲只說喜,不訴悲;其二,茶燈戲所有的動作都來源于生活,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幼兒的戲劇學習應該充分圍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展開。
幼兒戲劇教育活動并不能讓幼兒簡單模仿,也不能為了演戲而不斷地重復排演和訓練,關鍵是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充分參與、自由表達、大膽創造的條件和機會,讓幼兒在戲劇教育活動中享受到愉悅,體驗藝術創作的喜悅。要做到這些,教師必須靈活運用激發幼兒創造性戲劇表演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張老師在“茶燈戲”戲劇教育活動中,她首先讓小朋友們欣賞一小段專業演員們帶來的“茶燈戲”,緊接著張老師通過提問“音樂里面有什么樂器在唱歌”引發幼兒積極思考。在“你來做,我來猜”游戲環節要求由一個小朋友表演小動物如“松鼠”、“蝴蝶”,另一小朋友來猜。隨后,老師用多媒體向幼兒展示“小樹和小花”、“兩只蝴蝶在飛舞”、“小雞和小鴨在覓食”、“金魚和水草在游戲”、“青蛙躲在荷葉下”、“兩只紅嘴大鳥在飛翔”六幅圖片,每出示一副圖片請小朋友選擇自己的搭檔表現圖片的內容,最后,張老師將小朋友們打扮成一名名茶燈戲演員,給他們化妝、戴假辮子、發道具并在舞臺上表演。雖然“小演員”們表演的蝴蝶翅膀或許沒張開,水草或許不夠柔軟,青蛙或許不夠活潑,但是他們所表達的都是他們最真實的情感,進行的是他們最喜歡的創造性戲劇表演。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在所有的藝術門類中,戲劇最具綜合性和多元發展功能。戲劇教育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音樂、美術、舞蹈等方面的學習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還能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交流能力、角色意識及團隊合作精神等,戲劇教育蘊含著宜于幼兒身心發展的多重教育價值,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幼兒地方戲劇教育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戲劇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彤彥.談少數民族戲劇的地方民族特色[J]民族藝術研究,1992(12).
[2]陳小珠.在角色游戲中提高中班幼兒園角色意識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4(3).
[3]張衛民,肖玉.新課程背景下兒童藝術課程生活化途徑幽探[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