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宇
(內蒙古烏蘭察布察右前旗第一中學 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中小學音樂教學指的是在中等教育和小學教育階段進行音樂教育,對象為中小學生,目標是滿足中小學學生基本的藝術追求,并實現陶冶中小學音樂情操的作用。戲劇藝術是我國優秀的民族藝術瑰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著獨具特點的地方戲劇,可謂是種類繁多,紛繁雜陳。[1]
在我國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戲劇藝術面臨著老化的危險,看戲的人越來越少,戲劇舞臺下的欣賞者大部分是老年人,戲劇藝術急需有所發展。而戲劇藝術的發展不是繼承傳統戲劇藝術的優秀成果就足夠的,更要發揮教育的文化傳遞功能,讓戲劇藝術走進中小學音樂教學課堂,爭取戲劇藝術宣傳與繼承從小做起,并為未來的發展打下群眾基礎。同時,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學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去學基礎樂理知識、學唱會很多首歌曲,更應該拓展教學內容,并保護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民族性,以促進中小學音樂教學發揮其被眾人所期待的教育價值。
中國戲劇藝術種類豐富、形式各異,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教育庫,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具有高度的教學價值。將戲劇作為音樂欣賞教學的欣賞內容,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戲劇角色,一幕幕精彩絕倫的場景,光是戲劇演員們的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會讓我們驚嘆不已,讓學生在課堂品味欣賞,課下交流溝通,從而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為課堂營造出輕松的氛圍,更為枯燥的課堂增添了不少趣味性。開展戲劇欣賞課程,加強了中小學的音樂欣賞教學,也轉變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實現了更好地課堂教學效果。
在傳統觀念中,中小學階段的音樂課是不重要的,學生們喜歡上音樂課的原因就是音樂課是他們課堂中的“休息”機會。但是,在音樂教育中,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端正對音樂課的態度,要積極地探索合理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并讓他們被音樂課所吸引。戲劇,對于他們來說,是陌生的,更是神秘的,開展戲劇欣賞課程是讓他們進入到一個不一樣的課堂中,這個課堂中不需要他們跟著老師練聲、唱譜子,而是讓他們去看戲劇,說看后的感想等。對于學生而言,這樣的課堂是他們想要的,也就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符合學生期待的課堂,能夠讓他們更積極地融入課堂之中,并在戲劇欣賞課程的感染下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音樂常常被認為是不具有視覺性和語義性的,這樣的觀點是因為他們忽視了戲劇這一獨特的音樂藝術。在中國的戲劇中,一部部優秀的戲劇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思想境界。通過欣賞戲劇作品,學生可以接觸到各個時期、個個民族的不同風格類型戲劇作品,在視聽享受中去感受著戲劇藝術的魅力。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在分析中去領悟和感受我國戲劇文化藝術的廣博與浩瀚,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思想教育,從而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并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一個民族的藝術文化孕育著它們悠久歷史和文化的精髓,是這個國家所有民族的思想追求。民族文化的教育是對中國人關于根的教育,是中小學教育中最為根本的內容。在中小學音樂中開展戲劇欣賞課程,是通過教育來傳承藝術,更是通過教育來表達民族藝術的訴求。從中小學開始開展戲劇欣賞課程,是在告訴學生要學會尊重民族的藝術,更是隱晦地向中小學生傳達著“請擔負起傳承中華民族戲劇藝術的責任”的期待。
另一方面,戲劇藝術所包含的情感與精神,是一個民族的思想結晶。因而,在中小學音樂中開展戲劇欣賞課程,就是一種民族文化交流的過程,那些優秀的作品所體現的是一個民族的特征與本質,當不同民族的戲劇藝術都展現在中小學生面前時,他們或許會在教師的指導下思考,并在未來的某一天挖掘出戲劇藝術的深厚底蘊,并有所創造。
我國的戲劇藝術是有著中華民族特色的,這是與西方歌劇等藝術形式所不同的。戲劇藝術是偉大的,戲劇課程的開展就是要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我國戲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并激發出他們的崇敬之情,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
[1]管建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