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斌
著名學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知的堆積。”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的本質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
班主任的人文素養主要包含人文知識、人文態度和人文精神三個方面。人文精神則是人文素養的最高形態,它是一種關心生命情感、追求價值意義、不斷超越世俗生活的自主精神和批判精神。人文精神的實質是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人文精神是人存在的精神支柱。
從班主任職業角度而言,班主任的人文素養通過班主任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它表現為在班主任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班主任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人文素養的養成也是一個恒久的命題,班主任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呢?
一、終身學習,勤耕不輟
在不斷學習、思考、積累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視野,提高思想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與時俱進,關注教育動態,關注社會熱點及文化現象。
二、博覽群書,知識廣博
既要關注本門專業,也要關注其他領域的知識和發展。在具體工作中,可以采取不同學科班主任互相聽課、互相推薦讀物等方式,拓寬知識面,獲取新的教學靈感,改革自身的教學思想和水平。
三、關注學生,多與學生交流、溝通
深入班級,深入學生,以學生的視角觀察,以學生的心態感受,真實經歷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過程,與學生產生共鳴,以愛和寬容對待每位學生。
四、自我反思,日臻完善
不斷反思自己的師德修養、敬業精神和職業習慣,反省自己是否符合班主任規范和標準,提高自己的職業發展水平和教育實踐能力。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應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淵博的知識,而不只是停留于專業知識上,應該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應該掌握直覺、體驗、內省的人文修煉方法。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蘊中。對于人的可持續發展來說,人文素養的培養比單純學科知識、能力的培養更基礎。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從這個層面上講,它和我們所追求的“以人為本”的主體性教育思想高度一致,也決定著班主任的人文素養,決定著班主任職業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張令坤.班主任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策略[J].校長閱刊,2007(0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