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定祥
對于一個班級來說,班主任一直以來處于很核心的位置。其管理對于整個班級至關重要。
初中階段的學生剛離開小學的童真時代,也正好面對著成長的難題。在這樣一個承上啟下的時刻,班主任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思考都與班級有極大的關系。
一、作為班主任,需要組建一支好的班干部隊伍
成立一支負責任的班干部隊伍,協助老師完成大大小小的班級事務,對于建設班集體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仔細觀察過往,不難發現,現在很多初中班干部選舉都過于拘泥表面,大致分為這么幾類:成績好的、老師認識的和愛出風頭的。很多真正有能力、負責任的學生往往得不到老師的賞識,或者是當上班干部的學生往往得不到同學的喜歡,其原因就在于,老師所挑選出來的班干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使這個班級信服。那么,如何在班級中選出適合的班干部呢?首先,要仔細觀察物色。特別是對于剛剛接新班級的班主任,不能讓成績單上的名次左右選擇;其次,則應該多向周邊的老師、家長、學生了解盡可能多的消息,觀察學生在學校的各種表現;最后,在競選班干部的時候,讓群眾有更多的話語權,實行投票制,讓學生在自主選舉的前提下,班主任再進行挑選。從中挑選出有號召力、有責任心、有工作能力的學生來擔當相應的班干部。
二、制訂符合班級實情的一系列班規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在班集體的管理上一直以來都是最真實的寫照。國法、家規都是用于規范言行的、強制性的東西。雖然對于學生來說過于苛刻,但在初中這種需要規范行為的關鍵性時刻,很多看似強制性的規則反而能讓學生得到約束。可是規則不能盲目地制訂,一定要符合班級實情。比如,班主任制訂了一系列的規則,是要求一個全年級最差的班級一個月以內前進到全年級第一名肯定是不科學的。那么,這就需要班主任在制訂規則的時候做到實事求是,對自己班級的學生充分了解,誠實地對待班級里學生的缺點,比如,該班課堂紀律全體任課老師都在抱怨不好,那么,作為班主任就需要制訂一些關于規范上課紀律的規矩來約束學生了。還有一種情況,有很多班主任在制訂這些規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自己其實并不怎么了解自己的班級,這就說明了班主任對班級了解得并不透徹,這就需要班主任深入學生,把自己融入整個班級中,和學生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最初作為一個班主任,最迫切的便是建立起優秀的班干隊伍和制訂符合班級實情的規則。要讓班級在班干部的帶領下認真地執行這些班級規則,這樣,對于班級的管理就更為方便有效。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