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貨幣政策主要分為貨幣量的調整和貨幣流通速度的調整,前者為國內外貨幣當局重點調控的對象而后者相對缺乏關注。本文根據我國1993年-2013年的經濟數據,計算出我國實體經濟市場中的貨幣流通速度,并不是一個常數也并不平穩,而是有先加速再減速再加速的變化趨勢;并通過模型分析和實證分析進一步研究影響其變化的因素是預期國民收入和市場利率,從而為我國貨幣政策提出建議。
關鍵詞:貨幣流通速度;貨幣政策;實體經濟市場
一、引言
從亞當斯密在《國富論》提出“看不見的手”以來,經濟學市場領域是市場調節為主還是政府調控為主是一直爭論的話題。但不可否認的是,任何政府都從未完全停止調控行為,放任市場規律調節經濟。特別是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誕生后,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就我國而言,雖然本屆政府不斷簡政放權,努力回歸市場對經濟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但是宏觀調控手段在我國仍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就貨幣政策而言,幾乎所有的國家政府都以直接或者間接調控貨幣數量為主,關于貨幣流通速度的研究卻相比較少,即便在著名的費雪方程式MV=PT提出后,國內外非常多的理論也在假設貨幣流通速度是一個常數。
所以,本文意在對我國實體領域的貨幣流通速度進行研究,分析影響其變化的因素,驗證其變化是否穩定,并進一步揭示其變化的趨勢。從而在貨幣流通速度方面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實施提出相關建議。
二、文獻綜述
國外自威廉配第開始就將貨幣流通納入經濟學研究的范疇,配第在其《貨幣略論》中,提出貨幣流動速度和貨幣流動數量方面呈反比,是互補的關系,并第一個提出了貨幣流通速度的函數。
魏克賽爾(1915)找出關于貨幣流通速度中最重要的5個變量:第一為人們對貨幣交易的需求,第二為人們對貨幣的預防性需求,第三為貿易信譽,第四為銀行的信用,第五為貨幣利率與自然率的差值,以上幾個方面決定了貨幣流通速度的大小。
費雪(1911)提出了清晰的貨幣流通方程式MV=PT,反映的是在某個時間上,貨幣周轉和商品周轉的關系。為了使得交易價值總量PT和名義貨幣量M相等,所以在貨幣存量M上乘以V即貨幣流通速度,代表在時間段中貨幣的平均周轉次數。
收入說主要是針對在費雪方程中一般價格水平比較模糊的缺點,同時結合宏觀領域國民核算的進展,庇古提出了收入方面的貨幣流通交易方程式MV=PY,其中Y代表的是國民收入,而V代表的是收入的貨幣流通速度。并且在此方程中,收入的貨幣流通速度V是一個比較容易觀察和計算的變量。
現金余額說的代表是劍橋的現金余額方程式,主要是劍橋經濟學家馬歇爾等人提出的,其表達式為Md=KPY,其中P乘以Y是代表名義國民收入,而Md代表的是對名義貨幣余額的需求,或者稱為是現金需求,K所表示的是人們手中所持有的貨幣量與名義國民收入之比的大小。不同于前兩者的貨幣供給理論,現金余額理論從貨幣需求角度入手,在貨幣均衡的時候貨幣的需求等于外生的貨幣供給。
相較于國外理論研究,我國對貨幣流通理論研究較少。基本可以分為,制度方面的研究和市場方面的研究。在制度方面,易綱(1996)將原有費雪方程式MV=PY中加入貨幣比例系數λ,得到新的交易方程MV=λPY,他認為我國貨幣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貨幣化進程的加快。曾利飛等(2006)認為隨著金融的發展,貨幣流通速度會上升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但是第三產業的發展會導致貨幣流通速度不斷下降。
在市場方面,馮菲(2010)認為交易流通速度具有明顯的順周期特征,并說明2000年前后交易流通速度和收入速度出現了分化,原因是金融交易引起的貨幣需求。胡正,秦娟(2012)運用1978-2009年數據分析得出隨著1992年中國資本市場規模的擴大,雖然我國實體經濟中的貨幣流通速度在下降,但虛擬經濟中的貨幣流通速度在加快且已經超過前者下降的速度。
三、理論分析
傳導機制分析:實體經濟的增長理論上會促進貨幣流通速度的增加,而金融投機市場投機的增加可能會對實體經濟貨幣產生替代作用,從而導致貨幣流通速度的下降;市場利率的增加會增加儲蓄意愿減少信貸需求,從而減少實體經濟的貨幣流通速度。
建立理論模型:根據凱恩斯貨幣需求持有理論有
(1)
通過分析方程(1)可以研究得出:
命題一:當其他條件不變時,預期到的國民收入上升時,實體經濟市場的貨幣流通速度是增加的,這說明人們在預期到經濟趨勢向好的時候,貨幣流通速度會增加;當其他條件不變時,交易性和謹慎性需求k增加時,實體經濟市場的貨幣流通速度是降低的。這可能是由于在經濟環境一定的情況下,交易商品的方式方法發生改變,或者交易性需求和謹慎性需求綜合作用,使得貨幣流通速度的相對下降。
命題二:投機需求h的變化要受到對經濟增長預期的影響,當預期到的經濟向好時,
通過分析方程(2)可以研究得出:
命題一:當其他條件不變的時候,市場利率的增加會導致實體經濟市場貨幣流通速度的降低,這主要就是因為人們儲蓄意愿的增加和企業信貸意愿的降低所致;反之市場利率的降低則會提高貨幣在實體經濟市場的流通速度。
四、實證分析
1.測算我國實體經濟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速度
根據庇古的收入貨幣流通速度方程MV=PY,可以得到MV=GDP。但是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實體經濟領域的貨幣流通速度,所以名義貨幣量M要減去兩個方面的數據:其一為金融投機市場上的貨幣量,本文用流通股票的市值代表;其二為法定存款保證金,這部分資金只是存放在央行的沉淀資金而不進入實體經濟領域。而且名義貨幣量用M2表示,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包括進入實體經濟市場的資金。
所以根據以上分析得出實體經濟市場的貨幣流通
我國實體經濟市場的貨幣流通速度并非是一個常數,而是大致在0.9-1.6之間,而且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不是平穩的,而是自1993年以來有先加速再減速再加速的趨勢。
2.我國實體經濟市場貨幣流通速度和預期經濟增長、市場利率的計量關系
由于預期經濟增長率比較難以衡量和估計,本文假設人們可以根據本年的經濟增長率大致估計下一年的經濟增長率。即用本年的經濟增長率作為預期下一年經濟增長率的估計,建立多元回歸方程并帶入我國1993年-2013年國家統計局數據并用加權最小二乘法可得:
Y=1.38+1.51X1-0.06X2
(5.1)(-51.5)
(其中X1代表我國GDP增長率,X2代表我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得:
經濟增長率和市場利率對我國實體經濟市場的貨幣流通速度影響顯著,從數據得出在我國,國民收入GDP增長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我國實體經濟市場中的貨幣流通速度增加1.51個百分點;而我國的市場利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我國實體經濟市場中的貨幣流通速度減少0.06個百分點。進一步驗證了理論模型中預期國民收入的增加對我國貨幣流通速度有促進作用,而市場利率的增加則對我國貨幣流通速度有抑制作用。
本文的實證部分主要說明了三點:
第一,通過計算我國實體經濟市場的貨幣流通速度判斷我國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并非是一個定值,也并非平穩,而是在一個范圍(0.9-1.6)內波動的。這種波動可能來自于實體經濟增長方面和市場利率方面。
第二,通過計量分析,進一步在數據上說明了我國國民收入增長率和央行利率對我國實體經濟市場的貨幣流通速度是有統計影響的。其中我國國民收入對貨幣流通速度有著促進作用,而市場利率對貨幣流通速度有著抑制作用。
第三,結合第一點和第二點分析我國實體經濟市場中貨幣流通速度非平穩的原因是由于我國經濟周期和經濟的波動,還有貨幣當局央行的頻繁調整利率貨幣政策。使得我國貨幣流通速度自1993年以來呈現先加速再減速再加速的趨勢。
五、政策建議
1.在不考慮金融投機市場的情況下,貨幣當局增發貨幣量同時保持市場利率不變時,名義貨幣量的增加會導致國民收入增長,而且國民收入增長會進一步導致實體經濟中貨幣流通速度的增加,從而促進國民收入進一步的增長,產生螺旋上升效應。
2.在不考慮金融投機市場的情況下,貨幣當局不僅增發名義貨幣量,而且同時還降低市場利率的時候。則是對經濟的一種強刺激,兩者共同作用,可以比較迅速的提高國民收入。
3.在考慮金融投機市場的情況下,國民收入、市場利率和實體經濟的貨幣流通速度機制雖在也在發揮作用但有可能會減弱。因為有一部分貨幣量進入到金融投機領域,使得實體經濟領域中的貨幣量減少或者流通速度減慢,從而減少了貨幣政策的效果。
所以,在我國整體的經濟環境下,不僅要從貨幣數量和貨幣流通速度兩方面考慮貨幣政策的作用,同時也要考慮到實體經濟市場和金融投機市場對貨幣政策的“分配和稀釋”作用。
參考文獻:
[1]魏克賽爾.國民經濟學講義.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
[2]費雪.貨幣的購買力.商務印書館,1934.
[3]易綱.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分析及政策含義.經濟研究,1996(12).
[4]馮菲.我國貨幣流通速度分析-理論,邏輯,結構分析及其政策含義. [博士學位論文]南開大學,2010.
[5]曾利飛.中國金融機構的資產結構與貨幣流通速度.世界經濟,2006(8).
[6]胡正,秦娟.中國貨幣流通速度的新度量:1978-2009.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2(3).
作者簡介:崔龍海(1988.09- ),男,漢族,山西太原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增長理論、經濟周期與宏觀經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