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青青
摘 要:隨著世界金融創新的日益增多,我國金融監管體制面臨著不斷發展的金融綜合經營所帶來的挑戰,這就對我國監管體系提出了調整監管對象的要求。本文闡述了澳大利亞的金融監管情況,分析了我國金融監管的現狀及面臨的挑戰,并從澳大利亞的金融體制中吸取經驗,對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完善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金融監管體制;澳大利亞;金融
一、澳大利亞的金融監管體制
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給各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然而澳大利亞成為了少數迅速從危機中復蘇的國家之一,其有效的金融監管體制是使其經濟迅速恢復的主要原因。世界各大經濟組織對金融監管體制構建的重視在不斷加深,因此,我國可以借鑒澳大利亞的經驗,完善金融監管制度。
1.澳大利亞的金融監管框架。澳大利亞的金融監管框架由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三大機構組成。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的監管對象包括銀行、房屋協會、信用社、保險公司、友好協會和養老金基金,其責任是依法建立審慎標準,并實施、監督其執行,保證監管對象符合本國金融體制的要求;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將以打擊壟斷,促進競爭為目標,承擔著維護澳大利亞金融自由競爭、發展和保護金融市場參與者權益的責任。澳大利亞儲備銀行負責各商業銀行存貸款的發放,維護本國金融體系的穩定,預防并消除潛在風險,在其不可避免時作為最后貸款人保證本國經濟平穩運行。
2.三大監管機構的合作關系。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相互獨立卻相輔相成,合作促進本國經濟發展。三大監管機構組成“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交流金融信息,建立諒解備忘錄,形成了有效的金融監管合作關系。三大機構組織多樣化的交流論壇,時刻關注世界金融動態的發展變化,包括金融創新、全球化、金融綜合等給金融監管帶來的影響,并提出風險的防范措施、危機的抵抗方法,同時注重節約監管成本,促進本國金融管理體制的發展。
二、我國金融監管的現時情況
目前我國金融監管的主體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一行三會”互不干擾、各司其職,促進我國金融監管活動的有效運行。
1.完善金融監管制度的原因。近年來,我國金融行業不斷發展,對金融服務的要求在逐漸提高,金融創新日益增加,金融產品、金融工具表現出多樣、復雜的發展趨勢,并且互相高度相關。一方面,這些金融創新提高了交易效率、節約了交易成本并促進了金融的發展;另一方面,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現對我國現行金融監管體制提出了挑戰。
2.金融綜合經營環境的要求。我國近期金融創新活躍,經濟轉型速度加快,引發了包括工業產能過剩、政府負債過多、銀行表外業務的擴張等金融監管問題。金融業的快速發展使“一行三會”間的合作迅速增多,出現了大量影子銀行活動;同時,非金融行業與金融行業的壁壘在被不斷打破,分業經營的愿望已經難以實現。在這樣復雜的經濟情況下,完善我國金融監管制度的任務就愈發緊迫。
3.統一宏微觀審慎管理的要求。宏觀和微觀審慎監管是促進金融穩定的基本方法。單純依靠宏觀或微觀監管容易出現監管缺失、監管重復,難以發現金融風險。但是,如果將宏觀和微觀審慎管理完全融合,就會出現信息不對稱、金融風險決策失誤等問題。二者真正的關系應該是:宏觀審慎監管將微觀審慎監管部門提供的信息作為基礎,判斷潛在經濟風險,并提出防范風險的決策。因此,宏觀和微觀審慎管理的統一關系需要有效的金融監管制度作為保障。
4.應對金融風險和危機的要求。在本輪經濟危機發生前,我國各大經濟主體均形成了各自的監管對策,但抵御危機的效果卻并不顯著,而澳大利亞卻因其相對完善的金融監管機制,迅速從金融危機中恢復。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表現不盡人意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我國沒有指定危機發生時的領導者,導致各金融部門缺乏科學的指導和約束;另一方面,隨著中央銀行監管職能的放松,其逐漸喪失了在金融監管中的主體地位,無法發揮其作為最后貸款人來抵御風險和危機的作用。
三、對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啟示
1.健全宏微觀審慎管理機制。吸取澳大利亞的經驗,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建立健全宏微觀審慎管理機制,有效抵御潛在系統風險。這就要求我國結合貨幣的信貸、流動性管理和宏微觀審慎管理,加強準備金調整機制的建設,形成有效的金融風險評估、檢測、控制系統;科學準確地預測風險、評價風險,并及時提出相應的風險處理方法和決策;同時應層次清晰、有針對性地抵御系統性金融風險,健全宏觀微觀審慎管理機制。
2.完善金融監管合作框架。以澳大利亞金融監管體制為借鑒,也為了適應金融發展趨勢,我國形成了由中國人民銀行領導,“三會”及外匯局參與的金融監管合作會議制度。這一舉動顯示了我國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具體化、體制化、規范化發展。接下來,我國需要充分發揮該會議制度的作用,提高金融監管的體制化、規范化水平,完善我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適當增加跨行業金融合作限制,建立公平有效的信息發布機制。
3.健全金融監管相關法律。法律是維護金融活動穩定運行的保障,因此,我國中央和地方都出臺了金融相關法律來維護金融監管的有效運行,但因各地情況的特殊性,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差異性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應致力于協調“一行三會”、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法律制定,力爭各地方法律法規趨于一致,整體目標相同。這就需要各法律制定主體間加強溝通和協調,以促進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完善。
參考文獻:
[1]李路陽.分享澳大利亞金融監管成功經驗.國際金融,2010(7).
[2]朱小川.在金融危機中立于不敗之地——澳大利亞金融審慎監管啟示.西南金融,2010(5).
[3]常健.“后危機”時代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以中央銀行為核心的思考.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