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晨 丁玲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正處在經濟體制轉軌的重要時期,一些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出發,出現了粉飾財務報表等會計舞弊的行為,嚴重擾亂了我國經濟市場的秩序,也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本文從會計舞弊的相關概念與特征出發,研究了會計舞弊的手段和識別,并提出了幾點關于如何治理企業會計舞弊行為的對策,目的在于預防企業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保證我國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
關鍵詞:會計舞弊;識別;治理問題;研究
一、會計舞弊的相關概念與特征
1.會計舞弊的概念
會計舞弊的概念有很多解釋,其中COSO報告中將會計舞弊定義為:會計報表或進行會計披露中存在故意錯報或者實施了對會計報表或會計披露有重大影響的不合法行為;我國審計將會計舞弊定義為:偽造、變造憑證,隱瞞、刪除交易事項,記錄虛假交易事項,利用不當的會計政策等的不合法行為。
2.會計舞弊的特征
從會計舞弊的概念可以將會計舞弊的特征歸納為以下幾點:
(1)會計舞弊行為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制度的行為。
(2)會計舞弊行為是行為人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
(3)會計舞弊行為違背了會計可靠性原則。
(4)會計舞弊行為直接導致了會計信息失真,對信息使用者起到了很大的誤導。
二、會計舞弊手段和識別
1.會計舞弊的手段
企業進行會計舞弊的手段可以說是有很多種的,具體的手段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
(1)利用會計政策
我國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的時候要符合相關的規定,但是一些企業為了獲取融資資金或者是提升自身股價的目的,會利用會計政策進行會計舞弊。利用會計政策進行會計舞弊的方式有以下幾點:
首先,在長期股權的確認和計量上。按照我國會計準則對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和計量時,可以采用成本法或者是權益法,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不具有共同控制、控制或重大影響時,可以采用成本法,相反對具有共同控制、控制或重大影響時,可以采用權益法。但是一些企業并沒有按照規則的規定進行核算,例如被投資單位發生虧損的時候,本應該采用權益法卻使用成本法,被投資單位發生盈利的時候,本應該采用成本法卻使用了權益法。
其次,體現在公允價值的適用上。我國會計準則借鑒了外國會計準則的經驗,在外國會計準則中比較側重的公允價值,因此我國會計準則中也引入了公允價值模式,例如:投資性房地產、金融工具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是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重要體現,可以說是我國新會計準則的一個重要變革。但是因為實現公允價值的前提是存在活躍的資本市場,在我國市場缺乏公允價值形成的機制,市場文化程度還有待于提高,這些都會導致公允價值計量的模式不具有公允價值,有些企業的領導層也可以利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模式加大對利潤操控的空間,成為會計舞弊的手段。
再次,體現在信息的披露上。主要體現在虛擬資產掛賬、隱瞞訴訟事項、不公開對外擔保等,虛擬資產掛賬是指對那些不能夠給企業帶來的價值的項目仍然保留不予注銷的行為,其中不公開對外擔保是最常用的的會計舞弊方法。
(2)利用關聯交易進行調節利潤
通過關聯交易調節利潤對財務報表作假是比較常見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通過高息或者低息發生資金往來,調節財務費用;第二,股權置換、資產置換、購銷活動采用非公允價格進行;第三,交易量通過關聯企業“對倒”來提升,創造利潤。
(3)操控現金流
近年來很多企業通過操控現金流來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與利潤相比現金是可以觸及的,能夠真實的反映企業的利益。例如企業可以通過轉移高價產品到“皮包”公司,在以低價收回,這樣就造成了現金流活躍的假象,同時也可以虛增利潤等。
由于一些企業通過虛開增值稅發票來提升收入和利潤,這樣一方面提升了收入,另一方面也使銷售成本有所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應收賬款和存貨異常增加,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急劇下降。企業往往通過將應收賬款向應收賬款轉移,來降低財務異常給投資者帶來的懷疑,例如企業可以先利用把資金打給客戶,再作為貨款打回來,這樣就導致收入上升,因此在判斷財務報表是否作假時,要特別注意應收賬款是否額度過高,企業是否存在虛假銷售的問題,有些企業為了提高存貨的周轉率,推遲了存貨的入庫手續,將存貨掛在預付賬款上。
2.財務舞弊的識別
(1)營運能力
營運能力是指企業的經營運行能力,即企業運用各項資產以賺取利潤的能力。企業營運能力的財務分析比率有: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周期、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等。這些比率揭示了企業資金運營周轉的情況,反映了企業對經濟資源管理、運用的效率高低。企業資產周轉越快,流動性越高,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強,資產獲取利潤的速度就越快。因為良好的營運能力是企業正常運作的基礎,我們在研究企業是否存在會計舞弊,大多數會涉及到對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經過大量實證調查我們發現我國一些上市公司會計舞弊與營運能力密切相關。
(2)盈利能力
企業資本運動的直接目的是企業價值增值的需求,利潤率是反映企業的資金增加的能力。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是一個系統完整的分析指標,根據會計的六大要素來設置,以評價企業各要素的盈利能力及資本保值、增值情況。我們可以通過企業盈利能力指標中的凈收益率來分析企業是否存在會計舞弊行為,因為企業獲取融資資金的重要指標是其盈利能力,當企業的盈利能力低于預期的水平,那么獲取的融資就會很困難,直接影響到了企業的經營,因此當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差的時候,就有了會計舞弊的動機。同時,企業的盈利能力如果在時間上達不到連續的要求,企業的經營發展就會因為資金鏈緊張受到制約。
目前,企業獲得融資最好的渠道是通過上市來進行融資,因為與獲得國家相比,減少了層層審批的程序,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與通過銀行貸款融資相比,也降低了企業到期還本付息的壓力。
(3)通過識別收入確認方式
收入的確定方式按照現行的會計制度規定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確認:第一,按照生產進度進行確認;第二,銷售行為一旦完成,無論貨款是否按期實際收到,收入即可視為實現,第三,按照合同的規定進行確認,主要通過分期付款的銷售方式。很多企業利用會計制度的靈活性,通過調整收入的確認方式,提前或者推后收入的確認,對利潤進行調節,已達到逃避稅款等目的,因此我們要對企業確認收入的方式進行識別,看其是否符合會計制度的要求。
三、治理會計舞弊的建議
1.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完善的會計法律法規有利于預防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從現實的情況來看雖然我國已經頒布了一些懲治會計舞弊行為的法律法規,但是從懲治的力度來看還是比較輕的,例如2009年岳陽興長在會計核算、稅收等方面存在著違反會計法規的會計舞弊行為,僅僅受到了處以10萬元的罰款,這樣有的企業的領導人在衡量會計舞弊行為所能產生的利益和成本的時候,當利益大于成本的時候,就會選擇進行會計舞弊,因此加大對會計舞弊行為的懲治力度可以加大相關法律的震懾力,降低企業選擇會計舞弊的概率。
同時,企業如果進行會計舞弊的時候,對其進行審計的注冊會計師比可能不知道,有的注冊會計師為了保留客戶對會計舞弊行為進行隱瞞。因此對審計欺詐行為的處罰力度過小不利于約束注冊會計師的行為,只有加大對審計欺詐行為的處罰力度才可以有效的預防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
2.拓寬融資渠道,降低會計舞弊的動機
企業進行會計舞弊的原因之一是為了獲取融資,那么我們可以鼓勵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企業進行會計舞弊的動機,例如可以完善企業發行債券市場、積極培育發行債券的二級市場等,實現我國資本市場股權和債權并重。同時也要通過對企業多種指標進行評價來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例如可以結合企業的各種財務比率和現金流量來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就會改變原來僅僅通過利潤來評價的局面,降低了企業領導操控利潤的空間。
3.發揮社會和國家監督的作用
社會和國家的監督有利于遏制企業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在社會監督方面,外國的注冊會計師對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國也要提高注冊會計師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注冊會計師的培訓力度,提高其監督職能;在國家監督方面,要轉變監督的思維方式和目標,要從原來單純的進行檢查向提升企業經濟效益轉換,執法人員要提升監督意識,結合企業的經營特點,以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為出發點進行監督。
四、總結
綜上所述,企業的會計舞弊行為不僅僅違反了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財務信息的使用者產生了誤導,不利于企業的發展,而且也是道德缺失的表現。對企業會計舞弊行為手段的識別對于企業來說已經十分重要,我們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對舞弊行為進行判斷,并積極對其進行治理,預防企業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保證企業會計工作在合法的環境下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陳宏偉,苗淑麗,廖傳喜.淺析上市公司會計舞弊[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8).
[2]杜波.對于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的國際相關研究與啟示[J].中國外資,2012(18).
[3]陳明峰.中國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報表舞弊的博弈模型分析[D].云南大學,2013.